江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甄嬛传第五集果郡王一出场,便捉弄了三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200107/8054811_0.shtml

果郡王是《甄嬛传》的主角,风流倜傥,文采飞扬。他也很有趣,一出场就捉弄了,包括皇帝在内的三个人。

除夕夜宴,皇帝因为桌子上的梅花,寻到了倚梅园。果郡王听皇后安排,尾随来到倚梅园,照顾雪天夜行的皇帝,不仅得到甄嬛挂在红梅枝头的小像,而且陪皇帝谈心,留宿宫中。

吟诵“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的女子,给皇帝的印象深刻。在苏培盛筹谋下,倚梅园“有才学的宫女”得见天子。可惜,余氏说了谎话,冒名顶替甄嬛。

把余氏留在身边,皇帝得意洋洋地飘然而去,丢下一句:“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余氏一脸茫然,不知所以。

果郡王发现余氏不对劲,试探道:姑娘不懂?这是李白的诗。皇兄非常喜欢李白。

果郡王捉弄了余氏。“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出自宋代朱敦儒的《鹧鸪天·西都作》一词。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的狂放不羁、飘逸洒脱、清高孤傲,下笔如有神,千杯总不醉,和李白特别神似。难怪果郡王把“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安在李白头上。

朱敦儒生活于北宋和南宋之交,洛阳人。家境富裕,早年曾行走于洛阳周边的名山大川,见识广博,孤傲群雄,视功名利禄于如浮云。

据《宋史·文苑传》记载,朱敦儒“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

北宋宋钦宗提携他入仕,他却回答:“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

南宋宋高宗重视人才。看重朱敦儒的声望和才气,下诏任朱敦儒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

在亲人监督下,朱敦儒才肯上路。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晚年致仕,居嘉禾。

不过,朱敦儒一生最大的贡献在文学创作。他被称为“词俊”,儒客大家,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词作语言流畅,清新自然。词风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的词风激昂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

这首《鹧鸪天·西都作》是朱敦儒从京师开封,返回洛阳后所作。当时称洛阳为西都,所以题为“西都作”。

词中,朱敦儒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和李白游遍名山大川,喜爱大自然、风景名胜,如出一辙。

余氏被果郡王糊弄了。大概,不仅把“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归于李白,恐怕当“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也是李白之作。

甄嬛吟诵的“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是崔道融“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的变形。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依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崔道融是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做过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

崔道融是唐朝人,朱敦儒是宋朝人。崔道融和朱敦儒的人生经历有几分相似,都喜欢游历,都不热衷仕途,最后也都懂得明身自保。

崔道融最大的成就在写诗。他与司空图、方干结为诗友。其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梅花》是他的代表作。

我一直认为,崔道融的《梅花》诗写了出了梅花最天然的姿态。洁白如雪,清香四溢。严寒中孤傲独立,犹如仙女。凡人难以描摹梅花的美丽。崔道融以其寡欲清心之志做到了。

诗的后四句,写人在梅边,病体倚着梅树,听着幽怨的笛声越发愁苦。北风呼啸,梅花飘落,梅枝颤动。因为怜惜梅花,所以倚梅者期待北风停止呼啸,不再摧残梅树。

《甄嬛传》中甄嬛正是拖着病恹恹的身子,除夕夜去红梅盛开的雪地祈祷,希望初入宫的自己可以逃过,后宫争宠带来的灾祸,自己和家人平安终老。

崔道融钟情梅花。他还写过一首梅花诗《梅》。

溪上寒梅初满枝,夜来霜月透芳菲。清光寂寞思无尽,应待琴尊与解围。

朱敦儒也酷爱梅花,写过很多梅花诗。“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经过子陵滩畔,得梅花消息。”等等。

文人墨客的爱好大同小异。李白也喜欢梅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昨日北湖梅,开花已满枝。”,“送君游梅湖,应见梅花发。”,“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等等。

最出名的还要属《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也叫《黄鹤楼闻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甄嬛传》果郡王把朱敦儒说成李白,不仅捉弄了余氏,而且隐瞒了苏培盛,更欺骗了皇帝。

但是,因为余氏唱曲动听,皇帝接纳了她,况且一旦说穿,苏培盛会受到惩罚,余氏欺君之罪难免一死,所以果郡王没有揭穿,在苏培盛面前截住了真话。

果郡王是善良的,也是有私心的。

最重要的是,果郡王担心雍正一旦发现余氏是冒牌货,真正有才华的“宫女”被皇帝挖掘,成为红极一时的宠妃。自己对小像女子的爱慕,不就成了彻底的空悲切?

当然,余氏缺乏文化底蕴,平庸无趣,最后皇帝最她的处置也非常刻薄。

即使是影子,也要看怎么当。

甄嬛是纯元的影子,可是,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和书香气质,抓住了皇帝的心。余氏只能算非常失败的小偷,连当影子都没资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