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浪”,没人“浪”的过我们的诗仙李白,为什么我要说李白“浪”呢?“诗仙”李白一生游历地李白从小就喜欢到处游走,可能是因为家庭管束,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只游走过川蜀当地的名川大山。等24岁左右,觉得自己长大成人,也已经饱读诗书,是时候该出去游历一番,开始有了自己第一次远游,所以有了“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这句诗。“诗仙”李白江陵水墨画李白随着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远远的望着家乡的一山一水,直到山峦都逐渐隐没到不可辨认,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的第一次出行,就这么开始了,原来自己是这么舍不得,曾经一直保护着自己的那个地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我们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诗句,李白还是个念家的人。“诗仙”李白诗句画像江水一路缓慢,将他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出了三峡之后,一路游山玩水,拜访高官显贵,社会名流,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举荐,可是现实差强人意,最后总是无果,虽然在达官贵族眼里,李白只是一介书生,毫无特色,会吟上两三句诗,就觉得自己是诗人的一个人。“诗仙”李白但是在李白从小培养出一个豪爽性格下,结实了一帮文人侠客,一同感受地方风光、乐府民歌,为李白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诗歌情怀,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诗仙”李白李白怎么也想不到在江陵,会遇见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知音,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祯,见到司马祯时李白有说不出的开心,说明自己的又有了一次举荐机会,李白毫不吝啬的献上自己的诗文,司马祯十分欣赏,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古时江陵水墨画“有仙风道骨“表明,李白当时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后者则是说明李白的学识才情,非一般人能及。现在的江陵我记得当时,司马祯说过,这是他几十年在朝在野,难得遇见的旷世奇才,并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称奇有“仙根”,李白“诗仙”的名号,估计此时已经萌芽!从这之后,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辽阔之情!现在的江陵天空《大鹏遇希有鸟赋》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收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现在江陵我过去在江陵拜会过司马承祯,他说我有仙风道骨,能够和我一起神游八方极远的地方,就作《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我安慰。这篇赋已经在世上流传,社会上经常能看到。但我并不满意这年轻时所写的未成熟的作品,感觉它还没有把宏大畅达的中心真正表现出来,中年就丢弃了它。“诗仙”李白的画像等读《晋书》,看到阮宣子写的《大鹏赞》,自认为它很粗浅。于是又回想起当年写的《大鹏遇希有鸟赋》来,觉得它和世间流传的旧版本大多不相同。现在有存留手稿本,哪里敢说是传给大家,只是想给子弟们看看罢了......如今的江陵遇知音,才情学识的人欣赏,从江陵一别之后,李白开启了鹏程万里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