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代兵器,保家卫国的利器 [复制链接]

1#

古代兵器的简介:

古代兵器,是古代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的总称。

中国古代兵器多达成千上百种,它们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具有刺、砍、切、划、砸、击和抓等功能,在功夫高手的手中它们都是致命的武器。

我国古代从原始社会晚期到清朝后期(19世纪中叶)的战争中,使用的进攻性兵器和防护装具的总称。

在原始社会晚期,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战争中,带有锋刃的生产工具分化出专门用于作战的兵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兵器不断发展变化,到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以青铜和钢铁为主的冷兵器的发展日趋成熟。

火药发明以后,火器逐渐发展起来,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中与冷兵器并用。

因此,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以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是冷兵器时代,约自公元前21-公元10世纪;后一阶段是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约10-19世纪中叶。

古代兵器的主要代表:

剑——越王勾践剑

中国古代用于近战刺杀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分剑身和剑柄两部分,剑身细长,两侧有刃,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剑常配有剑鞘。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剑和钢剑。

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使用的一把青铜剑。于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即“勾践”,“乍”即“作”)铭文。该剑出土时置于黑色漆木剑鞘内,剑身光亮,无锈蚀,刃薄锋利。铸造工艺达到相当高水平。

矛——吴王夫差矛

中国古代用于直刺,扎挑格斗的冷兵器。由矛头和矛柄组成。矛头多以金属制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制作,也有用金属材料的。矛长通常为1.8-2.7米,有的达4米多。矛头一般长40厘米,有的达80多厘米。早期的矛头为石头或兽骨,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青铜和铁制矛头。中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于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矛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矛头为青铜铸造,长29.5厘米,宽5.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矛刃锋利。其铸造工艺之精细为同类兵器所少见。

斧(钺)——商代妇好大铜钺中国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组成。斧身为石质、铜质或铁质,斧柄为木质。钺与斧形制相近,区别是钺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钺主要是作为军权的象征,所以钺大多铸造精良,钺身上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形象狰狞而华美,给人一种威慑力。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女将,曾率军征伐夷、羌、土等方国,战功卓著。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4件青铜钺。其中一件大钺长39.5厘米,刃宽37.5厘米,重达9千克。钺上饰双虎扑噬人头纹,还有“妇好”二字铭文。该钺并非实战兵器,而是妇好统帅权威的象征物。

戟——吕布的方天画戟。戟,中国古代将矛和戈功能合为一体的格斗用冷兵器。由戟头和戟柄组成。戟头以金属材料制作,戟柄为木、竹质。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利器。

方天画戟是一种古代兵器名称,因其戟杆上加彩绘装饰,又称画杆方天戟,是顶端作“井”字形的长戟,主要使用者有吕布。方天画戟属于重兵器,与矛、枪等轻兵器不同,方天画戟使用复杂,功能多,需要极大的力量和技巧,一般对使用方天画戟者的身体素质要求高。

作者:唐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