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权谋较量想当官,领导嫌太年轻不同意,张敬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皮肤病医院是哪家 http://www.t52mall.com/m/

朋友们,好久不见啊!刚刚过去的20天,魔鬼忙,平均每天工作20小时。得空,我们继续,把时间拉回年前的南北朝宋齐之交。

之前我们讲了萧道成平定刘休范叛乱时,有个小伙子献出诈降计,得了刘休范的人头;我们也讲了沈攸之看不得一向瞧不起的老亲家混得比自己好,起兵反叛萧道成而家破人亡,同样要归功于这个小伙子。

这个小伙子就是张敬儿,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英勇机灵”。

在南北朝那个士族门阀余孽未消的时代,张敬儿出身卑微,他的父亲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市军分区司令员(郡将军)。

张敬儿原本叫张苟儿,因为父亲是军人,他从小就喜好骑射,有臂力,有胆量,尤其喜欢射老虎,每发必中,也因此参了军。不过最初干的活,只能算是民警,顶多算是武警。

那会儿,他所在的部队干的是剿匪的活。有一次在襄阳剿匪,遭遇数千山蛮追缴,张敬儿一个人骑马断后,几十次突围冲锋,如入无人之境,尽管左肩被射中,山蛮也不敢靠近他。显然,这样的英雄事迹,一定会被当地县委广泛宣传,也一定会受到表彰,树为典型。

等到山阳王刘休祐镇守寿阳时,公开招聘善于骑射的人。张敬儿看到机会,立马赶去应聘,被刘休祐相中,从此平步青云,短短数年升至市军分区参谋(参骠骑军事)、代理旅长(中兵)。

有一次,他带着自己的一个旅(中兵)去讨伐叛贼,直接打报告请求当市长,领导没同意,可等他平定叛贼后,他就如愿当上了南阳市长(太守)。

接下来就是跟随萧道成,诈降刘休范,平定了叛乱,也因此升任骠骑将军。《资治通鉴》记载:

萧道成以襄阳重镇,张敬儿人位俱轻,不欲使居之;而敬儿求之不已,谓道成曰:“沈攸之在荆州,公知其欲何所作,不出敬儿,以表里制之,恐非公之利。”道成笑而无言。

张敬儿请求去镇守襄阳,但萧道成认为襄阳是军事重镇,张敬儿地位低微,又没什么威望,就不同意。张敬儿反复去求萧道成说,您的亲家沈攸之在荆州,你知道他将来会干出什么勾当,不让我去襄阳,提前布下内外夹击之势,恐怕对你没什么好处。萧道成听了心领神会,只微微一笑。

很快,萧道成就任命张敬儿为省军区司令(统领雍、凉二州诸军事),张敬儿如愿以偿。

沈攸之听说张敬儿坐镇雍凉,怕他袭击,也暗中戒备。张敬儿到任后,主动拜访沈攸之,对这个与他平级的老头儿十分尊重,几乎一举一动都向他请示沟通,往来的书信络绎不绝。沈攸之觉得这小伙子会来事,对他一片真心,所以对他也真诚相待,经常写信约他到两个辖区交界处一块儿打猎。张敬儿每次都回信说:“心期有在,影迹不宜过敦。”说只要我们两个心在一起,最好不要整天腻在一起。

这话犹如蜜糖,沈攸之闻香而醉,对张敬儿是越发的信任,感觉自己找到了真爱。

然而,张敬儿却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只要他获得了沈攸之的秘密情报,都第一时间密电萧道成。《资治通鉴》记载:

道成与攸之书,问:“张雍州迁代之日,将欲谁拟?”攸之即以示敬儿,欲以间之。

你看萧道成和张敬儿之间,似乎相对无言,实则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萧道成故意写信征求沈攸之的意见,问如果把张敬儿调走,你看谁来接替他更合适?而沈攸之拿到这封信的时候,想的却是离间他们二人,把信交给张敬儿,你看,你的领导准备把你调走,你还要对他忠心耿耿吗?

但沈攸之不曾想到,张敬儿一开始就怀疑沈攸之有异心。

除了表面巴结迎合沈攸之以外,张敬儿还秘密联络他的好朋友、沈攸之的装备部长(司马)刘攘兵,问沈攸之是不是有反叛之意。刘攘兵没有正面回答,只送给张敬儿一只马镫。张敬儿心领神会,开始秘密筹划,暗中戒备。

所以,沈攸之一起兵反叛,就没占着什么优势。沈攸之满以为张敬儿和他一条心,起兵时派人约他一起出兵反叛,张敬儿杀了沈攸之的人之后,立即率兵袭击江陵,杀了沈攸之的两个儿子、四个孙子。

沈攸之得知江陵沦陷,走投无路,跟儿子逃到华容边界,在树林中双双上吊自杀。乡民砍下父子二人的头,送到江陵,张敬儿把他们的人头放在盾牌上,用黑布盖着,到街上巡展一圈后,送往京城建康。与此同时,张敬儿大肆屠杀沈攸之的亲属党羽,没收财产几十万,全都中饱私囊。

比如受沈攸之大恩的边容,有人劝他向张敬儿投降,他不肯,被活捉时,张敬儿问他为什么不主动来投降。边容说,沈公让我守城,我不忍心弃之不管,本就没想过活命,你又何必多问?张敬儿说,想死不难!立即下令将他斩杀。

张敬儿的“机灵”远不止于此。萧道成杀了刘宋后废帝刘昱后,在殿中召开紧急会议,问大家接下来怎么办?张敬儿抽刀挺身站出来说,都听萧道成的,谁敢不从,血染我刀!

大家想想,这么机灵忠心的部下,哪个领导不喜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