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剑创始于商朝,那时候的青铜剑剑身还比较短,铸剑的技术也不是特别熟练,制作出来的剑也比较粗糙。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铸剑技术才成熟,并已经能根据图纸,铸出不同形状和规格的剑。据我国考古得知,最早的一把青铜剑,是在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的朱开沟遗址中出土的“鄂尔多斯直柄匕首式青铜短剑”,这把青铜剑产自于商朝时期,呈柳叶状,长25.4厘米。在出土的众多青铜剑中最为著名的一把,是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的望山楚墓群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产自与春秋时期,有着“天下第一剑”的美誉。
随着考古对古代陵墓的发掘,越来越多的青铜剑被世人们所发现。其中在众多古代陵墓中,出土青铜剑数量最多的是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陵。当时考古专家在进行秦始皇陵进行考察时,意外发现了大量的人形陶俑,也就是如今的兵马俑,在这些兵马俑中,还包含了4万多件青铜兵器。随着专家对兵马俑的挖掘,在年的时候,又发现了一批青铜剑。在这批剑中,出现了传说中的“定秦剑”。
相传定秦剑有两把,是铸剑师为秦始皇量身定制的,后来这两把定秦剑,一把被秦始皇存放在秦朝著名宫殿阿房宫中,一把被秦始皇插在观台上以镇国土。当考古学家得知这个消息时,有前往记载的地址寻找定秦剑,但并没有发现定秦剑的踪影,因为历史久远,考古学家也无从得知定秦剑如今哪个地方。直到在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中出土的这一批青铜剑,才得知定秦剑也被秦始皇带到了陵墓中。
这把定秦剑呈柳叶状,大约长85厘米左右。当时定秦剑出土的时候,和当初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一样,没有被墓内的环境导致生锈,而是依旧散发着剑的锋芒,剑刃依旧锋利无比,一点都不像被埋没了多年。于是考古专家就把这把定秦剑交给了科研人员,让科研人员对定秦剑的材料进行分析。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涂了一层名叫“铬盐”的化合物质,这种物质在如今的木材防腐,催化剂、玻璃、电镀和医药等方面都有运用到。而使用铬盐进行氧化的处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现的一项工艺。
当定秦剑的研究数据出现时,立马就推翻了“铬盐氧化”工艺的最早发现者结论。据记载,“铬盐氧化”这项工艺,最初是德国在年的时候发现的,后来又有美国在年,利用“铬盐氧化”的工艺手法进行了发明,并申请了专利。而定秦剑还不是第一把使用“铬盐氧化”工艺的,早在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上,就有了这项工艺。不可否认的是定秦剑的出现,证明了发明“铬盐氧化”这项工艺的,并非如今的德国和美国所有,而是中国。
而在这把定秦剑中,除了使用“铬盐氧化”来进行对剑的保养外,在铸剑的过程中,除了使用大量的铜外,还添加了一部分的锡。这锡如果加多的话会使剑容易折断,加少的话又会使剑变得不够坚硬,而当初铸剑师在没有任何测量标准的情况下,都能精确地将锡加入到剑中,可见当时铸剑师的铸剑技术十分高超。除了铜和锡,还检测出了13中微量元素。但为什么在遥远的中国古代,会发现如此先进的铸剑手法,至今仍是一项没有解决的科学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