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把医疗救治工作摆在第一位,在科学精准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习近平
1至0的奋战——医院白衣天使的初心在战“疫”中闪耀
灾难来临的时候,医院以及全市广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舍小家顾大家,逆行冲锋在最前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着一首首生命的赞歌。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们最多感动。今天,谨以本文,让我们向这些迎向危难、勇于担当、守护安宁,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去呵护百姓生命的真心英雄致敬!
时间回到3月8日上午10点,三亚收治住院的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赵先生手捧鲜花,步履轻松走出医院(医院)防控隔离区。这意味着,三亚现有确诊病例清零。
前来送行的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林昌锋,前几天两次进入隔离区。“收治第一个病例时我在,到最后一例了,我想当一个见证者,这场战‘疫’才算有始有终。”
△医务人员当时在病房内观察患者情况。王鑫摄
庚子仲春,只为救民。
医院党委以统一思想、统一策划、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行动“五个统一”,作为有力有序有效抗击疫情的根本遵循,构建起精准高效的疫情防控运转指挥体系。
自收治第一名患者到实现清零,这场战“疫”,医院始终坚守如一。
△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感染科楼房。王鑫摄
“全民皆兵”
动员令下,“八百”壮士递交“请战书”
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闻令而动,为民而战。
在医院,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在1月初三亚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为零时,此次抗疫的主战场之一——医院的准备工作就已开始。
1月16日夜里10点多,院党委书记、院长陈仲召集重要学科负责人研究部署抗“疫”工作。同时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组、专家会诊组、疫情报告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等5个小组,明确了防控要点、建立了收治流程、梳理了诊治工作,并进行全员培训。
收治三亚第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后,医院发出了进入防控隔离区的号召,很快就有人报名,其中包括名党员。整个战“疫”期间,医院已有余人次递交“请战书”。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医院又先后召开三次中层干部会议、三次专题部署会议。抗“疫”期间,制定并落实每日会商制度,建立台账动态管理。专题例会累计召开41次,每日编发的工作动态达到36期。
陈仲每天都到门诊、发热门诊及科教楼等临床一线督导,推进病区扩大、生活区安置、发热门诊就诊布局优化改造、疫情物资供应及时保障等工作有序开展。
1月26日,在接到省卫生健康委组派医疗队援助湖北的通知后,院党委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医务人员纷纷请缨,10名业务过硬、临床抢救能力强的医务人员组成危重症患者救治支援湖北医疗队。
2月1日,医院又发出医院倡议书,报名踊跃。
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湖医院医院后,截至3月7日,已有名患者出院,医务人员零感染。
据荆州当地媒体报道,3月3日上午,江陵县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全部清零,成为荆州市首个取得关键性胜利的地方。
3月11日,陈仲带领党办、院办、工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对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家属进行走访慰问,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医院医务人员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王鑫摄
救民水火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感染的危险
逆行向前,直面水火,彰显的是责任、是担当、是勇气。
作为第一批进入隔离区的医生,林昌锋做着堪称抗击疫情的“危险动作”——采集咽拭子标本。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必须摘下口罩、张开嘴,所以会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刚开始接触新冠肺炎患者,林昌锋担心年轻人有害怕的心理,主动“挡在前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郑辉才主动请缨,作为第一批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每天早上7点起床,他做好消毒防护措施后,立即进入治疗区,为患者检查病情、做心理辅导、帮助危重症患者接呼吸机辅助治疗、调整治疗方案、做好隔离区防控措施、指导下级医师书写病历……回到办公室还要承担起患者信息梳理、登记报表等传送任务,与后方的专家会诊组视频会诊。每一天他都处于高度紧张、不停忙碌的状态。
同样的勇敢者,还包括了所有进驻隔离区的医务人员,他们每天与患者零距离接触,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尤其是护士们——查看生命体征、打针输液、备齐所需物品,有时重症患者便溺在床上,要一一帮助他们更换床单。
而有时候,危险还存在于不经意间。宫保强是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时候,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整个护目镜都是雾气,手套戴了三四层,手都麻木了。
宫保强告诉三亚日报记者,平时15分钟可以完成的一项操作,在隔离病房需要30到45分钟。“有一次出来的时候整个口罩里面都是水,在我弯腰脱防护服的时候,水直接灌进鼻腔,当时就感觉没有了呼吸,呛得眼泪直流,半天才缓过来,把同事们都吓坏了。”
重症医学科护士李美蜜也遭遇过危急情况:有一次在病房忙碌了一阵之后,感到一阵反胃、胸闷。她赶紧寻求同事帮助,缓了半天。其他护士要她出去休息,她拒绝了。“我要是休息了,姐妹们会因此改变班次,我觉得我能挺住。”
与民同忧
“集团军”作战,争分夺秒“救生”
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此次战“疫”,医院“多兵种”齐上阵,5个小组密切配合,为了每一位患者争夺“生”的时间。
医疗救治组自不必说,从接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始,医院立即抽派各科室业务骨干组建应急救治团队。到3月8日患者清零,共选派5批余人次进入隔离区。
专家会诊组早在1月24日就已成立,由医院十几个学科的人员组成,负责每日会诊工作。每天,隔离区内的医生与专家会诊组通过视频召开碰头会,不断调整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优的诊疗方案。
疫情报告组为减轻临床一线医生的工作量及压力,派出两名疫情信息采集专员(临床医生)进驻隔离区,对病例的实时动态进行信息收集,每日汇总病情摘要及相关报表,编辑文字量最高达6万字。
医务部、护理部通过制定制度流程,协调医护人员工作安排,筹备感染隔离病房、特殊发热门诊以及第二隔离区、医院隔离区的准备工作,协调好生活物资调配等方面,努力为一线医务人员服务。
院感控制,在此次战“疫”中功不可没。医院制定并优化《各科室防护用品使用指南》等13个防控细则、流程,严防交叉感染。医院医学科负责人、教务科副主任何成毓是第四批进入隔离区人员,任指挥部组长,之前批次的医务人员,都经过他的培训。他的“增援”,使隔离区内的防护工作更加严密、周详。
此外,医院也在省内最早将中医纳入专家会诊组,同时在医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