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4414714911368070&wfr=spider&for=pc您当前的位置:新闻中心荆州政务正文来源:荆州日报时间:-04-:29-纠错
产业扶贫精准发力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江陵县普济镇想办法、出实招,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积极贯彻落实产业扶贫各项政策,下活“产业棋”,奏响了“富民曲”。
激活土地要素推动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普济镇以承包地“三权分置”为依据,突出村“两委”在流转中的主导作用,以激活土地要素为抓手,探索出“土地入股、合作共建、委托经营、保底分红”的“普济经验”。
东李村贫困户赵其甲的儿子、儿媳都身患残疾,无劳动力。以前,他和老伴一年四季围着6亩多地转,操心受累不说,连孙子的学费都交不起。年以来,该村集中流转土地多亩,发展稻虾连作、草坪基地、云成梦幻农旅一体化项目等。赵其甲将自家的2亩多土地流转出去。现在,他家除了低保保障金外,还有产业发展带来的收入近2万元,其中流转土地租金元、在草坪基地务工劳务薪金多元、耕种3亩地收入元、打零工元。在家门口,赵其甲就能领上4份“工资”。
如今在普济镇,像赵其甲这样通过土地流转拿4份“工资”的贫困户达多户。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5.6万亩,流转率达75%;其中草坪种植亩,稻虾连作2.89万亩,蔬菜、水产种植约0.4万亩。
普济镇党委书记王晓禹说:“我们通过让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参与劳务拿薪金、做点零工赚现金,让老百姓得到真实惠、尝到真甜头。普济镇也走出了一条土地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共赢之路。”
推进扶贫项目实施带动市场主体建设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普济镇千方百计、因地制宜引导和支持各村发展扶贫产业,积极利用项目资金,盘活现有资产,让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为脱贫攻坚提供最坚实的保障和最持久的动力。
在星星村田园星辰项目基地,工人们正在一边给小龙虾投放饲料、一边捕捉小龙虾。据了解,星星村田园星辰项目是以小龙虾养殖为主的生态种养综合体,占地多亩,总投资近多万元。目前,有60余名贫困劳动力在基地务工,贫困户年均增收元。
48岁的熊永建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年就在田园星辰务工。他说:“我没啥手艺,家里也要照看,在家附近能找份工作就不错了。现在家门口有了扶贫产业基地,每天务工最少有80元收入,再加上每年流转4亩田地的租金收入,我们家维持基本生活开支没问题。”
目前,普济镇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家。其中,虾稻专业合作社12家,苗木专业合作社1家,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6家,种植专业合作社4家,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养殖专业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5家。年,普济镇通过土地流转、雇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户,户均增收元。
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普济镇4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多万元,建设项目4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均有较大改善。
增强内生动力提高扶贫效率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普济镇鼓励有条件的贫困劳动力自种自养。每年组织技术专家,先后到镇政府和13个行政村开展特色种养殖业轮训,参与培训的贫困劳动力达多人次。通过培训学习,贫困劳动力掌握了种养殖经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阳一亮家是羊子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底,阳一亮流转土地80余亩发展稻虾养殖,获得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支持。他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让我们有资金、有技术。现在我们一家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去年我家四口人,人均收入达2万元。”
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普济镇正加快村级“三资”清理工作,进一步盘活资产资源;加快镇级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做大杨岔路村“+X”镇级联村吊瓜产业园,让各村享受产业联合发展红利;立足本地农业实际,推进“规模化发展、品牌化打造”,争取由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通讯员熊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