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人生的轨道各不相同,但人生的机遇却大体一致,苦难背后总有甜蜜,或者说有甜蜜的机会,曹操让关羽去打颜良就是他的一个机会,也可以说是人生转折点。
颜良是袁绍手下有名的将领,大名人孔融都夸他勇冠三军,那一定是个很有实力的将军。关羽打仗想来应该不会考虑太多的,让他上他就上,有多少人都一家伙扑上去,真刀真枪见个你死我活,很少见他用计的时候,水淹七军另当别论,后面还要说到。这些还是说到他的本性,是个喜欢简单的人,不喜欢费脑筋去把问题复杂化,习惯于用更直接的方式解决难题,况且在他的世界观里,服从上级在道德伦理上也是无可厚非最正确的事情。所以关羽对待颜良很简单——打,杀了你,我的问题就解决了,被你杀了,你的问题就解决了。尽管此时关羽可能会想到是不是还有其他办法能把事情办的更稳妥,但要再费时间去琢磨他肯定就头疼了,既然杀颜良这件事在他看来是对的,那就毫无疑问必须做,至于做成做不成就看手里的刀。关羽很幸运,因为颜良可能比他想的多,因为颜良知道关羽的老大现在跟自己是一伙的,颜良不知道关羽到底是来投奔老大的还是跟自己打架的,就那么一犹豫的功夫,关羽得手了。或许颜良的确不是关羽的对手,但是假如颜良真的有防备,何至于被关羽从万军之中带走了自己的脑袋呢?他手下那数万人马不说把关羽围困住,起码也能让他带着重伤才能跑到自己眼前吧。
无论如何,关羽赌赢了,他快刀斩乱麻,一下就让自己声名大噪,颜良可是如假包换的河北名将,惜墨如金的陈寿在《三国志》中都不惜加了一句“良、丑皆绍名将也”,可见确实有名。关羽自己大大争了一口气,但他却不走都不行,因为他早就跟曹操说过,自己忠于刘备,迟早要走的。现在他也知道了刘备在袁绍那,而且至少在那时候看来,袁绍的赢面仍然比曹操大,这是不用太琢磨的事情,投奔穷哥们刘备,在心理上舒坦,在道义上有理,在结果上有利,这点简单的分析关羽还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换做任何一个普通人也都应该这么选。如此看来,关羽立功以后反而辞职就符合逻辑了,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流于表面和浮夸。
官渡之战以后的关羽过了几年舒服日子,尽管在汝南又失败了一次,但应该打击不到关羽的信心,毕竟单独打倒有名的颜良和跟随别人被更有名的曹操打败不是一个档次的,心理上还是可以过关,还能够为自己的失败找到借口,人都是不自觉的会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这是人之常情。
在新野,刘备更加信任关羽,一万水军在刘备那里绝对是保命的本钱,但他交给了关羽。关羽也确实有能力,靠着这一万水军,关羽在当阳救了刘备一命,应该也参加了赤壁之战的打扫战场工作,追追曹军的逃兵,后来周瑜打江陵,关羽还带着部队阻挡了文聘等人的增援。应该说关羽能力还是有的,他前半生的失败和后半生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客观环境,之前刘备总是孤军奋战,那些名义上的盟友很少像孙权那样给予他实质上的帮助,所以无论是刘备还是关羽经常都要面对失败。而孙权的援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刘备能够咸鱼翻身,关羽也能时来运转。客观环境的变化为关羽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一个连续失败16年的人,突然之间获得了一系列成功,这会让人发晕的。就像一个生于富人家的穷光蛋,突然中了万奖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挥霍金钱一样,总有一段时间会出现短暂的大脑短路。然而,一个正常的人,在发懵之后肯定会逐渐清醒,聪明一世很难,糊涂一世其实更难,关羽不是一个糊涂的人,他经历过苦难,不会不知道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要说关羽就此性格发生了度大转弯,从此变成了一个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的人,那也并不现实。只能说官渡之战以后的一系列成功重建了关羽的自信心,但还不至于达到内心膨胀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