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荆州市电影院的世纪变迁二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上期链接

荆州市电影院的世纪变迁(一)

六、首批“国办”电影院的建立

年11月初,众记人民电影院停办,同月23日,沙市市立人民教育馆接市*府通知接收众记人民电影院,随即组建成立第一家“国营”电影院——沙市市人民电影院,并派“电教组”干部易国恩出任经理。新成立的沙市人民电影院有职工11人,拥有两部“娜拉”牌电影放映机。放映的第一部影片为国产大型纪录片《千里南征》,此后陆续放映《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钢铁运输线》《中华儿女》《赵一曼》《翠岗红旗》《大地重光》《钢铁战士》《白毛女》等一批革命题材影片。

图九沙市影剧院(摄于上世纪80年代)

年5月,新时代电影院停办。同年,沙市人民电影院购买其产权,经修缮后,于年10月将电影院迁往新时代电影院处,其经营环境、放映条件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善。

图五为年10月29日,沙市人民电影院迁入原新时代电影院址时,全体职工在新址门前的留影。

年,沙市人民电影院对原有建筑进行彻底翻新改造,并更新设备,购置全新国产天极牌4型固定式放映机。年10月25日改建工程竣工,同时举行“沙市市人民电影院成立五周年暨新院落成纪念大会”。第二天出版的《沙市日报》载文:“新院容纳九百人。场内两边粉*色锯齿形墙,顶棚弧形波浪式白灰小拉毛天花板,并安装暗电灯光;靠墙处安装二十八个百叶通风器,空气流通;在银幕外面,又为天蓝色所衬托。最大特点:空气流通,室内闭音而清晰。”改建后的沙市人民电影院观影条件、视听效果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当时省内为数不多、条件上乘的专业电影院之一。年2月,沙市人民电影院在中山公园人民会场设立分院,并在沙市便河路第一小学等处开展露天电影放映。

图六为年10月,改建后的沙市人民电影院

年,市总工会在中山横街(原名巡司巷,今沙隆达广场南端“休闲广场”东侧)创办“沙市工人俱乐部”,工人俱乐部内设小型剧场和露天放映场,拥有35mm、16mm移动式电影放映机各一套,小型剧场有座位余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对外放映电影。年,市总工会在便河东畔兴建沙市工人文化宫,年5月1日落成。随后,沙市工人俱乐部撤销,迁入工人文化宫。沙市工人文化宫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为二层宫殿式建筑,中间为电影院,设座位个。

年后,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荆州各级*府开始对城镇电影院的建设给予资金投入,一批由*府主办的“国办”电影院相继在荆州专区各县城关镇建成。年1月荆州电影院在江陵城关镇成立。荆州电影院座落于江陵屈原路18号,原为“荆州大礼堂”,始建于年,隶属荆州专署,*府性质的礼堂,以接待会议为主,有座位个。20世纪50年代初,省、专区16mm电影流动放映队常在此作巡回放映。年元月1日在此正式成立“荆州专区电影院”,首映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35mm故事片《水》,成为荆州县域首35mm电影放映单位,并改写江陵城内没有电影院的历史。年,因影院建筑木结构遭受白蚁蛀蚀而拆除,进行彻底改建,年底竣工,年元旦对外放映,更名为“荆州电影院”。改建后的荆州电影院,设一楼一底,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楼座面积平米,共有座位个。年秋扩建露天放映场,设水泥座位个。

从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各县相继在其城关兴建首家电影院。其中江陵电影院始建于年,该院位于荆州古城花台附近,最初由原江陵县博物馆展厅改建而成,设座位个,放映设备为长江54-35型提包机。年进行扩建,建售票大厅,配备松花江型电影放映设备,电影院初具规模。至年全荆州专区电影院数达26座,大大的改善了群众观看电影的条件,同时也结束各县没有电影院的历史,电影院一时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娱乐中心和地标建筑。

七、江汉电影院的兴建

江汉电影院兴建于年,隶属*府文化主管部门,为沙市建国后首座全新设计并建造的专业电影院。年随着沙市便河东二街扩建为北京路,市*府决定在规划建设中的北京路与航空路交叉处西北角新建一座专业电影院。因沙市地处江汉平原,素有“江汉明珠之称,特将其命名为“江汉电影院”。年11月,江汉电影院竣工,同年12月8日举行首映式。新建的江汉电影院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设座位个,配备全新国产电影放映设备。门楼两侧设大型宣传橱窗,门前广场面积达平方米,建筑外形壮观气派,为北京路首批地标性建筑之一。年,在相距百米的江汉南路,增建江汉露天电影院,设座位个,放映设备为松花江型座机。江汉电影院的建立,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带动沙市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众多商家逐渐向江汉电影院周围集聚,最终促成中心城区繁华的“江汉”商圈的形成。“江汉”这一片区俗称名,也因江汉电影院的建立而得名。

八、电影院发展的*金时期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经过拨乱反正,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文化大革命”被禁锢10年之久的影片陆续恢复发行,中外影片节目日益丰富多彩。此时群众文化生活方式还很单一,出现争看电影热潮。年元月,电影《洪湖赤卫队》恢复上映,城区电影院通宵达旦放映,有的观众凌晨3、4点钟起床到电影院看电影,电影院一时盛况空前。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各电影院的火爆程度,是今天的人难以想象的。当时电影院团体票一度实行统筹安排,计划分配,电影票一票难求,赶上好片子,电影院入口之处站满“抖票”(等退票)的人,当年电影院门前的“票贩子”好似今天火车站的“*牛*”一样,通过倒票从中谋利。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看电影需求,市、县电影部门分别于、、、年建成沙市影剧院、玉桥露天电影院、东门露天电影院、红星电影院等电影院。沙市影剧院位于沙市北京路东侧(三岔路路口),占地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座东朝西,通长71.5米,面宽50米,顶高22.5米,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其中,门厅平方米,观众厅平方米(设有软席个),舞台平方米。主体建筑立面为大玻璃结构,玻璃幕墙面积近平方米,外墙为水刷石粉刷,门前广场面积平方米。配备松花江X型放映设备及发电、空调等配套设备,以电影放映为主,为境内最大的放映、演出场所。玉桥露天电影院位于北京东路与三湾路交汇东侧,设座位席。东门露天电影院位于东门外安心桥路49号,后改建为简易电影院,更名为景阳电影院。红星电影院位于红星北路中段,建筑面积.59平方米,设座位个,配备松花江X型放映设备,年安装立体电影设备,全院有职工18人。

与此同时,中心城区的江汉、荆州、人民、江陵等电影院纷纷对影院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年,江陵电影院拆除重建,年竣工,同年10月14日正式对外营业。新建成的江陵电影院大厅分楼上楼下层,设观众席座,地下室为电影二厅,地下设9道抽风换气管道,正立面采取玻璃钢窗幕墙。年,沙市人民电影院对原建筑结构进行大规模地拆除改建,改砖木结构为砖混结构,增设楼座,总座位数增至个,同时,更新设备,安装国产最新款“松花江型”全套电影放映设备。年荆州电影院率先安装立体电影设备,首映立体电影《欢欢笑笑》。年,江汉电影院安装全套进口立体声设备和中央空调设备,放映条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同年5月,江陵电影院投资25万元,引进英国道尔贝4-2-4立体声设备,一举成为全国首家县级立体声电影院。

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是荆州电影放映事业发展的*金时期。鼎盛时期全荆州地区年放映场次达32万场,年观众2.2亿人次,各类放映单位(含8.75、16、35mm电影队)有多个(其中各类电影院、影剧院座,放映电影的礼堂、俱乐部51个),出现国家、集体、个人争办电影的热潮,城镇、农场、矿区企事业单位纷纷开放内部礼堂、俱乐部,对外放映电影。在荆沙城区对外开放的电影院、影剧院(礼堂、俱乐部)达30余家(见下表)。

(作者为荆州市电影家协会顾问)本文原载于《荆州房地产》年第2期

荆州记忆投稿邮箱:jzmemory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