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dgoran.org/fengshang/chaoliu/1294.html白癜风白斑扩散 http://m.39.net/pf/a_6985652.html继韩国“江陵端午祭”于年成功申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近来中韩两国网民关于“泡菜”和“汉服与韩服”的起源争论成为两国人民在文化归属问题上的第二次大型纷争。
然而,虽说“端午祭”与这两起事件有共通之处,本质上却是不同的问题,那么我们先从中韩两国的第一次纠纷,也即“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讲起。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
年11月25日是国内网络上波澜大作的一天。是日,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而此时我国端午节尚未申遗,换句话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先于我国端午节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一时间网上出现了许多愤懑的激扬文字,尤以“韩国抢注了中国端午节,导致中国无法申遗”等误导性标题为盛,引发指向韩国的民愤,掀起了不小浪潮。
但这类文章往往混淆了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一、韩国申请的端午祭是否是我国的端午节?二、韩国申遗端午祭后,我国是否无法再申遗端午节?
01
韩国申请的端午祭是否是我国的端午节?
江陵端午祭是太白山脉以东的朝鲜半岛上的江陵及附近地区的节日。节日主要通过在大关岭举行一种萨满教的仪式,祭拜山神以及男国师和女国师,仪式中有传统音乐和Odokddegi民歌、官奴假面舞、口占诗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该祭祀活动通常长达二十天至一个月,与我国每年五月初五因纪念屈原(也说祭典伍子胥、曹娥等)而定下的端午节相比,江陵端午祭更类似于拜巫求神的祭典活动,其人文意义、举办时长和节日活动均与我国端午节差异甚大。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尽管江陵端午祭与端午节不是同一个节日,但不可否认江陵端午祭与端午节有着牢不可分的历史渊源。引王奕婷和苏翠芳的论文《中韩传统节日文化对比考察》:“据《东国岁时记》记载,韩国风俗有“按汉制”一说。也就是说,在古时,作为中国附属国的韩国,韩国的端午节是按照中国的端午节引入的,即韩国的端午节日活动从汉朝开始基本上都是按照中国的习俗来进行。‘入乡随俗’,被引进韩国之后的端午节虽然承袭了中国端午节的传统,但是为了更好地让端午节在韩国这片崭新的国土生根发芽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也随之改变。”
由此可见,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虽与我国端午节同源,但并非同一个节日,而是源自我国的,经当地历史文化改造的衍生节日。
02
韩国申遗端午祭后,我国是否无法再申遗端午节?
既然已明白二者不是同一个节日,当然也就没有“韩国申遗端午祭,导致我国无法申遗端午节”的说法了,这个说法不攻自破。另外需要注意,申遗也并非注册商标,并不意味着江陵端午祭和端午节二者只能存其一。
当弄清楚端午节与端午祭的问题后,我们就能更方便地讨论“泡菜”和“汉服与韩服”的话题了。
“泡菜”和“汉服与韩服”
泡菜
泡菜,在我国最早的雏形可追溯至年前商代武丁时期的盐渍菜,而秦汉时期许慎的著作《说文解字》中则明确指出“菹者,酸菜也”,证明了“菹”是世界上第一个关于酸菜的专用字。从史实来看,中国的泡菜是自古便有而一路传承的,被指责剽窃韩国泡菜纯属无稽之谈。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汉服与韩服
至于汉服,这更是一个不需要仔细论证的问题,我国服饰历代皆有各异的风格,作为东亚文化圈的主要影响国,剽窃他国服饰本身就是一个不攻自破的谣言。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因此在泡菜、服饰的问题上,注意力并不应该在“到底谁抄袭了谁”,而在于为什么韩国人有自信说是我们抄袭了他们。
笔者作为一位90后,人生中初次接受到带有韩国文化色彩的泡菜、服饰等信息,是来自于一部火遍届时荧屏的韩国古装剧《大长今》,我相信这也是我的许多同龄人初次接受到韩国文化的契机。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思考
现今网络上流传的许多梗,譬如“因为泡菜致癌所以韩剧里面经常得癌症”,也多是出自韩剧中。同样的事例也常见于中日两国艺术作品中:提起孙悟空,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七龙珠》里的赛亚人,提起八门遁甲,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火影忍者》中的体术。让人不由得思考,为什么发源自我国的文化,却总是在其他国家的艺术作品中大放异彩?
韩国人的自信,到底从何而来?
我想这个问题,只有由当代以及未来的国人去回答和解决。
资料搜集:李纬溢、何可一
文字:范睿
图片:梁晓轩
排版:李慈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