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杏坛绽翠英,ldquo语rdquo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西皮肤病医院 site:pf.39.net http://m.39.net/pf/a_4659317.html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资源,青年教师代表着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我校开展第二届“杏坛杯”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4月12日,在校长室的大力发动,教务处的精心安排下,语文学科的赛课活动如期举行。

01.

教师赛课展风采

12日上午,经过精心准备,我校语文组11位青年教师就《一颗小桃树》、《一滴水经过丽江》展开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市区骨干教师龚树敏副校长、王霆副校长、陈园副校长、沈建芬老师参加听课活动,并担任我校语文组赛课活动的评委。

02.

评课磋磨助提升

下午,在石培荣校长的主持下,评课活动顺利展开。四位评委与全体赛课教师就课堂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评价。几位评委肯定了我校教师的青春朝气、热情昂扬的教学风采,及对课堂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专家们切中肯綮地提出了老师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的悉心恳切建议:深化文本解读,让课堂充满“语文味”;精心架构课堂,体现整体设计;加强课文朗读,读出情感思想等等。

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王霆(南麻中学)

吴江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沈建芬(七都中学)

吴江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陈园(同里中学)

吴江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龚树敏(松陵一中)

最后,石培荣校长对几位专家的点评建议表示了感谢,并总结强调了有效课堂的重要性,希望青年教师们能积极吸取前辈经验,加快建立个人教学风格,加强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守护教育的初心。

江陵实验初中校长石培荣

03.

反思总结共成长

巨细无遗的建议,让参赛老师收获满满,如沐春风。随后,老师们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刘梦菲:

各位评委老师的点评精辟入里,让我受益匪浅。语言要素的深入挖掘、语文课堂的架构、语段朗读的指导,这些方面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内容,也是我的教学不够完美的地方。教学不是任务,而是艺术,需要师生双方情感的渗透和身心投入。希望在不断钻研后,我可以更好的在课堂上展现语文的魅力。

王慧敏:

本节课我的教学问题设计过细,在课前我就颇有疑虑,但因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故未舍得删去。纵观课堂表现,细碎的问题限制了我们对课文语言的体味。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确定难度系数。大道至简,越简单明晰的课堂学生越容易掌握。上课之前也要适当的和学生进行交流,调整好心态,力求与学生共同碰撞出一场优美生动,闪耀智慧的心灵对话。

杨莹: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游记散文,我在教学设计时以游记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为主线,设定了“理游踪”、“品景物”、“悟情感”三个环节,并结合自读课文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学生活动,但是在执教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是我在启发学生时还缺乏经验,需要多多磨炼。听了几位专家的评课后,我还发现我在课堂上忽视了学生的朗读,以后也要多加注意。

周蓓: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小桃树和“我”成长历程中同样的命运与遭遇,使两者建立关联。最终在小桃树的启迪下“我”经历了一场精神的跋涉,并完成了心灵蜕变,获得了直面磨难的坚定信念。实际上课时,未把握好上课的节奏,使得前半节课用时稍多,导致后半部分的重点解读比较仓促。通过几位专家评委的指导,我也意识到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同时要注意多在文本语言品析上下功夫。

马亚雪:

这次赛课活动,让我看到了很多老师认真的态度和专业的素养,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向这些优秀的、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在评课环节中,王校、沈老师等各位老师中肯、精到的点评,让我明白教学是一项艺术,每个环节都有它的巧思与意义,切不可轻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朗读,让课堂多一些读书的声音。也会更加用心思考如何整理板书,充分发挥板书串联,总结和回顾的作用。

张雨晴:

在听取各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后,我对自身课堂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在架构课堂整体框架、理清课文脉络的、设置环环相扣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语文课堂最重要的是文本的细读。咬文嚼字,方可感悟语文之美。除了文本细读未进行深入,本次课堂的朗读环节也有所缺失。各位专家老师指出了朗读的重要性,是对我们新老师一个很好的提醒。朗读不是简单地读,而是要读情感、读思考。学生的朗读到位了,才有可能达到个体与文本的浑融。

李宁宁:

本课应着重于了解小桃树的生长经历,并体会“我”对小桃树的特殊情感,从而把握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教学中,我的板书设计不够精简,教学过程缺乏足够的朗读训练和指导。同时,我对本课语言的挖掘也不够深入,致使学生无法更加有效地理解文章。这些都是教学遗憾也是在日后教学中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玲:

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赛课,课题是八下《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之前新教师培训时,就听说过这篇课文,是某年省级赛课的课题。所以在最初备课的时候,就有畏难情绪;后来知道,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二、关于问题的设置:设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且有梯度,不能刚开始就很难。感谢王校和沈老师的建议。

三、关于导入,几位评委老师都提到,如果所说与上课内容没有大关系,不如开门见山。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芳婷: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构思精巧的游记。课一开始是生词导入,注重字音训练,王校指出,生词学习不局限在读音上,经点拨,我意识到可以结合字的形义加深学生对生词的印象。接着“寻踪”,这一部分经沈老师点评,发现确实有些琐碎,可简化问题。后面两部分我设计为“味情”与“悟美”,重在品味词句,感受丽江之美,但缺少徐徐牵引的过程,有些泛泛。此外,课堂的读书声还不够多,多读才能读出“味道”。继续改进。

曹露:

语文教学中最优美的部分是语言,如何在教学中立足原文,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结果,是值得我再努力的。比如如何理解小桃树的“委屈”,如果从它的外形、心理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着手,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语文课,或有琅琅书声,或阅读思索,或研读文本。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趣、更有语文味是我应该反思和进步的地方。

顾晓莹:

这次“杏坛杯”优质课评比活动让我学习到很多,课后评委们也对参加活动的老师进行了评课。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教学内容主问题的设计,抓住文本进行解读,使自己的课堂更有语文味。同时致力于深耕课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春天,是成长的季节。学校的孕育、专家的提携如裹挟生命因子的春风,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一群杏坛新秀,定能在江陵实中盛放!

策划:教务处

文字:张雨晴

照片:赵鑫

费一超

编辑:赵鑫

审核:汤张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