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打一场打击黑恶霸痞违法犯罪分子的人民战争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发生在长江流域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争,其结果以吴蜀联盟胜,曹操败北而告终,为三国鼎立形成而奠定了基础。
但战争并不是发生在赤壁山一个点上,特别是吴蜀两*共有5万兵力,他们屯驻在长江南岸的竞江口至赤璧山百里沿线上。宋文帝元嘉十四年(年)盛弘之最早把这段战役路线记载于《荆州记》的典籍中:“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史学界称为“百里赤壁”。
那么盛弘之《荆州记》中记载“百里赤壁”的位置在那里呢?本人根据多年的考察研究,其实就在我们现今的嘉鱼县范围,具体有以下几点佐证的依据:
一、古蒲圻县治置在今嘉鱼
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吴大帝(指孙权)分立蒲圻县,因蒲圻湖为名……蒲圻县治所,今沙阳故县城是也。”首先肯定蒲圻县是以蒲圻湖而得名的,又肯定了蒲圻县是在沙阳故县城(今嘉鱼县)。那么蒲圻湖在哪里?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七十六?湖广二》载有“蒲圻湖,一名西良(梁、凉)湖……多生蒲苇,吴因以名县…以湖畔多蒲,故名也。”《蒲圻县志》载:“蒲圻湖即西良湖,多生蒲草…。”现在我们知道古蒲圻湖就是现在的西凉湖,那么古蒲圻县治又在西凉湖哪个方位呢?乐史、王文楚《太平寰宇记》典籍载:“吴*武二年(年)于沙羨县(今金口)置蒲圻县,在竞江口,属长沙郡,因湖以称,故曰蒲圻。”
现在可以确定,古蒲圻县治在竞江口,那么竞江口在哪里呢?《嘉鱼县志?卷二地理环境?(四)湖泊》载:“古名蒲圻湖,出水口在新街乡南庄望东庙处(今渡普王家庄村吴刘河庄),原名竞江口,后名十竞口。宋时以其湖在梁子湖(武昌、鄂城县境)之西遂名西梁子湖,简称西梁湖。”以上所有典籍都佐证了孙权置蒲圻县治在蒲圻湖竞江口,竞江口即在今嘉鱼县渡普镇王家庄村吴刘河望东庙处。
二、赤壁之战时百里沿江驻*路线
确定了首置蒲圻县治的竞江口所在地点,我们再来看下宋文帝元嘉十四年(年),盛弘之的《荆州记》所载的“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是指的什么地方?从竞江口(吴刘河望东庙)至蜀山6公里,蜀山至嘉鱼县城11公里,嘉鱼县城至石矶头5.5公里,石矶头至陆口23公里(实际长港河至界石山24.1公里),陆口至赤壁7.5公里,全长53公里,这就是“百里赤壁”起始驻*源流的路线。《荆州记》这一记载,与嘉鱼县内的地理位置完全相吻,不可质疑。见百里赤壁路线图。
三、古蒲圻县治在嘉鱼境内的迁徙
自从孙权在古蒲圻湖竞江口置蒲圻县,县治后来在今嘉鱼境内反复多地频繁迁移,其迁移顺序为竞江口→白面山→竞江口→鲍口→陆口川中凤山监→鲍口→陆口川中凤山监。迁徙年代如下:
1、*武二年(年),孙权首置蒲圻县于竞江口。
2、西晋太康元年(年),蒲圻县治迁至白面山(今白云山)。
3、晋建武元年(年),蒲圻县治返回竞江口。
4、随开皇十二年(年),洪水泛滥,蒲圻县治从竞江口漂流至鲍口(白云山下北麓鲍口,今密泉湖口。)
5、唐武德四年(年),使人王宏让、刺使周和举权在陆口川中为县,蒲圻县治从鲍口迁至陆溪川中凤山监(刀环口)置县。
6、唐贞观七年(年),蒲圻县治从陆溪川中凤山监复迁鲍口。
7.唐天宝三年(年),蒲圻县治从鲍口又反复迁至陆溪川中凤山监(刀环口),改刀环口为“蒲圻口”。
8、南唐保大十一年(年),新置嘉鱼县,古蒲圻县治从陆溪川中凤山监迁往赤马港莼川(今赤壁市区)。
从*武二年(年)孙权在竞江口置县,到南唐保大十一年(年)设嘉鱼县,古蒲圻县才分离迁走到今赤壁市区,在嘉鱼境内长达年。这一历史佐证,蒲圻县是从嘉鱼县境内迁走的,并不是嘉鱼县是从蒲圻县境内迁来的,所以说;“百里赤壁尽嘉鱼”。南唐保大置嘉鱼县后,赤壁古战场在行*区域上又归属嘉鱼县辖管了年(—年),所以,很多典籍又载为“嘉鱼赤壁”是有依据的。
直到解放后的年考虑到嘉鱼县长江防洪之重,又有长江和陆水河之隔,赤壁古战场才从嘉鱼县划归原蒲圻县(今赤壁市)管辖。以上看出,南唐至解放前期间的典籍多载为“嘉鱼赤壁”。解放后的文献反过来载为“蒲圻赤壁”,即今赤壁市。也就是说无论是南唐前古蒲圻县赤壁,还是南唐后嘉鱼县赤壁,解放后又反过来的原蒲圻县赤壁,都为同一处赤壁,位置地点没有改变,只是行*区划有变。这就是“嘉鱼赤壁说”和“蒲圻赤壁说”的由来。
四、赤壁在古蒲圻县,古蒲圻县治所在今嘉鱼
“赤壁古战场”的发生地,在湖北还存在多方的争议。主要分两大派,一说是长江流域;一说为汉江流域;无论长江和汉江各自又有分争。南宋时言“赤壁”者有五地;即嘉鱼、武昌(江夏)、*州、汉川、汉阳。现今言“赤壁”者有九处;即嘉鱼西南、嘉鱼东北、蒲圻(现赤壁市)西北、武昌(现江夏)、*州、汉阳、汉川、钟祥、新洲等九地。到底谁是谁非?各据一词,千百年来争论未休。不过《地理志》载:“江夏郡有沙羡县。又吴*武二年(年)于沙羨县置蒲圻县,在竞江口,属长沙郡,因湖以称,故曰蒲圻。”乐史《太平寰宇记》蒲圻县条有:“汉沙羡县之地”。盛弘之《荆州记》云:“长沙郡有蒲圻县。”也就是说;东汉时属于江夏郡沙羡县(金口)之地,孙策战*祖后,沙羡县属东吴,孙权置蒲圻县时归属长沙郡管辖。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江南道三.鄂州》载:“赤壁山在县(指竞江口古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乌林,与赤壁相对。即周瑜用*盖计,焚曹公舟船败走处,故诸葛亮论曹公危於乌林是也。”地理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载:“吴*武二年于沙羡县地置蒲圻县,在竞江口......”李泰的《括地志》“鄂州蒲圻县有赤壁山,即曹公败处。”杜佑的《通典》也载有此说。李泰(—年),字惠褒,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贞观十二年(年)至十五年(年)完成《括地志》,这时期的蒲圻县治是在今嘉鱼的白云山北麓(古称鲍山、鲍口);杜祐(—年),字君卿,唐代中期著名的*治家和史学家,他撰《通典》是在大历元年(年)至贞元十七年(年)的30年中,巧好这时的蒲圻县治是在今嘉鱼县的川中陆口(—年)凤山监(又名刀环口、蒲矶口),两地都辖属鄂州府蒲圻县(今嘉鱼县境内)。宋马端临《文献通考》云:“蒲圻吴县有赤壁。”以上重点是指“赤壁在蒲圻县”,古蒲圻县治所时属今嘉鱼县境内竞江口、鲍口、陆溪川中凤山监。其它赤壁诸说不在蒲圻县,非也。
五、蒲圻县赤壁在长江以南
盛弘之《荆州记》典籍载:“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肯定了蒲圻县赤壁是在长江的南岸,这是主题,不可辩驳。而且《荆州记》这个时期的蒲圻县治是在古蒲圻湖竞江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赤壁山在县(指古蒲圻湖竞江口)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即周瑜用*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故诸葛亮论曹公危于乌林是也。”《明史·地理志·五》:“嘉鱼府西南。西有赤壁山,......北岸对乌林。《武昌府志》载“嘉鱼县西70里曰赤壁山,乌林矶。”“赤壁山在今嘉鱼县,对江北之乌林,......*州赤壁非是。”《嘉鱼县志》云:“赤壁山,在(嘉鱼)县西南80里......。”这与蒲圻县赤壁在长江之南相当吻合。而赤壁在汉江和长江以北之说不符合。
六、赤壁在汉昌郡管辖内
赤壁之战后,周瑜又克下江陵,《三国志.周瑜传》载:“权拜瑜偏将*,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浏)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说明周瑜的南郡治所在江陵,时属下隽县邑(含今嘉鱼、蒲圻)辖之;《三国志·吴主传(孙权)第二》载:“十五年(东汉建安年,年),(孙权)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今嘉鱼县陆口)。”《三国志.鲁肃传》载“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士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皆属焉。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余人,拜汉昌太守、偏将*。”汉昌郡是从长沙郡湘江以东析出的,汉昌郡治所在今湖南平江,*事上鲁肃驻守陆口,陆口是赤壁的大本营,赤壁是陆口的前哨,东吴前后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潘璋、吕岱、吕凯等七大将*屯驻陆口,说明陆口和赤壁是*事锁钥要地,所以,鲁肃生前时赤壁和陆口属于汉昌郡,从这点上看,赤壁之战发生地是在长江陆口的三江口,主帅是以陆口的“三江口”为大本营,特别是扼守陆水河,防*曹操通过陆水河,发挥骑兵优势,经羊头山(通山)、阳新直捣柴桑(九江)。不是汉江,并不是汉口的三江口和樊口的三江口,也不是武昌的赤矶山,更不是*冈的江北赤壁。
七、百里赤壁古地名与嘉鱼地理位置相吻合
无论是《三国志》《三国演义》《荆州记》《水经注》《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图志》《括地志》等相关典籍载的“三江口、陆口、蒲矶山、蒲矶口(刀环口、凤山监)、蒲圻洲、澋口、鲍口、白面山、蜀山、竞江口、沙阳县、龙穴洲、驾部口”等古遗址均与今嘉鱼县境内的具体位置相吻合。所以,以上典籍廓清了“百里赤壁尽嘉鱼”的定位。
来源:嘉鱼县融媒体中心
撰文:鲁运江
更多推荐医共体真的来了!鱼岳、潘湾、高铁这些镇以后方便啦!胆子大!有人敢骗国家的钱……湖北最难懂的方言排名!嘉鱼话竟然排在…嘉鱼一局长入选全省模范,你认识吗?
点“在看”的都好看!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