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公文化与古当阳有何历史渊源 [复制链接]

1#
偏方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86525.html
学关公行鸿运拜关公结善缘

原型关羽,有着两个鲜明特征:

一是他有着典型的儒道品格,是用儒家传统文化思想武装起来的儒将典范。

二是他是五虎将之首、“万人敌”,以勇猛著称,有着勇猛刚烈、大义凛然的盖世英雄的人格魅力。

故此,他显然地受到了当时及以后历代包括封建统治者在内的各阶层人们的共同赏识、崇敬与爱戴。正如此,他被孙权斩于章乡后,虽死尤生,威武不倒,震撼人心的影响力远远地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在关羽死后,在中国历史上会萌发、并逐步滋生壮大成为浸透于中华大地每一个角落和海外凡有华人的地方的一种文化现象——关公文化。

对魏、蜀、吴的震撼

关羽被杀,对吴、蜀、魏,均产生了“地震”式的震撼。孙权在以侯礼厚葬关羽尸骸的同时,又“送羽首于曹公”,以图将杀羽之仇引向曹魏。又展开猛烈外交:一面多次遣使与蜀讲和,欲送于禁给刘备;又向曹魏称臣,送于禁给曹魏,欲联合曹魏共拒刘备。而蜀汉对关羽之死,所报以的则是战争:两年后——即章武元年(年),刘备亲率10万大*发动了为报关羽被杀之仇及欲夺回荆州的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

今存清代《关圣陵庙纪略》载:“郑泉曰:(羽)首在魏,魏人铸金为其身;身在吴,吴人刻玉为其首。各全一体。”显然,不论孙权、曹操,对关羽这位叱吒风云的英雄,都没敢马虎。这就是当阳历史上所俗称的关羽“身在当阳,头枕洛阳”。

关羽斩于当阳、葬于当阳,故关羽在当阳当地影响之深、之广、之巨,是不言而喻的。当阳玉泉山于南朝时,名覆船山;其幽深僻静的环境,郁郁葱葱的山林,便注定了它必为中国佛教正盛行时期——南朝的佛家立寺的首选之地。据清代光绪十一年《当阳玉泉寺志》载:南朝大通二年(年),“梁武帝敕建覆船山寺”;南朝天嘉三年(年),“陈文帝敕修显烈祠”。显烈祠,即关羽庙,当地俗称“小关庙”。

当阳关庙

故当阳玉泉山最早建寺,应始于南朝之覆船山寺;中国最早的关庙,是南朝崛起于玉泉山的显烈祠。显烈祠与覆船山寺,几乎是同一时期在玉泉山出现的;故关羽与中国佛教的结缘,也应是始于当阳玉泉山。

南朝的当阳玉泉山显烈祠的存在,也得到了唐代董挺《荆南节度使江陵君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一文的印证。董挺该文被收入了《全唐文》;同时在历史上,也为多部《当阳县志》、《当阳玉泉寺志》等地方史志所收入。清同治五年由王柏心总纂的《当阳县志》所收入的该文,题名为《重修玉泉关庙碑记》;署名唐(代)董挺,大理寺评事。《记》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年)。《记》曰:“(玉泉)寺西三百步,有蜀将都督荆州事关公遗庙存焉。”一曰“重修”、二曰“遗庙”,均说明该关庙于唐贞观十八年(年)前,便已存在;这从历史的角度,有力佐证了南朝时期玉泉山小关庙的存在;而于南朝玉泉山显烈祠之前,中国尚未有过任何关庙。该《碑记》还披露了玉泉显烈祠于唐代重修的原因及重修中的某些细节。《碑记》载:“荆南节度使工布尚书江陵尹裴公均曰:‘*成事举,典从顺,以为神道之教,依人而行,攘彼妖昏,佑我蒸庶。而祠庙坠毁,廞悬断绝,岂守宰牧人之意也耶?’乃命邑令张慎始经其事,爰从旧址展示新规,栾栌博敞,容卫端肃。”

21世纪初,大和尚净慧、玉泉寺方丈宽祥大师,在重建玉泉寺的同时,对玉泉小关庙进行了重建。故自南朝建庙起,到当代,当阳玉泉关庙已有余年历史。如今,凡前往朝拜当阳玉泉寺者必登玉泉寺显烈祠祭拜关羽,且香火旺盛。

当阳关陵

中国三大关庙之一的当阳关陵,则源发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年)的当阳章乡关羽墓。清代《关圣陵庙纪略》载:“宋淳熙十五年(年),荆门守臣王铢始建祭亭,环以垣墙,树以松柏”;“自(元)至元十二年(年),荆门归附之后,玉泉住山慧珍剪其荆榛,封其丘垄,重作行祠门,以表之,命僧看管,四时修护山门。明成化丁亥(年),重修武安王(即关羽)墓”,当年,“(当阳)县尹*恕请于朝,立庙,春秋祀之”。关陵立庙,始于*恕;此后于明代,又多次维修、重修与扩建。关陵大规模群体建筑则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年)。历明清两代、到当代,关陵面貌已蔚为大观,焕然一新。

此外,据当阳地方志记载,在历史上,当阳县城尚有众多祭祀关羽及与关羽密切相关人物的祠庙。清同治五年《当阳县志》载:有三义祠,“在县署东文庙之右”,内为拜殿、正殿、三义殿,“明天启中改建”。有北关庙。“北关庙在(当阳城)北门外河街。”有关帝宫。关帝宫“在(当阳城)东门内,乾隆丁末(年),西商建,咸丰中重建”。有汉忠义祠。汉忠义祠“在(当阳城)西门外,内祀张桓侯、赵常山(即赵云),以都督赵累等三人配。乾隆二十四年(年)县令苗肇岱倡建”。有张赵(即张飞、赵云)祠。“张赵祠在治北五里官桥(今霸陵)”。有张桓侯庙。张桓侯庙“在(当阳城)西门外,咸丰二年(年),居民重建”。又清乾隆《当阳县志》载:“去治北六十里有张侯(即张飞)庙。”

周仓

周仓是《三国演义》中关羽鞍前马后的贴身侍卫。关羽败走麦城西遁后,周仓被留下守麦城,最后战死。历史上有无周仓这个人物,现已无考。但当阳有周仓墓。清同治五年《当阳县志》:“周将*墓在治东南五十里,麦城之西。乾隆二十三年邑令苗肇岱加修勒石。”苗肇岱“加修勒石”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该《志》又载:“相传有耕夫掘地见碑,刻有周将*数字,其名号年月不可辨。邑令闻之,故有此举。”

上世纪90年代,当阳关陵文物管理所在台湾友人的资助下,对周仓墓进行了重修;将清代周仓墓碑修复重立,且新建了墓道、墓门、碑亭、祭坛和护墙。作为县级行*区域的古当阳,拥有着中国最大的关庙之一关陵,中国最早的关庙当阳玉泉显烈祠,以及如此众多的于关羽及与关羽密切相关人物的祭祀祠庙,这在全国是罕见的!这恰恰说明,当阳关公文化的根基、底蕴深厚;当阳是关公文化极其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