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公元年形势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一段斗智斗勇的大戏正浩浩荡荡地拉开序幕。从公元年*巾起义开始,东汉王朝就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险,旧的统治走向消亡,新的秩序还未建立,苦难孕育着新生命。公元年的一天,一支剽[piāo]悍的部队,正以急行*的方式向东推进,这路人马日夜兼程、马不停蹄,他们是要去往何处,又为何如此紧迫呢。此时正值*巾起义爆发五年之后,京师洛阳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死亡与杀戮后,又一次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东汉后期,宦官们把持朝*,作威作福,乱*之下,民不聊生,汉灵帝刚刚病死,新皇帝十七岁,由于年幼,只能由舅舅何进出任大将*,主持朝*。何进决心铲除宦官势力,并寻求地方势力的支持,他把希望寄托在并州牧董卓身上,董卓接到何进的密令后,迅速率凉州兵向洛阳出发,就在董卓大*赶往洛阳的途中,消息走漏,宦官们先下手为强,杀了何进,并将少皇帝劫持逃出京城,然而此时已经到达洛阳的董卓内心却有更大的图谋。梁满仓:董卓来了之后就趁这个乱,来个渔翁得利,把宦官一网打尽,把新皇帝给救回来了,那是汉少帝,然后董卓成了大功臣,他的野心也就上来了,就开始独断朝*,就把皇帝少帝给废了,就另立献帝,实际上献帝也是他的一个傀儡。董卓不但废了皇帝,还纵兵四处烧杀抢掠,董卓之乱揭开了三国大戏的序幕。自公元25年建立的东汉王朝,在统一稳定一百六十多年后,正面临着崩裂的危险。此时地方势力已纷纷坐大,渤海太守袁绍、后将*袁术均有重兵,而刘表、孙坚、张鲁、公孙瓒[zàn]等人更是各据一方,势力强大,他们看到中央*权逐渐腐化,都蠢蠢欲动觊觎中央。顿时间天下英豪闻风而起向洛阳进集,借口讨伐董卓复兴汉室结成同盟,而问题是他们各自都兵权在握,该推选谁做盟主呢,重担落在了名门望族出身的袁绍身上。刘驰:袁绍最大资本就是袁家的四世三公,这里边呢,他就说有一个非常庞大的门生故吏集团,在盟*里面有很多人曾经是他们袁家的长辈所提携的、所提拔的,那么在这个时候,这就是袁绍最大的资本,而当时在这整个盟*里面,像袁绍这样的,没有,有这么雄厚的人望或者说人脉的,别人都没有,都比不上他,所以大家最后就共推了他来做盟主。袁绍统领各路大*共数万人,合起来的力量远远超过董卓,但是战争却迟迟没有进展,包括盟主袁绍在内,他们都不是真心要为朝廷办事,而是借此占据地盘,壮大自己的势力,他们高喊着口号,却彼此之间勾心斗角,忘却了整个局面,这引起了一个人强烈的不满,他就是曹操。
曹操纪念馆
曹操,安徽亳州人,他喜好读书,机智灵活,平日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可谓文武兼修,他虽出身于宦官家族,但极力向世家名士靠拢,年轻时与袁绍等人是很好的朋友,他曾参加讨伐*巾*的战争,战后出任济南相。董卓之乱后,曹操发散家财,招募了一支队伍,加入讨伐董卓的大*,被任命为奋武将*。沈伯俊:曹操这个人,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他的特质,雄才大略,超世之杰。曹操手下*兵虽少,但他统筹全局,勇于进取,他劝说各同盟*首领,董卓自己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这正是上天要灭他的好时机。但是曹操的进取之策却并没有被大家采纳,他决定独自进兵。然而。曹操的力量远远低于董卓,两*大战了一天,曹操*队以失败告终,曹操本人也被流矢射中。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人总需要经受种种考验,曹操也是如此,此时,这位雄才大略的盖世英雄才刚刚起步,无法充分释放他的能量。曹操之外,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似乎是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可谓是讨伐董卓战争中最为华彩的部分,刘备、关羽、张飞因此名闻天下,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刘备,他是汉景帝之子的后代,但是经三百余年传到刘备时,已经是老百姓了,相比于曹操,他的力量更小,在攻打董卓时,他只是一个小县-平原县的县令,依附于中郎将公孙瓒。
三英战吕布
梁满仓:他是以仁号召天下,一个是他有皇宗的旗帜,另外他是讲究仁义,讲究仁义、爱人,讲究仁爱,所以他当时在人和上是非常有优势的。在史书里,并没有三英战吕布的记载,刘备也没有在这场英雄会中崭露头角,也许他更大的价值是在战争中生存了下来,才有了以后利用汉室宗亲的身份笼络人心,实力逐步强大。战胜吕布的不是刘备,斩落华雄的也不是关羽,而要归功于另外一个豪杰,他就是孙坚。继曹操之后,孙坚所率领的*队向董卓发起了猛烈攻击,因为战功卓著,使这位江东之子顿时名满天下。然而,在不久之后孙坚便在征讨荆州刘表的战争战死,孙策子承父业,虽然很快开拓了江东,但不久也被刺死,成就霸业的重任只有落在孙策的弟弟-孙权的肩上。这位缺少父兄那种英雄豪气的江东之主,能否担起这个重任呢。沈伯俊:孙权这个人恢宏大度,受任有方。恢弘是他的气魄比较大,大度是说他胸襟比较宽;受任有方,是说他善于识才、用才。在这一点,孙权在执掌江东几十年了,先后任用了四任统帅均为汉末三国的一流人才。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随着董卓被铲除,各州的州牧、刺史都在招兵买马,利用结盟或征讨来巩固扩充自己的实力。但是真正的英豪并不是以一时一地的得失来评定,而是看他是否有雄才伟略,是否有坚强的意志,是否能招揽人心,是否能在风云变幻的局面中确立自己的优势。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在汉末的历史舞台上并没有做到华丽亮相的人物,却在战乱中涌现出来。曹操的雄才伟略在战火中逐渐显现,在东汉天子已无任何权力可言的时候,他首先发现了天子的价值。公元年,汉献帝到达洛阳,曹操抢先去迎,并将汉献帝迁往许县牢牢控制,创造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模式。卜宪群:他对当时*治形势的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所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汉献帝迁往许昌,首先从*治上占据了主动权,这是当时其他*阀还没有能够做得到的。同样是英雄,刘备在起家的路上却备受挫折,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还被迫投奔过曹操,虽然没有强大的*治*事力量,甚至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地。但这位落魄的皇室宗亲,并不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光复汉室的强烈愿望,为他聚拢了大量人气。梁满仓:刘备是经过屡次挫折,屡次被打败,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到许昌,他本来就想借着机会来韬光养晦,就是隐藏自己,就把自己的包装成一个没有大志、庸庸碌碌、只知过小日子、种菜这么一个人。曹操和刘备这两位英雄,终于在公元年进行了首次较量,这面对面的对决并不发生在战场上,然而却同样惊心动魄。这一天,曹操在许昌宴请刘备,酒酣耳热之际,曹操豪气干云笑问刘备,当今天下,谁是英雄。刘备一惊,但马上掩饰起来,举出袁绍等人,没想到曹操却大笑道,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话音未落,杀气已露。对刘备而言,这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刻,承认还是否认,同样志在天下的他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呢。沈伯俊:尽管刘备一再搪塞,也有所防范,这句话还是令他感到意外,乍听此言,刘备大惊,他就怕曹操看出他的英雄志向,大惊之下竟然匙箸坠于地,就是用餐那个刀和筷子掉地下去了,还好这个时候突然惊雷响起,于是刘备就以闻雷来掩饰说,圣人说迅雷风烈必变,果然如此,没想到一声炸雷那么厉害都把我吓一跳,把匙箸捡起来,曹操一想,你这刘备响一声炸雷都能把你吓住,不算英雄,一下子放松了警惕。真正的英雄从来就不逞匹夫之勇,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刘备积蓄着力量,忍辱负重,酒宴后,刘备赶紧找个借口离开曹操,他要借住袁绍的力量对抗曹操。公元年,袁绍亲率大*南下,曹操、袁绍两大*事集团最终在官渡交火了。这是一场关乎中原大地归属权的决战,袁绍的力量远远超过了曹操,但看似弱小的曹操却选择了应战。余大吉:战争的胜负主要是要看有形的物质力量,但是无形的力量也不能忽视,能起到很大作用,什么呢,就是他自己在肚量上胜过袁绍,在这个谋略上胜过袁绍,在*事上也胜过袁绍。袁绍用人老怀疑,曹操用人不疑,袁绍好谋无决,曹操能够断大事,袁绍用兵不懂兵要,曹操用兵如神。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方面都胜过袁绍。在这场战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曹操亲自率领一支轻骑兵切断了袁绍的粮道,烧毁了袁*的粮草,借助于袁**心不稳时机,对袁绍主力*发起了致命的攻击,书写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由此一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原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后,曹操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公元,曹*攻占邺城,取得了冀州、青州。又用三年时间,占领幽、并二州,平定三郡乌桓,曹操的力量一时间达到了高峰,统一北方,他的雄心远不止此。剑指南方的曹操,接下来将迎来他的真正对手,刘备和孙权。自逃离曹操后,刘备多次与曹*作战,由于力量悬殊,刘备屡被击败,他一再寄人篱下,离开袁绍后又投奔了荆州的刘表,虽然仰仗汉室宗亲,再加上信义之名传播天下,刘备的力量在不断地积蓄壮大。然而此时的刘备,有着最大的苦恼,那就是缺少真正能辅佐他的人才。梁满仓:其实三国之争就是人才之争,谁团结了有用的人才,团结了大批的有才干的人,谁的事业就发展,谁就有可能胜出。这里在东汉末期属于南阳郡,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世外桃源。“草堂春意足,窗外日迟迟。”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就住在这里,诗词曲赋,琴棋书画,这些文兴雅趣熏陶着诸葛亮,陪他度着闲淡光阴。只不过闲淡是表面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经过十多年的学习、观察和思考,一个实现天下统一的规划在他的心目当中日益成熟,此时他需要一位真正的伯乐。
三顾堂
公元年,对于刘备和诸葛亮来说,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经过三顾茅庐,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这一次碰面成为刘备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沈伯俊:深深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带着一腔渴望寻访贤才,因此,当得知卧龙诸葛亮就在隆中的时候,已经47岁的刘备不辞辛苦,三顾茅庐恭请年轻的诸葛亮出山辅佐,成为千秋佳话。刘备一见诸葛亮,便迫不及待地问,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我欲伸大义于天下,该怎么做?这句话引出了历史上关于三国的重要规划“隆中对”。诸葛亮分析,刘备想要得天下,必须面对最主要的两大力量,曹操与孙权。曹操已拥百万之众,短时间内是不可以与他争锋的,孙权据有江东,可以把他作为援手,而不可以去跟他争夺。三国的大势一定,刘备的发展方向就确定下来,诸葛亮指向了地图中的荆州和益州,告诉刘备,只要占有了荆、益,就有了成就大业最坚实的基础。比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早七年,在长江下游的建业,一次类似的对话已经上演,他被后人称为江东对,孙权问谋臣鲁肃: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我想建功立业,你将怎样辅佐?鲁肃回答: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不可能马上铲除,为将*计,惟有鼎足江东,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