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时代。在这个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一段斗智斗勇的大戏正浩浩荡荡的拉开序幕。从公元年*巾*起义开始,东汉王朝就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险,旧的统治走向衰亡,新的秩序还未确定,然而苦难又孕育着新生命。
???????一、董卓之乱
??公元年的一天,一支剽悍的部队正以急行*的方式向东推进,这队人马日夜兼程,马不停蹄。此时,正值*巾*起义爆发五年后,京师洛阳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杀戮后,又一次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东汉后期,宦官把持朝*,作威作福,乱*之下,民不聊生。汉桓帝刚刚病死,新皇帝十七岁,由于年幼,只能由舅舅何进出任大将*,主持朝*。何进,东汉灵帝大将*,字遂高,南阳人,在京师结营,字灵帝驾崩后官至大将*。何进决心铲除宦官势力,寻求地方势力支持,他私召董卓进宫,以为*事依靠。后来计划泄漏,何进兄弟被杀,袁绍率兵入宫勤王,讨伐宦官,宦官劫持少帝和陈留王逃走。董卓闻讯后兵锋直抵洛阳,京都权力于是把持在董卓手里。他废少帝为弘农王,又将其杀害,立汉灵帝少子陈留王为天子,是为汉献帝。随后董卓拜太尉,又迁相国。他性格残忍,据武装甲库与国家珍宝,还纵兵四处烧杀抢掠,威震天下。东方实力派*事人物和地方豪强纷纷举兵讨伐董卓,董卓深感不安,于是在公元年挟持汉献帝都长安。司徒王允和吕布等合谋诛杀董卓,年四月,汉献帝于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入朝被杀。董卓专权,开历史上*阀依靠武力控制朝*先例,拉开三国纷争的序幕。自公元25年建立的东汉王朝,在统一了多年后正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
?????二、割据各地的*阀势力
??镇压*巾*起义和讨伐董卓*事过程中,关东地区*阀势力纷纷崛起。袁绍据冀州、青州和并州;袁术据南阳和扬州;陶谦、刘备、吕布先后据徐州;孙策据江东;刘表据荆州;曹操据兖州;张鲁据汉中……他们看到中央*权逐步腐化,都蠢蠢欲动觊觎中央权力,一时天下英豪闻风而起向洛阳聚集,借口讨伐董卓兴复汉室而结成*事同盟,随后盟主重担落在了名门望族出身的袁绍身上。袁绍,字本初,河南周口人,望族出身,四世三公,盟*里面许多人为其家族提拔,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盟主,三国前期实力最强的诸侯。袁绍统领各路大*共数万人讨伐董卓,但战争迟迟没有进展,盟*内部各怀*胎,都冀求以此占据地盘,壮大自己的势力,彼此间勾心斗角。这引起了一个人强烈的不满,他就是曹操。曹操,安徽亳州人,喜读书,平日手不释卷,昼讲武策,夜思经传,文武兼修,出身宦官,但极力向士族靠拢,年轻时候与袁绍是极要好的朋友。曾参加讨伐*巾*的战争。战后任济南相。董卓之乱后,曹操散尽家财,招募一支队伍,加入讨伐董卓战争,任奋武将*。曹操主要是依靠“机警、有权术”的个人资质逐步取得成功的*治家。其手下*士虽少,但他统筹全局,勇于进取,他劝说各起义*首领灭掉董卓。但未被大家采纳,他决定独自进*,然曹操的力量远低于董卓,两*交战,曹操*队大败,曹操本人也受伤。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人总要经过种种考验,曹操也如此,此时这位雄才大略的英雄才刚刚起步,无法充分释放他的能量。世间评价其“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战争形势的变化使得曹、袁交恶,终至兵刃相向。
???在讨伐董卓战争中,刘备崛起。在《三国演义》里,三英战吕布,可谓是讨伐董卓的战争中最为华彩的部分,刘备、关羽和张飞因此名震天下,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刘备,汉景帝之子的后代,但是经过三百余年传到刘备之时已经是老百姓了,相比曹操,他力量更小,在攻打董卓之时他还只是一个小平原县县令,以人和号天下,其时依附于中郎将公孙瓒。在史书里面并没有三英战吕布的记载,刘备也没有在这场战斗中崭露头角。但他却在战争中生存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后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笼络人心壮大实力。战胜吕布的不是刘备,斩落华雄的也不是关羽,而要归功于另一位豪杰,他就是孙坚。继曹操之后,孙坚率领的部队向董卓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因为战功彪炳,使得这位江东之子顿时名满天下,然而不久之后孙坚就在征讨刘表的战争中战死沙场,孙策子承父业,虽然不久很快开发了江东,但不久也被刺死,成就霸业的重任,只有落在了孙坚的弟弟孙权身上。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安定江东,联合蜀汉对曹用兵。发展江南,鼎力三国格局。史载,孙权恢宏大度,授任有方,其任内四位统帅,均为三国时期的第一流英才。
???????三、官渡之战
??建安四年,袁绍战胜公孙瓒,旋即发兵攻曹,又没有攻打许昌。曹操利用这时间加强防御,八月,曹进兵黎阳,在大河边驻*设防。袁绍曾多次拉拢南阳*阀张绣,未遂,张绣归附曹操。建安五年,曹操又出兵徐州击败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刘备兵败后妻子被俘,关羽投降,刘备逃至河北依附袁绍。建安五年,袁绍进*黎阳,遣派大将颜良攻曹于白马。曹操采取谋臣荀攸计谋,虚张声势,引兵延津,佯装进攻,引诱袁*迎战,后直逼白马,临阵斩杀颜良,解白马之围。随后,曹引进退官渡,同年八月,袁绍进逼官渡。两*相持,九月,曹*劫击袁*运粮车队,缴获大批辎重,随后袁退*乌巢延津。曹亲率精锐火烧乌巢粮囤,袁*大将张郃投降曹操,袁绍大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四、挟天子以令诸侯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随着董卓伏诛,各州牧、刺史都在招兵买马,利用结盟扩充自己的势力,但是真正的英豪并不是以一时一地的得失来评定。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在汉末历史中并没有做到华丽亮相的人物,却在战乱中涌现出来。在东汉末天子已经没有任何权力的时候曹操发现了天子的价值。公元年,汉献帝回到洛阳,曹操亲自到洛阳迎接汉献帝在许昌建都,从此占有了朝廷名义上的号令群雄的优越地位。创造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模式,注重灵活性和实用性,在*治上占据了主动权。
???????五、煮酒论英雄
???同样是英雄,刘备在起家的路上却倍受挫折,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还被迫投奔过许昌的曹操,随后为了隐藏自己,将自己包装成一个没有大志的碌碌无为的种菜人。虽然没有强大的*治*事力量,甚至找不到一个安身之所,但这位落魄的皇室宗亲却并非没有任何优势。光复汉室的强烈使命为他聚拢了大量人气。曹操和刘备这两位英雄终于在年进行了首次较量。这面对面的对决并非发生在战场上,然而却同样惊心动魄。一天,曹操在许昌宴请刘备,酒酣耳热之际,曹操豪气干云笑问刘备:当今天下谁是英雄?刘备顿时一惊,但马上神色自若,举出袁绍等人,没想到曹操却大笑道:当今天下英雄者只有你我二人!话音未落,杀气已漏……对刘备而言这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刻,同样志在天下,他大惊之下,竟然失匕于地,霎时惊雷响起,于是刘备就已“闻雷”掩饰说:圣人说讯雷风烈必变,果然如此,把匕捡起来。于是,曹操大笑,放松警惕!史称“煮酒论英雄”!真正的英雄从来都不是匹夫之勇,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刘备积蓄力量,忍辱负重,酒宴后刘备赶紧找个借口离开曹操,他要借助袁绍的力量对抗曹操。官渡之战后中原大地的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奠定曹操统一中国的基础。公元年,曹操击破袁尚兄弟,取得冀州,青州。公元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出兵卢龙塞,涉鲜卑,兵锋东指柳城(今辽宁朝阳),平定幽州,征服乌桓。曹操的力量一时间达到高峰!剑指南方的曹操接下来就要面对他真正的对手,刘备和孙权。
????????六、隆中对
???自逃离曹操后,刘备多次与曹*作战,由于力量悬殊,刘备多次遭遇失败,他一再寄人篱下,离开袁绍后又投奔荆州的刘表,虽然仰仗汉室宗亲,加上信义布达天下,刘备力量不断壮大。然而此时的刘备才真正苦恼,因为缺少真正可以辅佐他的人才。东汉末期的南阳郡,曾是一片世外桃源,“草堂春意足,窗外日迟迟。”号称卧龙的诸葛亮就住在此,诗词曲赋,琴棋书画,这些文兴雅趣熏陶着诸葛亮,陪他度过闲淡光阴。只不过闲淡是表面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经过十多年的学习、观察和思考,一个实现天下统一的伟大的规划在他心中日益成熟。此时他需要一位真正的伯乐。公元年对于刘备和诸葛亮来说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经过三顾茅庐,刘备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这次碰面成为刘备事业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带着一腔渴望寻访贤才,在得知诸葛亮就在隆中的时候,已经四十七岁的刘备三顾茅庐恭请年轻的诸葛亮出山辅助,成为千秋佳话。见到诸葛亮后,刘备问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我欲伸大义于天下,该怎么做?”这句话引出了三国时期的重要规划《隆中对》!诸葛亮分析到,曹操拥百万之众,短时间内不可以与之争锋,孙权可以作为援助。大事已定,刘备的发展方向随即确立,诸葛亮指向了地图上的荆州和益州,只要占据这两个地方就有了成就大业的坚实基础。
????????七、江东对
???比诸葛亮刘备的隆中对早七年,在长江下游的建业,一次类似的对话已经上演,被后人称为“江东对”,孙权问鲁肃,汉室倾微,四方云扰,建功立业,你将怎样辅佐?鲁肃回答,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不可能马上铲除,为将*计,唯有鼎足江东,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