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州
jīn
今
rì
日
xiǎo
小
shǔ
暑
年7月7日
05:05:19
星期三
辛丑年(牛年)
五月廿八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人认为,这段时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
滚滚热浪翻腾在大地
可树荫下的微风
却总有一份恬静、一丝清凉
二候蟋蟀居宇
蟋蟀逃离晒得发烫的田野
来到屋檐下
唱起时光之歌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八月即古夏历小暑节气
三候鹰始鸷
老鹰在天际徜徉、盘旋
享受阵风带来的清凉
幼鹰由老鹰带领
从鸟巢中飞出来
开始学习猎食的技术
小暑诗词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喜夏》
金·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夏日》
清·乔远炳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离筵小暑前
高文常独步折桂及龆年
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叨同会府选分手倍依然
《夏日》
宋·朱熹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
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
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安禅逢小暑》
唐·李频
却接良宵坐明河几转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静室闻玄理深山可白头
朝朝献林果亦欲学猕猴
《苦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小暑习俗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
小暑时节
天气虽不像“大暑”那样炎热
但高温高湿的气候也已十分难耐
在旧时的京城
没有空调和冰箱
人们是如何避暑的呢
屋内放冰块降温
冰块是老北京人夏天纳凉消暑的一大神器。过去在北京,只要是靠近水的地方,像北海、护城河等地,到了冬天,人们就会去采冰,然后放到挖好的冰窖中储存起来,夏天备用。在夏天天气最热的那个时间段,老北京人一般会午睡,这个时候就会在屋子中放一个大瓦盆或者木盆,里边放好买来的冰块,相当凉爽,偶尔还会顺便冰镇上瓜果梨桃,醒来食用。此外,一到夏季,老北京人通常改用冷布糊窗。冷布非布,是用单股细纱织成的纱布,用来糊窗极为透风爽朗。
雪花酪、酸梅汤
老北京人讲究养生。到了夏季,饮食就变得很清淡,鲜有大鱼大肉,雪花酪和酸梅汤更是孩子们的最爱。卖酸梅汤的人,早晨四点钟起床开始熬煮这种饮料,煮好后放进罐子里,埋在碎冰中冰镇,等着叫卖。雪花酪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宋代时期就有了类似雪花酪的食品,例如砂糖冰雪冷丸子、雪泡豆儿水等。著名诗人杨万里还曾专门为雪花酪写了一首诗: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据说冰淇淋的前身正是雪花酪,被马可·波罗学回去并传播开来,后被人改良成了冰淇淋。
“小暑”祭祀仪式
高热天气并非益处全无,这种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早先北方地区种的小麦、南方种的稻子,此时都开始收割了。新粮食收获,要举行一系列隆重的祭祀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等,甚至还会祭祀“土地公公”。古时“小暑”节气有“食新”的习俗,人们还会将最新鲜的面粉蒸成馒头等吃食,献给祖先。此外,老北京还有一个重要习俗——在“小暑”这天,已出嫁的姑娘要带着孩子回娘家探亲,姥姥则要在孩子的脑门上按个红印,以示辟邪。
虫鸣鸟叫,繁星点点
一年中最火热的时节已经来临
让我们满怀对未来的希望
抓紧年的半数时光
充满干劲奋发图强
享受每一个美好的当下
让生命迸发出勃勃生机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