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印九红ldquo一诺千金rdquo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得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有个成语叫“一诺千金”,典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相传,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史载:“得*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季布以任侠名,先为项羽部将,后得刘邦重用,拜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

季布有个同乡叫曹邱生,喜爱结交达官贵人,借以炫耀自己,季布一向瞧不起他。听说季布做了大官,曹邱生马上上门巴结。季布一听曹邱生来了,立即虎起了脸,一通数落,可无论季布的态度多么严厉,曹邱生总是陪着笑脸,鞠躬作揖,并吹捧他说:“我听说楚地到处流传这样一句话,‘得*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今天得见尊颜,实乃三生有幸。”马屁怕得那是杠杠的。人总喜欢听好话,季布也不例外,心中很是高兴,当下就把这个曹邱生留下,待为上宾,临走时还送了他一份厚礼。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曹邱生走后到处宣扬季布的美名,从此,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

后来,人们就把季布和曹邱生的对话简化为“一诺千金”,季布后人也将宗祠堂号取名“一诺堂”“千金堂”,希望族人牢记这一做人准则:言必行,行必果。

宋嘉定年间(—年),季布的六十六世孙、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季达,官通州教谕,至泰兴,爱其风土,遂定居季家市,成为泰兴季氏的始迁祖,季布则是这支“一诺堂”家族的始祖。

明清时期科举兴盛,这支诗书礼家的季氏家族很快走上了科举兴家的道路。明末清初,以季寓庸父子为代表的“一门三进士”脱颖而出,闻于朝野,盛极一时。

季寓庸,字因是,明天启二年(年)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崇祯初年在扬州经营盐业,遂成巨富。

季寓庸的祖父季缙,廪贡,曾任山东乐安县县丞,是泰兴“一诺堂”季氏家族第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

父亲季三卿亦很有才华,深得时任泰兴知县舒曰敬的赏识。据光绪《泰兴县志》记载:“季寓庸,父三卿,有隽才。舒曰敬宰县时,于诸生中识三卿及张京元、何南金、朱一冯、戴思敏,期以必达。京元等皆显,思敏亦举于乡,而三卿独不售。”可惜的是,季三卿考运不济,在科举考试中一直名落孙山。

季寓庸是泰兴“一诺堂”季氏家族的皎皎者,开启了家族科举致仕的兴盛之路,将整个家族的功名、事业、财富推向了历史的顶峰,并成功跻身于泰兴最为煊赫的名门望族之列。

季寓庸的才华自不必多言,若不是受“逆案”牵连,估计弄个尚书啥的当当也不是没有可能。季寓庸天生精明,智商过人,去官后不久,他便敏锐地捕捉到了发财的商机,一不小心竟成了江南首富,正应了那句古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扬州素以盐业著称,明末已形成徽、晋、陕三大盐商集团,当时,泰兴同乡李承式家族因加入晋商行列经营盐业迅速致富,季寓庸从中得到启发,决定加入贩盐大*。他利用官场积累的人脉关系,以淮盐五千引起家,后逐年增加,最高时达十万五千引,成为两淮盐商三大派系之外的领袖人物、盐界大佬,财产位列各大盐商之首。

十万五千引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吨,当时规定每引需交税3两,也就是说,季寓庸每年仅上缴朝廷的盐税就高达四万五千两白银。

暴富后的季寓庸在泰兴城朝阳铺拓地修园,大兴土木,凿石以为山,疏流以为池,亭台廊室有名者恒百十处,蔚然大观,甲于江左,取名嘉树园,并取自家堂号为“德基堂”。

德基即德行的根本,典出《诗·大雅·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德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儒家思想中的“德”则包含“仁、义、礼、智、信”。在季寓庸看来,凡事应以德为先,这是对“一诺千金”内涵的延展和升华。

在季氏家规中,“尊朝廷”是为首要,一切以国家为重,同时把尊礼崇德当成了家道之兴的根本。事实上,明清时期的泰兴季氏家族一直遵循着这一原则,顺势而为,以致瓜瓞延绵,科第接踵。

季寓庸生有七子一女,个个服冠中外,最值得骄傲的是两个进士儿子,给事中季开生,御史季振宜,顺治初年同朝为官,时有“季氏双凤”之称。然而,自顺治十二年(年)起,季寓庸悠闲悠哉的幸福生活发生了逆转。

先是,这一年,长子季开生惹怒顺治皇帝遭谪戍,流放尚阳堡。

两年后,事亲至孝的长女季娴因夫君李长昂私藏姬妾而感情破裂,从而过上了参经礼佛的悲情人生。

又两年后,更大的打击降临到季寓庸头上。顺治十六年(年),季开生在流放地被莫名殴死,“有司不问”;身为御史的次子季振宜因弹劾大学士刘正宗而被夺官,“幽固西曹”。

四年内,季氏家族屡遭坎坷与不幸,然而这还没有结束。到了康熙二年(年),季振宜调任河东巡盐御史期间又屡遭弹劾,革职入狱。

……

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整日处于悲痛和恐惧之中,季寓庸的内心怎么也想不通,一门忠清,为何屡遭变故。其实道理很简单,“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身为富二代的二位公子,年轻气盛,并不懂得韬光养晦,亦不善于经营官场之道,以致屡遭祸端,这是季氏家族的悲哀,亦是时代的悲哀。

季寓庸晚年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再怨天尤人,选择了似陈太丘、王维一般归隐参禅的道路,以“林壑自娱,怡情笔墨,太丘之煞踪,右丞之高致,殆兼而有之”。由于他乐天知命,淡然自逸,最终以八十四岁的高龄离开人世。

回顾泰兴“一诺堂”季氏家族的历史,许多地方还是可圈可点。季寓庸古稀之年强忍丧子之痛,协助知县抵御海寇,处理乱事;季开生英毅刚强,直言敢谏,被誉为“清朝开国第一谏臣”;季振宜为民陈情,反对贪污行贿、结*营私,风节著于朝……

季氏一族忠君爱民,舍生取义,值得人们景仰。虽然结局有点悲怆,但在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又有多少家族能永葆辉煌,长盛不衰呢?

1、浅说“苏州科级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和“常州陵园设置干部区”2、陈行甲披露反腐的惊心动魄3、再见了,猫眼看人!4、袁世凯与朝鲜武则天-闵妃的那事儿5、文革时期,哪些手抄本被年轻人疯狂传看?6、袁世凯在朝鲜的快乐生活:爬上了皇后娘娘的凤床7李鸿章父亲悲摧家世,哥哥穷得娶不起妹妹丑得嫁不出二人凑合结婚生个儿子家喻户晓9、婚姻男女之“三不”原则(33)10、高晓松:古代青楼女,有多高大上?11、我在劳改队见到的潘汉年12、俞梅荪:以民为本,简法护民——立法工作者追忆胡耀邦13、广州衰落,揭示了中国正在发生一场巨变14、基辛格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15、印九红:明末清初泰兴士民的反抗斗争1、年老光棍娶报社女工6年后得知妻子竟是皇妃?!2、地域溯源-泰兴故土上消失的宁海古城3、终于承认戴妃是被谋杀!杀手临终前忏悔!4、公元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屠龙”传奇5、范海辛:令人不安的数字货币6、雷颐:“东南互保”的由来7、婚姻男女之纯真年代(36)8、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黑人皇后——李陵容9、“长江断流”不是两次,是五次!10、大禾方鼎“面纹”更像“苏美尔人”唐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亲历的“咒术杀人”案

苏北小镇的“*叫餐”事件

唐天宝六年极其诡异的“血田事件”

"惨烈无比""的李唐王朝奉天保卫战,战争胜负决定魔幻一样的细节!

《资治通鉴》记述的“柳谷口异象之谜”

病已当立(汉)

广西绥靖公署参谋长叶琪上将离奇死亡后,李宗仁为其招*!|孙中山先生自述:在普陀山的奇遇经历|何新:圣地五台“玄幻”式遇“奇”|顾颉刚:我不敢再说无*了|.中国特大海难中的灵异事件(上)|.中国特大海难中的灵异事件(下)|从泰兴发生的怪事看元朝历史的悲催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