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时的长沙有南湖东湖,就是没有西湖和北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治湿疹 http://m.39.net/pf/a_8839607.html

枬子

编辑

马桶

上文《长沙没有西湖,却有条西湖路》(?点击阅读),引来一些争议,枬叔写的是以前的老长沙,水资源丰富,湖泊河汊众多,但确实没有名为西湖的湖泊,倒是南湖和东湖曾经相当的有名,是颜值担当。

先来讲南湖,位于今天南湖路西端书院路口靠近湘江河一带,在近代史上更多的以南湖港闻名。

长沙的水运历史悠久。西周时长沙就有水运,三国东吴在此驻有舟师。唐代,湖南漕粮集中在长沙发运,并且已发展客运业务。北宋时,港口繁荣,长沙西城门外沿江一带,舟楫云集,为商业繁盛之区,是鱼、米、盐、茶、土产、麻、铁器、海货互市交易的场所。有供农民出售柴草和饲料的“草市”,有供驿运、商旅渡江的码头,“通货”、“草市”、“驿步”三门由此得名。

明初,重新修缮驿码头、草码头、义码头、通货码头、德润码头、鱼码头、木码头等。嘉靖年间,在城南西湖桥凿翟公套。清康熙三十年(),于城北开辟新河。乾隆十一年(),筑分水坝、开月形渠。这些地方为商船靠泊而设,曾“商舟鳞集”,繁盛一时。清光绪年间,长沙港计有大小码头几十处。

南湖港以前确系一处天然小湖泊,虽因地理位置稍偏,作为码头不如附近的西湖桥有名,也是湘江边最重要的避风良港之一。在今南湖路的西端,原为湘江金盆岭以北东岸的一条支流,延绵数里与长沙城东浏阳门外的护城河相通,还逶迤与南门外老龙潭相接。

旧时湘江上的渔船图源:网络

明崇祯《长沙府志》长沙府图上标有一湖,名南湖,有小港通湘江。湖旁有搴旗山,传为汉初樊哙征讨西粤驻扎地。

唐代南湖又名东湖,为长沙一风景绝佳之处。杜甫漂泊到长沙时,曾系舟湖港边长沙驿:“江畔长沙驿,相逢缆客船”。

唐代诗人戴叔伦(—)有《暮春游长沙东湖赠辛兖州巢父二首》,诗云:

湘流分曲浦,缭绕古城东。岸转千家合,林开一镜空。人生无事少,心赏几回同。且复忘羁束,悠悠落照中。回环路不尽,历览意弥新。古木畲田火,澄江荡桨人。缓歌寻极浦,一醉送残春。莫恨长沙远,他年忆此辰。

南湖港亦即古之“船官”。郦道元《水经注》载:“湘水又北,左会瓦官水口,湘浦也;又径船官西,湘洲商舟之所次也。北对长沙郡,郡在水东,州城南,旧治在城中,后乃移此……”“湘州商舟之所以次也”。

宋以后,南湖港逐渐淤塞。明嘉靖年间,长沙府推官翟台曾疏渡过一次,但不久又“泥覆堆积”。万历年间,善化县知县唐源撰《开河通商议》一文。称开疏南湖港有“可容百船、柴米蔬菜称是”“货物易售,不但利民,且利商”,“安排众多“馀力”,为“贫民衣食之蒌”“以四方之财,供一方之利,转脊为饶”之利,动议启用长沙、善化两县“解银每年三十馀两,又每年登报赎银计五十两”,招募民工,疏浚南湖港。

经过几任知县和知府的筹措,南湖港于天启六年()动工开挖。清乾隆十一年()和乾隆二十一年(),湘抚杨锡级和陈宏谋又两次疏浚南湖港,“筑分水坝刷泥沙,开月渠以畅水势”,南湖港再度成为船舶屯集的港区。

至清嘉庆年间,南湖港水尚抵白沙井附近。此处原有街名“六十码头”,当是一泊船港口。直到民国中期,南湖港仍可泊舟。

说起南湖港曾经的风景之美,有一种说法是它曾是有名的“潇湘八景”之一。

“潇湘八景”之说,相传为湖南八处佳胜,起于唐宋之际。画题始创于北宋山水画家宋迪,其最早记载,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内云“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潇湘夜雨、平沙落雁、烟寺晚钟、山市晴岚、江天暮雪、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渔村夕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

这八处景点的前七处没有什么争议,分别是:潇湘夜雨—永州城东湘水与潇水汇合处、平沙落雁—衡阳市回雁峰、烟寺晚钟—衡山县城北清凉寺、山市晴岚——昭山、江天暮雪—橘子洲、远浦归帆—湘阴县城江边、洞庭秋月—洞庭湖。

今日的回雁峰景区图源:网络

而第八处“渔村夕照”,一直存在争议,百度百科和湖南省*府的门户网站上都是写的桃花源一带,百度百科说是在桃花源对岸的白鳞洲,省*府网站写的是武陵溪。

前面七处讲的都是湘江流域,从南到北蛇形排开,到了第八处,突然跳到西洞庭桃源,有点讲不通。湖南师范大学陈蒲清教授在《八景何时属潇湘——“潇湘八景”考》一文中指出:“把‘渔村夕照’的‘渔村’说成在桃花源,不符合古代的行*区划。桃花源不在湘水流域,而在沅水流域。从春秋时代直到宋朝,湘水流域与沅水流域不属于同一个行*区域。唐朝,湘水流域属于江南西道,治所在洪州(今江西南昌);沅水流域属于黔中道,治所在黔州(今重庆彭水)。宋朝,湘水流域属于荆湖南路,治所在潭州(今长沙市);沅水流域属于荆湖北路,治所在江陵。元朝,湘水流域属于湖南道,沅水流域属于湖北道。所以,‘潇湘’是不能包括桃花源的。”

宋代米芾的诗《渔村夕照》:“晒网柴门返照景,桃花流水认前津。买鱼沽酒湘江去,远吊怀沙做赋人。”诗中提到“湘江”二字,点名了水域范围。元代诗人陈孚写有《潇湘八景》:“雨来湘山昏,雨过湘水满。”诗中亦有提到“湘山”、“湘水”。

而“渔村夕照”所在地是南湖港最有力的证据是,清雍正年间《古今图书集成》中《长沙古迹考》明确指出:“渔村夕照,夕阳将谢,綵虹璀璨,若三洲南湖港是已。”湘江长沙段有十多个洲岛,从地理位置判断,这三洲应该是指毗邻南湖港附近的傅家洲、橘子洲和柳叶洲。

不过目前并没有找到其他直接的证据,来确认“渔村夕照”所在地是南湖港及江中三洲。“渔村夕照”到底在哪里,仍然是个迷。

宋迪的“潇湘八景图”早已失传,自宋迪始,此后的画家基于这一命题,又创造出了一系列“潇湘八景图”。不过潇湘图卷,主要收藏在日本,国内反倒所剩无几。《潇湘八景图》在日本颇有影响,甚至影响日本的绘画史。日本人收藏的《潇湘八景图》并不止一家,其中流传较广的几组都出自南宋时期画家,有南宋禅僧画家牧溪的水墨《潇湘八景图》和南宋另一位禅僧画家玉涧的泼墨《潇湘八景》,及南宋夏圭的院体长卷《潇湘八景》。

上图为牧溪的《渔村夕照图》,现藏于日本东京青山的根津美术馆。图中左侧是隐没于险峻山峦之中的小小渔村,画面正中摇荡着寥寥几笔勾出的一叶渔舟。

这是湖南省*府网站上的《渔村夕照》图,作者是元代画家张远。

南湖港的西端,即今西湖路东端南侧还曾有座小桥,名为沙湖桥,是一座古石桥,原为南湖湾小河上的石桥。民国时期即已不存,只留下沙湖桥和沙湖街这个地名,比北区伍家岭南侧的沙湖桥历史更为悠久。

沙湖桥有一所道观。道教在长沙地区渊源流长。根据史书记载,在原长沙大西门外(现天心区境内)就曾经有药王庙、娘娘庙、白鹤观、三元宫、天符宫、白马庙、太清宫、社稷坛、虫王庙等道教宫观10多座,大多已废,仅个别保存至今,多已改变用途,如乾元宫(火宫殿)、青山祠。

沙湖桥这座名为太乙祠,至八十年代后期仍在,我还见过,只是比较破旧,我一直以为叫太乙寺。据《善化县志》卷三十:“在五铺沙湖桥畔。旧志即古上清宫,在德润门内。唐时太乙真人居此练丹,与太乙寺僧孤月长老讲性命之理。”

太乙祠在唐代为上清宫,据载唐道士太乙真人在长沙德润门内上清宫修行炼丹,太乙又称太一,屈原《九歌》中称太乙为东皇,是楚人视为天下最美的“上皇”。道家认为太乙是无形的,它生成了阴阳。

老动画片《哪吒闹海》中的太乙真人

朱元璋吴王乙已年(年),太乙祠迁至南门外沙湖桥。今祠为清光绪年间重建,祠后曾有九龙地、洗药池等遗迹,今均已不存。

南湖港不光有水,还有山。古时的南湖港周边,有古堆山、火把山、冬瓜山、宝塔山等山丘环绕,是一个由内河、湘江、港湾、寺庙、山间民居组成的形胜之地。今天我们只能通过南湖路的长上坡以及周边高低起伏的坡路来感受当年的胜景。

再说东湖,在以前郊区的东岸乡,今属芙蓉区东湖街道,是长沙市最东边的第一个建制街道,素有长沙城东大门之称。东湖古称姚托,是五代时马楚*权所遗留的常丰县县城所在地。这个“托”应该写成“圫”,康熙字典《集韵》里说“墺”古作“圫”,意为可以定居的地方,百度百科说“圫”即水边。综合来看“圫”可以理解为水边可以定居的地方。

常丰县的前身是五代时期马楚*权所置龙喜县。《旧五代史》载:五代后汉乾祐二年(),楚王马希广奏请析长沙县东境置龙喜县,次年诏准。龙喜县城位于与今东湖相邻的长沙县?梨镇仙人市鹿芝岭地段。《元丰九域志》载:宋太祖登基,因龙喜县之名触犯王朝忌讳,而予以撤销。“乾德三年()升常丰场为县。”常丰的得名则因当年马楚*权设于姚圫的常丰仓而命名。常丰仓又叫常丰场、常平仓,为古代*府出资买谷存储粮食的仓库,储粮主要用于灾荒年救济灾民和百姓。《读史方舆纪要》则载:“宋建隆四年()改(龙喜)曰长(常)丰。开宝六年(),省入长沙(县)。”也就是说,常丰县连同其前身龙喜县共存在了24年。

这个只存在二十余年的古城,虽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节点,却见证了五代马楚*权从辉煌走向衰亡的历程。距今已经逾千年,五代时,马殷占据湖南,以长沙为都城,建立了楚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

南楚地图

东湖也确实曾是一个湖,浏阳河进入东岸乡一带,形成一个葫芦状的大弯道,是为浏阳河入长沙县后的第六道湾。在这第六道湾的北岸有一大片狭长的湖泊,即为东湖。相传当年修建常丰县城,在此地大量取土烧砖及筑墙,而形成一片湖面。人们将挖土形成的湖谓之东湖。东湖古有砖窑,至今还存“庄家窑”的地名。雨季,东湖水面近三十公顷,年改建成东湖渔场。目前的东湖水面区域不大,在湖南农业大学主校区的东边。

至于东湖的风景之美,我们只能通过唐代诗人崔护的《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一诗得知,诗云: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林树回葱蒨,笙歌入杳冥。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长沙前几年曾规划有一个以东湖为核心的“马楚文化园”项目,不知后来如何,至于现在年轻人熟知的位于望城区的东湖湿地公园,明明位于长沙城西偏北的地方,不知为何取了东湖这个名字。

至于很多人认为的长沙西湖,其实以前叫咸嘉湖。得名西湖,源于建于1年的西湖渔场,原为咸嘉湖的一部分水面。咸嘉湖曾是湘江水系在长沙面积较大的湖泊之一,初名“韩家湖”,因明初洪武年间有一户韩姓人家在此置业而得名。清光绪《善化县志》载:“韩家湖,县西五里溁湾堤内,界分长三善七,久湮废,同治十一年()重修,邑人韩炳章有记,堤上杨柳亭嘉荫蓊然,行旅称便,长沙朱森、朱载岳倡建。”

湖南巡抚王文韶作有碑记,对修堤善举大为激赏:“数百年废坠之功,一旦举而复之,无湫垫之虞,无泞淖之忧,可谓费省而功多,事勤而利博矣。”据王碑记载,新修堤坝高六米,堤基宽十七米,堤面宽二米,中以巨石筑之,既坚固又平坦,遂成坦途。此堤名“五里堤”,后来成了街名和地片名。民国初年,教育家胡文典在此创办咸嘉小学,韩家湖遂改称为“咸嘉湖”。

九十年代,此地变成商业区后渐渐淤塞。进入二十一世纪,又重新开浚,恢复湖面。将西湖渔场和咸嘉湖合并建立起了西湖文化园。加上附近的龙王港、王陵公园、石佳岭公园等景区,变成了一处休闲所在。

长沙以方位专用词命名的湖泊,翻遍历史资料就是没有北湖,只有南湖和东湖(西湖得名于近现代),倒是有个后湖。即是以前的岳麓渔场,成立于年。当时规模较小,是由湘江西岸散居的10多个渔民成立的。年,相邻的天马、*鹤划分过来两个生产队,渔场规模得以扩大,面积达四平方公里。此地原有一处湖泊,在湘江西畔和岳麓山之间。因为是岳麓后山、桃花岭山脉的雨水流到湘江时经过的最后一个湖,所以名为“后湖”。

作者介绍

枬子,文革初期出生于长沙,做过工人、会计、财务总监。现为资深高级会计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