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声诗墙丨阴铿晚泊五洲 [复制链接]

1#

晚泊五洲

[梁]阴铿

客行逢日暮,结缆晚洲中。

戍楼因嵁险,村路入江穷。

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

遥怜一柱观,欲轻千里风。

作者简介

阴铿,生卒年不详。字坚如,一作子坚,南北朝时南平郡作唐县(今常德市安乡县)人。梁左卫将*阴子春之子。五岁能诵诗赋,成年后广涉史传。初进仕途,任梁湘东王法曹参*。梁武帝太清二年,侯景叛乱,阴铿被囚,不久得救。陈天嘉年间任始兴王录事参*,后任招远将*、晋陵太守和散骑常侍。后人集其遗诗35首,编成《阴常侍集》。阴铿之诗风格与何逊近似,人称“阴何”。唐杜甫有“愿学阴何苦用心”之句,杜甫在赠李白的诗中还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可见他对阴铿的推崇。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近体诗。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当是坐船从长江下游往上游而行,目的地是江陵——他的家乡。阴铿祖籍甘肃武威,到他这一代已经移居安乡县五世了,因此他把这一带当作自己的故乡是可以理解的。他在许多诗篇里都表现出对江陵故乡的思念和向往。这首诗描绘了晚泊五洲时所见到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一种恨不得一下子扑进故乡怀抱的急切心情。

全诗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二句为第一层,交代自己的行踪,是叙述。“客行逢日暮,结缆晚洲中。”“客”是作者自称。作者乘船回家乡经过五洲之时,正好天晚了,就停船结缆,准备在这里过一夜再走。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洲中所见周围的自然风景。“戍楼因嵁险,村路入江穷。”长江北岸险峻的山崖上,矗立着因势而筑的望楼;乡村的小路一直延伸到江水边。“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夜幕渐渐降临,暮霭沉沉,直同清清的江水相接;落日余晖映照在远处山峦的顶峰,仿佛涂上一层浅红。登上五洲之后所见到的景象应该是很多的,但是他特别注意到的则是戍楼、村路、水、云、山、日等物象,由这些物象构成的画面又最能勾起他的思乡之情。“村路入江穷”的“入”字传神,切远望之意。

最后两句是第三层,恨不得一下子扑进家乡怀抱的急切心情。“遥怜一柱观,欲轻千里风。”遥想家乡那矗立罗公洲头一柱观,恨不得驾一叶轻舟,借千里东风,迅速地回到家乡。他远离家乡,与戍楼上的士兵有同感;村路接渡头,使他想起家乡上岸的路也是这样。特别是那轮红日落山的方向,就是自己的家乡所在;正是归心似箭的时候,偏偏天又快黑了。他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产生了“轻舟千里”的想象。读到这里,我们也许会想起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句子,可那是顺流而下,它表现出了万里长江一泻千里奔腾入海的气势;作者这里则是逆流而上,同前面那种迅疾的情景正好相反,这自然就与归心似箭的心情相矛盾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归乡的心情是何等急切了。

书法赏析

《晚泊五洲》被选刻在诗墙第四篇章《兰芷风华》,书法作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兆召,湖南省祁阳县人。自幼受家风影响,临习名家碑帖。书路较宽,真、草、隶、篆、行各体皆工,以行草书见长,逐步形成朴拙、凝重,是一位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

编辑:邓雅琴

部分文稿来源《中国常德诗墙丛书诗词系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

有声诗墙

*庭坚千古名作《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有声诗墙

杨炯《从*行》有声诗墙

杨万里《插秧歌》有声诗墙

无名氏《菩萨蛮》有声诗墙

嵇康《赠秀才入*》

有声诗墙

王绩《野望》

有声诗墙

松尾芭蕉俳句

有声诗墙

林逋《山园小梅》

有声诗墙

纳兰性德《长相思》

有声诗墙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有声诗墙

龚自珍《己亥杂诗》

有声诗墙

张谓《送裴侍御归上都》

有声诗墙

王安石《李氏沅江书堂》

安乡道中妇人插田

有声诗墙

薛瑄《武陵晓泛》

有声诗墙丨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

有声诗墙丨王守仁《潮音阁》

有声诗墙丨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有声诗墙丨袁宏道《夜宿孤峰顶玩月前此看月江上顶上有善卷坛》

有声诗墙丨张旭《桃花溪》

有声诗墙丨谢枋得《秦人洞》

有声诗墙丨陶渊明《桃花记》

有声诗墙

李群玉《引水行》

有声诗墙

王昌龄《留别武陵袁丞》

有声诗墙

朱熹《桃溪》

有声诗墙

宋玉《九辩》

有声诗墙

刘长卿《云母溪》

有声诗墙丨屈原《渔父》有声诗墙

李大钊《口占一绝》有声诗墙

罗天纯《漳江月夜》有声诗墙丨马援《武溪深行》有声诗墙丨江淹《哀千里赋》有声诗墙

秋瑾《对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