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1.部门联动,建立协调机制。荆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建立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协调机制工作组。多次组织召开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综合防控协调会,积极动员开展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有效控制了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蔓延为害。
2.加强监测,掌握发生动态。全市共建立38个福寿螺预警监测监控点,开展定期调查,掌握监测点位福寿螺发生程度和消长动态。同时重点针对沟渠、池塘、河流等重点水域,水稻生产区和水产养殖区,开展福寿螺发生情况专项调查。全市常年福寿螺发生面积万亩以上,其中侵入稻田危害面积万亩左右。
3.举办样板,发挥示范效应。近几年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会同洪湖市、监利市、江陵县和石首市等农业环保工作机构,采取竹篙诱集、人工摘卵拾螺、赶鸭灭螺、设置拦螺网沉螺池、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建立福寿螺综合防控示范区面积多亩,并召开现场会,带动周边群众自发开展防治。每年群防群治面积多万亩,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福寿螺多吨。
4.开展试验,筛选合适药剂。针对辖区水网复杂,水产养殖面积大的特点,石首市和洪湖市选用杀螺胺乙醇胺盐、四聚乙醛、四聚·杀螺胺等不同药剂对福寿螺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筛选既对福寿螺高效又对鱼虾安全的药剂、剂量和方法。
5.联手高校,探索防治适期。-年,荆州市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专家组组长、长江大学李传仁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荆州区开展了福寿螺发生规律调研与综合防治试验,逐步形成了"以农田排灌沟统一防控替代稻田分散施药"的福寿螺防治新思路。农田排灌沟统一防控采取了两个关键技术环节,一是建立拦螺网,阻止福寿螺随水流进入防控区;二是选择最佳时期使用茶枯粉进行排灌沟统一施药,集中杀灭尚未进入农田的福寿螺。基于农田排灌沟的区域化防治福寿螺技术,灭螺率达90%以上,不仅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降低杀螺剂的生态环境风险。6、加强宣传,普及防控技术。荆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编印了《荆州市主要外来入侵有害物种防治手册》,分别在“无线荆州”APP、荆州日报客户端、荆州电视台发布福寿螺相关识别方法和防治意见。各县市区每年印制图文并茂的福寿螺简介、福寿螺综合防控技术等宣传资料共多份发放到乡镇村组及农户,并组织专家在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讲授福寿螺综合防控技术,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