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36669.html年,大明王朝迎来一位年幼的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即万历皇帝。
此时的明朝立国已经年,而万历皇帝还不到十岁。古老的帝国,过于年轻的皇帝,形成了一道不和谐的风景线。
一个运行了多年的王朝,已经走入暮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老年病”。万历皇帝一上任,就面临着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机构臃肿,腐败横行,国库空虚,边防松弛,百姓困苦,宗室骄横…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明朝,就像一个从根子上腐朽的古树,只要轻轻一推就会轰然而倒。
幸运的是,张居正出现了。
神童
张居正,字叔大,嘉靖四年出生于荆州府江陵县一个秀才家中。
张居正的出生很梦幻,出生前,曾祖父做了一个吉梦,梦到日落水瓮,白龟浮起。
在古代,水代表财富,龟象征仁寿。
曾祖父认为自己做的是祥瑞之梦,便给刚出生的曾孙起名为张白圭,希望曾孙能借助吉梦,日后光宗耀祖、光大门楣。
不负所望,张白圭果然天赋异禀,聪慧过人。两岁识字,三岁读书,十岁便通晓五经六艺。小小年纪,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十二岁时,张白圭参加了湖北荆州府举办的童试。虽然年龄幼小,但诗文双绝的他却以第一名的成绩,轻松斩获秀才资格。
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荆州知府李士翱,他为人正直又爱才,对张白圭的文章赞不绝口,特意召来相见。畅谈一番后,李士翱大赞后生可畏,鼓励张白圭发奋图强,长大后报效朝廷,并把他的名字改为“张居正”。
次年,十三岁的张居正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乡试。乡试是全省统考,湖广巡抚顾璘见到张居正的考卷,惊讶于十三岁少年的文采,顿生惜才之心,遂对负责监试的御史说:“此子将相才也,若是假以时日,必是国之栋梁。只是如今他成名过早,恐欠缺历练,容易毁了一颗好苗子,不妨让他落榜好好磨砺一番。”
就这样,在顾巡抚的“特别关照”下,张居正意外落榜了。顾璘的用心可谓良苦,少年天才若不加以理性对待和扎实训练,往往经受不住巨大的诱惑和压力,从而跌落神坛,消失得无影无踪。
顾璘半生像
在顾巡抚看来,年轻人还是应该多加魔砺,先成人,后成事。
三年后,张居正再次参加乡试,并毫无意外成功中举。顾璘召见他,解下自己腰间的犀带赠与他,并说:“君异日当腰玉,犀不足溷子。”
在古代,腰带衣服与身份地位匹配,官职不同,腰带有别。顾璘作为一省巡抚,佩戴的是犀牛角腰带。而更高级的一品大员,才可以佩戴玉腰带。顾璘的意思是:“你有王佐之才,将来至少要做尚书以上的一品大官。”
小小少年受到巡抚大人如此的礼遇和夸赞,张居正受宠若惊。多年后当他身居高位,提起顾璘的良苦用心和淳淳教诲,仍然心存感激:“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入仕
嘉靖二十六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张居正进士及第,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翰林院是明朝廷的重要人才库,明代的内阁辅臣,大多是庶吉士出身。
年少成名,春风得意的张居正,受到吏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徐阶的赏识。徐阶对他刻意培养,在其引导下,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政,学习历代法律法规,分析政务,探索兴国之路。
当时的朝堂,终年不见皇帝身影。嘉靖帝避居内宫,沉迷于修道,终日忙着炼丹求符,乞求长生,不问朝政。
奸臣严嵩趁机专权,大肆引进私党,聚类养奸,京师武备废弛,吏治腐朽,国库空虚。
主昏臣暗的局面自然使得言路闭赛,忠言不纳。但这并没阻碍初入仕的张居正上疏言事的热情,怀着一腔治事理想,张居正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奏疏《论时政疏》,痛陈时弊,力求改革。
张居正信心满满的把奏疏呈上去,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奏疏石沉大海,朝堂上,內阁权臣斗争激烈,根本无人在意这个年轻人说了什么。
张居正由此懂了一个道理,人微言轻,要想让人愿意听他说话,他得站在这个舞台的中央。
同时他也感到困惑,那些站在舞台中央的人为什么不说话,包括他的老师徐阶。
庚戌之变,蒙古人在京郊放火抢劫,诸将惧怕战败受责,居然坚壁不战,不发一矢,任由蒙古兵在城外自由焚掠。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满朝文武,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
张居正既气愤又无奈:“古之匹夫尚有高论于天子之前者者,今之宰相,竟不敢出一言,何则?”
再向老师徐阶发出这样的疑问后,张居正索性请假离开了朝堂。
回到家乡的张居正无事可做,开始游山玩水。这一游使他走进民间,看到了震惊的景象:即使是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也是遍地的哀鸿遍野,所谓:“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这一切,使他内心侧然,面对这些苦苦挣扎的小民,张居正顿悟:改革!必须改!为了天下苍生,我愿深入黑暗挣扎!只为寻得一片光明。
嘉靖三十六年,张居正又回到翰林院。这时的他已经褪去年轻时的生猛,开始学习老师徐阶的官场生存之道:“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
再入官场的张居正知道,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需要权力,很大很大的权力,自己必须站在舞台的中央。
有了目标和阅历的张居正成熟隐忍,心思敏锐,一步步地靠近明朝的权力中枢——内阁。
年1月,嘉靖皇帝去世。裕王朱载垕继位,是为明穆宗。张居正作为裕王府讲习进入内阁。隆庆年间,内阁首辅换了三个,但是张居正在内阁的地位却与日俱升。短短六年,他从一个刚入阁的新人摇身变成二把手。
此时的张居正,离舞台中央只有一步。
改革
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年仅十岁的小皇帝万历继位。政权交接之际,张居正联合内廷大太监冯保,赶走了时任首辅的高拱,自己取而代之坐上了内阁头把交椅。
这一年,张居正48岁,他终于站在了舞台中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杂事处理妥当,张居正立即着手实施改革。
首先颁布的是《考成法》,这是张居正给天下官员带着紧箍咒,因为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初入仕时那帮大臣尸位素餐有眼如盲的可憎面目。
考成法的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简单说,就是以业绩为核心,行的升职,不行的贬职。
考成法的实施,裁减掉大量的冗官庸官。很快,大明帝国就“虽万里外,朝令夕奉之。”
明神宗御赐张居正匾额
接着,针对早年发现的“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的问题,张居正下令对全国的土地进行彻底清查丈量。清查结果,全国增加了2.8亿亩土地。
在此基础上,张居正着手赋税改革,颁布了著名的《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及各种杂税,合并为一条,按土地面积分摊,计算为银两,统一征收。
原来的明朝税收是征收实物,包括粮食、丝、麻、棉等农作物,这种方式导致征收过程中有太多的操持空间。地方官吏可以以重量、成色等诸多借口来多收多加,为难百姓。百姓有嘴说不清,实在被逼无奈时,只好去当流民。
《一条鞭法》废除了实物税,一律以白银充当税赋。这项改革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了群众,使得官吏没有操持空间,限制了胥吏的舞弊。
《一条鞭法》非常先进,与现代税法几无差别。它的实施,大大增加了国库收入,缓解了经济危机,给正在走向衰败的明朝带来了生机。
整顿官吏、安抚民众、、充实朝廷,张居正的改革建成了前人从未有过的功业。
然而,站在舞台中央,以强力手段推动改革的张居正,也得罪了官员、地主、豪族等几乎所有既得利益者。甚至连万历皇帝,也对张居正占用部分皇权而心怀不满。
年7月,把全部心血投入改革的张居正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
他一死,那些因改革利益受损的各级官僚纷纷跳出来,上书弹劾张居正。万历皇帝很高兴,也来个大翻身,下令削尽张居正的官职,抄了他的家,将他制定的《考成法》、《一条鞭法》统统废除。
张居正做了十年首辅,耗尽毕生心血留下的高效政府、富庶国库、干练队伍和知足百姓,随着他的去世都戛然而止。人亡政息,改革被废止,明朝重新陷入黑暗的深渊,几十年后终于灭亡。
¥5张居正熊召政著全套4册茅盾文学奖长篇历史小说书系名人传记明朝政治家历史辅臣人物传记书籍张居正传世界阅读名著张居正书籍淘宝¥79.8¥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