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荆江清水向东流八千渔民退荆江 [复制链接]

1#
06:41

公里的荆江占湖北全省长江过境里程近一半。2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占全省四分之一,全省禁捕的重点和难点在荆州。年1月1日,长江流域正式拉开十年禁渔大幕,靠长江为生的人,生活迎来了剧变。

58岁的王新高是江陵县马家寨文新村村民,他从小跟着长辈在江上捕鱼,对长江有着天然的亲近。

年7月1日零时起,荆州纳入国家要求禁捕的水域提前半年全部进入禁捕期。从那一刻起,王新高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变化。为了响应政策,他签了退捕协议,并成为了一名专职护渔员。

和王新高一样,江陵县在退捕渔民中遴选出12名专职护渔员,按照每人年报酬1.2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并按照人均1万元配套。除了专职护渔员,江陵县长江沿岸还有很多志愿护渔员。他们每天在岸上徒步巡查、随执法人员巡江,对他们来说,转身“上岸”并不是离开,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守护着世代相伴的母亲河。

十年禁捕,渔民上岸,不愿离开的人从事长江保护工作,而另一部分人则尝试着在陆地上转型。这是一次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巨变。大部分长江渔民年龄偏大、缺乏就业技能,让他们愿意上岸、上得了岸,是长江禁捕的基础。

龙洲村地处荆州区李埠镇沮漳河和长江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捕鱼成了众多江边百姓赖以生存的生路。然而渔民“世家”上百年的捕鱼生涯,在46岁的陈中国身上,画上了句号。

陈中国是全村最早一批主动上交渔船的渔民。上岸后,一家人的身份从“渔民”变成了“菜农”。

长江禁捕以来,荆州市各地多措并举夯实禁捕基础,在帮助渔民上岸、转型转产方面积极探索,灵活解决退捕渔民就业问题。全市名退捕渔民中,需转产安置渔民人,已转产就业人、转产率%。

今年3月,我国首部有关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这为正在推行的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统筹协调、精密部署,全市禁捕工作有序推进。农业农村、公安、海事、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协作,依法严厉打击了制造、销售、使用禁用渔具等违法行为。荆州还通过与荆门、宜昌等地联合执法,实现对禁捕链条、共管水域全面覆盖监管。

截至去年底,荆州市县两级出动执法人员21人次,收缴非法渔具79件,查办行政处罚案件件、移交涉刑案件件、司法移送人,对非法捕捞形成了有效震慑。

八千渔民退荆江,历史上,从未做过和实现过的事情。如今,在荆江得以实现。目前,荆江流域艘渔船、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正在逐步恢复增长,长江荆州段流域实现“人退鱼进”的历史巨变。

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4月26日至5月1日,荆州日报重磅推出六集专题片《荆江清水向东流》,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