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跨县越省集墓联茹苦含辛修族谱 [复制链接]

1#

严老师家有藏书颇丰

我的案头摆放着7本特别的书:《建始墓联墓志集成》《民间挽联墓联拾存》《民间墓联墓志续录》《建始阳坡严氏族谱》《建始班竹园杨氏族谱》《琢翁联集》《老傻吟草》。说其特别,一是内容特别,以墓联、墓志、诗词、族谱为主;二是作者特别,编著者严伯玉是我们庄严家族的热心宗长。严老师退休10年,著书7部。期间,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不言而喻。每当我拜读这些著作时,严老师那孜孜不倦、严谨治学的形象便历历在目。我时时被他老骥伏枥的志趣所感动。

跨县越省集墓联

严老师是个对联爱好者,年退休之前,因长期担任毕业班的课程,无暇撰写对联,只是经常为别人书写春联、婚联、墓联之类,成了一个写字匠。年,《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征集资料,他将平日搜集的十几副古代墓联寄去,省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闻楚卿认为这些古代墓联很有价值,他便有信心继续搜集下去,连同其他类型的对联,一共搜集了余副对联寄省楹联学会,得到了省楹联学会的多次表扬,这一年便参加了省楹联学会。
  在搜集墓联的时候,看到近年新碑上绝大部分墓联不符合对联规则,在查阅《中国对联大辞典》时,发现历代以来所出版的几百册对联书籍,竟没有一本有关墓联的专集。墓碑要流传几百、几千年,不能让这些病联有损于对联艺术,严老师觉得应该搜集一些墓联和自撰一些合乎联律的墓联,为弘扬中华楹联文化作点贡献,为抢救地方文化遗产作点努力。于是,他费时4年,跑遍建始山山岭岭,搜集到了幸存的余副墓联和百余篇墓志,择其精华,将古今幅墓联、篇墓志编印成《建始墓联墓志集成》于年11月出版。他在《自序》中撰联道:“凭吊泉台怀古迹;观瞻联志见遗风。”这本书虽只印了0册,但填补了古今无墓联专著的空白,受到全国很多人的青睐,不几年便销售一空。年4月,该书荣获建始县第四届“五个一工程”志著类二等奖。年12月,建始出版了乡土文化丛书,其中傅一中选注的《建始古近代诗文选》载墓碑文22篇,严伯玉搜集的原载于《建始墓联墓志集成》的就有16篇之多。
  《建始墓联墓志集成》受到地域限制,大有遗珠之憾,他便决定续编新集。他花了两年时间,把恩施州八个县跑遍,搜集到古今墓联副,碑文58篇。搜集到后,严老师走村串户,询问长者,反复查考,给挽联作者加以生平简介。他将这两大内容汇编成集,名为《民间挽联墓联拾存》,于年10月出版。并自撰自书一联:“伯赵奉珠扬国粹;玉工琢璞献时珍。”
  《建始墓联墓志集成》的资料仅限于本县,《民间挽联墓联拾存》的资料亦仅限于本州。严老师想再出一本,以建始县境内为主,同时囊括全国34个省市区的古今墓联、挽联专集。于是,他发出50来封征稿信,立即得到了全国各地联友的大力支持,纷纷寄来稿件。年,严老师又亲自到河北、山西、河南、四川的某些县市去搜集。年5月,《民间墓联墓志续录》问世。此集中,汇集古今墓联副,墓志篇,挽联副,祭文26篇,碑诗38首。严伯玉编注《民间挽联墓联拾存》
  在县城、集镇附近是很难搜集到的,绝大部分墓碑在文革中惨遭毁坏,因而只能在荒山野岭中去搜集,墓碑周围荆棘、杂草丛生,碑面长满青苔,字迹已经模糊不清。要尽量抄录完整,严老师常常手拿镰刀,披荆斩棘,有时为抄一篇碑文,要在墓碑前蹲上两三个小时,其辛苦程度自不必说。
  墓联墓志中多引用四书五经上的词句。为让读者能读得懂,严老师买来了《辞源》、《汉语大字典》、《中华成语辞典》、《事物异名分类词典》、《中国历代名人辞典》、《诗词曲韵宝典》等工具书,对那些疑难字词进行一一诠释。
  《集成》、《拾存》、《续录》刊载古今墓联副,墓志篇,挽联副,约60万字,印数达册,印刷费花去3万元之多。

苦心孤诣撰墓联

从年起,严伯玉开始为别人撰书墓碑。26年光阴,约写了0余座墓碑,撰写墓联达余副。所撰墓联多为嵌名联,且遣词自然、用典妥切、声韵和协、对仗工整、注释简明,时代感强,有生活气息,少有重复用语,语由境生。


  有根据墓碑地名、地形而作的,如:

灿烂玉珠文,一座丰碑辉大地;

巍峨名胜迹,千年高冢表茅田。

(大茅田余以全寿藏联)

梅子岭光前裕后;玉兰坪毓秀钟灵。

(龙坪吴年俊墓联)

三面青山芳百世;一湾绿水秀千秋。

(茅田阳坡秦先发墓联)


  有歌颂祖先功德的,如:

《奇叟》一编,书画诗词惊翰苑;

“齐眉”七秩,容工言德誉城乡。

(业州松树坪孙式僚、向翠英合墓联)

宗贤圣,洁已奉公,绩刊财贸志;

焕智谋,苦心孤诣,名播楚荆天。

(茅田阳坡骆宗焕墓联)

有反映继承遗训、永展孝思的,如:

婆遗仁德千秋颂;媳立墓碑万古传。

(大茅田马克秀墓联)

兴展孝思,繁枝茂叶;

菊含风采,吐艳流香。

(长梁钟塘李母向兴菊墓联)


  有运用典故撰联的,如:

春曜松楸荣马鬣;宣昭坟地卧牛眠。

(茅田阳坡徐春宣墓联)

承德三槐世泽;宪章两晋家声。

(茅田耍操门王承宪墓联)


  有夫妻合葬联既嵌名又颇具特色的,如:

虔敬修宏冢,发祥发福;

挚诚做正人,英秀英奇。

(茅田梦花岭刘宏发、龚正英合墓联)

张大顶前,明月流阶凝紫气;

学堂包上,庆云集岭润红梅。

(大茅田李明阶、王庆梅寿藏联)


  有祝愿后辈家兴业旺,继承遗志的,如:

信从耕读兴家业;本务源流启子孙。

(长梁双河*信本墓联)

五桂四兰,显扬天水;

群孙众裔,秀挺阳坡。

(茅田三道岩严母周显秀墓联)


  严老师为墓主撰写碑文时,尽量做到切人、切事、切时。如为茅田班竹园杨母严钦元撰的碑文:“哀哀慈母,半世艰辛。温良贤淑,族戚咸钦。命途多舛,地僻世艰。丧夫丧子,灾祸遽生。独力持家,废寝劳神。苦抚儿女,倾尽爱心。正逢盛世,耄岁登仙。片石略酬,浩浩母恩。”
  严老师还能用碑诗为墓主撰写,如茅田把系沱贺母王克慈碑诗:念母劬劳甚,终生性善良。持家勤节俭,处世忍容刚。壮岁悲夫丧,居孀独力忙。供书婚配苦,育子示端方。其二:济困扶亲族,贤声梓里扬。绵绵家业旺,默默事功香。典范贞碑著,情操后裔传。经年常祭扫,荫我广平堂。

茹苦含辛修族谱

 族谱是中华宝贵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在家族中构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粘合力。纂修族谱是一门学问。严老师对于姓氏文化也颇有造诣。年,湖北江陵县普济镇严氏宗兄严奉权,编辑出版了《客星堂严氏族谱》。严老师认为阳坡这本支谱上错误疏漏不少,加之印数只有几本,一些族人想看,很不方便,年便萌发了重修《建始阳坡严氏族谱》,为族人作一份贡献的念头。
  阳坡严氏因无专谱记载,且始祖公严守科、严守臣(志珍)祖籍不明——在江陵,在麻城,在监利,还是在巫山?这个疑团时时萦绕在严老师心头,11年来总想弄个明白。其间,严老师三去巴东,两赴巫山,一到江陵实地考察,忙了大半年,花了元,于年9月总算大功告成。刚领到谱书,他便累得病倒,医院。
  严老师的曾祖母、母亲等长辈都是郞洪村班竹园的杨姓女性,她们的源流脉络曾刊载在《民间墓联墓志续录》上。当时,严老师还只注重了她们的直系嫡传,没有涉及旁支。早有修谱宿愿的杨心顺找到严老师,想把整个班竹园杨氏编成一部族谱,严老师满口答应了。从年9月起,严老师和他的表弟龙克炳走村串户,爬山越岭,录碑访老,反反复复核对校正,劳神贴钱,整整花费了三年的全部精力与心血,三易其稿,终于在年5月修成出书。为了使谱书具有文艺性,有欣赏和收藏价值,严老师用4个月的时间,给“心”字辈以上的每位男户主撰一副嵌名墓联和健在人的题赠联,共撰联副。这些对联,虽不完全贴切,但都是字斟句酌,绞尽脑汁,真可谓“串户走村,广见洽闻明细目,鉴碑访老,穷搜博采溯渊源。”恩施市粟廷献医生读后写成《匠心裁剪亲情血浓》——欣览《建始班竹园杨氏族谱》感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昆明王新华说:“我从未见过这种高水平的谱书,她可为谱书修撰之范本也。”

尽孝扬德再编书

年6月,严老师又出了一本书,名为《琢翁联集》,该书将他参加湖北省楹联学会近十年来创作的各类对联副汇集成册。此集的第四编,为百家姓氏联,作者足足花了3个月的时间,按照当今中国新百家姓的排序编排,创作了副百家大姓对联,另增加了两个姓氏。绝大部分姓氏联每副介绍两个名人,并加以简介,内容突出其成就业绩和忠孝美德,俾使此集具有可读性。省楹联学会副主席漆顺昌先生在拜读《琢翁联集》后,欣然题诗,诗云:“琢玉淘金贡献多,翁今七秩又如何?联文集萃书生气,集腋成裘兴入魔。不计名山岩立壁,只求韵海浪牵波。退休未享清闲福,夕惕朝乾自执戈。”

奉公民颂正、琢璞器成珍。


  严老师的父亲严钦芝,是一位农民诗联爱好者,“文革”后的晚年,痴迷于诗联艺术,乐此不疲,应酬乡里。年曾参加长白山诗词函授学习。自著有《老傻吟草》,该书汇集诗词首,对联副,其文风朴实,思想健康,少量作品曾在一些诗联书刊上刊载过。严伯玉为缅怀他先父的培育深恩,学习其可贵精神,决定将老人家的遗著留存于世。在组印期间,他反复校对达20余次以上,增加了一些字词的释义,删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注释。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李继尧审稿后写信给严伯玉:“您校对很认真,我没发现什么错别字,您精益求精的编校态度令我钦佩。您在编辑中,编排、分类、注释、说明考虑得很周到、细致。该书展现了您慈父一生的真实生活风貌,特别对爱好诗联写作的后来人很有启迪和帮助,是一本够分量和水平的佳作,我为您的成功表示衷心的祝贺!”严老师在后记中赋诗一首以抒怀:“胸怀坦荡磋声韵,八百诗联苦索成。盛世文光辉僻壤,遗章付梓亦增荣。”此书于年8月由武汉嘉亨印务有限公司印刷出版。

年,严伯玉被湖北省楹联学会授予“荆楚联坛耆宿”称号,年和年,被省楹联学会授予“湖北省优秀楹联文化工作者”称号。严伯玉退休后的10年,是辛苦的10年,是成果丰硕的10年。为弘扬楹联文化和姓氏文化,抢救地方文化遗产,他跨县越省,行程几千里,耗资数万元,出了7本书。他的书,除了西藏、香港和澳门三地区之外,几乎撒遍了全国各省市,特别是南方各省销售得更多。

严老师已出版的部分作品


  或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对于严老师著书立说,我也曾庸俗地想:非名即利。然而,严老师的一席话却使我汗颜。他说:“在岗的时候,我勤勤恳恳工作,不求功名,但求问心无愧;退休后,我没有别的爱好,在诗词对联中找到了乐趣、得到了寄托。有人说,你出那么多书,一定赚了不少钱。他们哪里知道,有时我为筹集印书款而四处告贷的窘境?其实,我仅仅收回一些印刷费而已。我想,人活着,就要有点精神,就要做点有益的事。在编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是编书才使我一次次战胜了病魔,就算亏本,也值!”

附:严伯玉简介

严伯玉,名奉琢,年生,建始县茅田乡阳坡村人,中学高级教师,建始县老年书画研究会、恩施州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年退休后,费时十年搜集、编著出版有关民间挽联、墓联、墓志三部,执编严杨二姓族谱付梓,自著《琢翁联集》并编校其先父遗著《老傻吟草》问世。其业绩入编《基层师林——中国基层优秀校长与教师简介》、《中国当代楹联艺术家大辞典》、《中华百家姓氏通鉴》等多部辞书。

年度“建始好人系列报道之严伯玉”;

附录:

湖北省建始县长梁乡阳坡严氏始祖严守科,严守臣,清康熙年间,从四川巫山碌水迁入建始,其字派为:“志希国守重,玉有远超章,奇文钦奉若,定得久全昌。”后续字派:“泮林煇主鉴,藻树照圭铭,汝极熙堦錄,泰来灿执钧。”现居此地仍有数百人,年,由严伯玉编纂有《客星堂建始阳坡严氏族谱》。联系人:严伯玉,退休高级教师,湖北省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出有数本著作。-/通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