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凯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01
楼市调控长沙化,正在成为趋势。
年刚开年,北京、上海就祭出了疾风骤雨式的楼市调控,两地不约而同对消费贷、经营贷动手,严打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这标志着,房地产去金融化拉开了帷幕。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印发通知:
各银行全面自查去年6月以来的消费贷、房贷等,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
这不是上海首次出手。
就在短短半个月内,上海连出四波调控。
先是封堵假离婚、提高增值税免征年限,接着将法拍房纳入限购范围,随后又暂停了购房税费贷,这一次又将严查消费贷、经营贷作为工作重点。
这一次,上海更表示: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住房贷款。
虽然这不是新规定,但如果真正落地,那么房地产高周转将会大打折扣,房价上涨将会失去了信贷的一臂。
无独有偶,同一时间,北京银保监局表示:
各银行要对年以来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合规性开展全面自查。
此前,北京也曾表态,市区两级住建部门将坚持“逢涨必查,逢炒必办”的原则,对发现炒作的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将被联合处罚。
02
要知道,京沪并非房价上涨最猛的。
此前,京沪房价横盘了三年之久,如今只是刚刚复苏,翘尾行情初现,涨幅远低于深圳、东莞等城市,却被纳入重点打压之列。
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楼市调控远远严过深圳和广州,但楼市调控从未因此而松绑。
北京房价即便复苏,相比年最高点,仍旧是下跌的。
京沪同时加码,俨然都有了第二个长沙的意味。
长沙曾因楼市调控全国最严而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