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连日来,江陵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牢固树立和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着力构建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
11月18日上午,漫步在江陵镇嘉陵江畔的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小桥流水、波光粼粼,乔木枝繁叶茂,多彩灌木点缀其间,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在凤仪湾帐篷营地到水闸路段,近20名工人正在全神贯注的进行着乔木基部割草工作,今年52岁的元宝山村村民李昌英是其中一员。随着镰刀不停地挥动,一株株乔木被割下,地面逐渐显得平整有形。
“以前外面打工的那几年,又辛苦又离家远,现在家乡旅游业也发展得好,环境开发保护的还是比较可以,家乡又美又漂亮。现在在家乡也挣得到钱了,每个月收入两万元,经济收入也可以。”李昌英表示,村子美了,收入来了!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民们几乎家家都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村子变美了,我们不需要出去找游客,就有旅行社和游客找上门来。”李昌英开心的笑了。
据了解,有近名江陵坝村和元宝山村的村民在园区内从事绿化管理、驾驶观光车等工作。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通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生态有机农业,不仅打造开发了一批具备休闲、体验等功能的生态旅游新业态,更让镇上的群众因生态旅游发展鼓起了“钱袋子”。
环境好了,经济效益来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得到提升转变,维护环境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李昌英家挨着村里的主干道路,人来人往都要经过他家门口。在门口,他种上了鲜花。“我家挨着这条路,要把这路打扮得漂亮点,为村里的环境贡献力量。”李昌英说。
在江陵镇河道生态长廊建设项目现场,工人们正进行钢筋绑扎、水泥浇灌等工作。沿河两岸,塔吊林立,运输车满载石料、水泥而来,各类施工机械高效运转。“争取在12月中旬全面完工。”河道生态长廊建设项目负责人张德发说。
据了解,河道生态长廊建设项目总投资60万元,全长米,占地平方米。该项目建成后,江陵镇区域河道生态环境和水质将得到明显改善,形成集水资源利用与休闲娱乐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长廊,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今年以来,我镇除了正在实施的河道生态长廊项目,分步实施的场镇人居环境提升项目也进入了公开招标阶段,建成后能基本实现场镇的雨污分流。”江陵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张芷嫣表示,两个项目是江陵镇聚焦民生、服务群众的生态环境重点项目,为此该镇成立专班,紧盯项目建设,强抓项目进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实现人居环境共治、共享、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全媒体记者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