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端午节的起源及民俗活动乐学高中语文
TUhjnbcbe - 2024/10/19 20:50:00

#粽情端午#

一、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也是迄今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如今的端午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节日。(注:年11月24日,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申遗”之争暂时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消息传来,在中国学术界及民间再度引起轩然大波。年10月30日,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又叫“端阳”、“端午”、“重午”、“沐兰节”、“天中节”、“女儿节”、“龙船节”、“粽子节”等。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不下十种,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

端午与屈原。

汉人将五月五日视为阴气萌、人易死的凶日,也将此日看作逝者的忌日,进而在此日纪念。一些受到敬重的人物,如割股奉君而不求荣华的介子推、忠贞贤能却遭弃迫死的伍子胥、沿江寻求父尸未得而投水溺亡的孝女曹娥传说他们都死于此日或别离于此日。这些人都曾在端午被人们纪念。可见端午和屈原一开始的关系并不是如大家现在所熟知的那样——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

而最早提到端午源于屈原的文献是在东汉时期。《艺文类聚》卷四引录《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温。亦因屈原。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屈原之所以在东汉成为许多地区端午节纪念的人物,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呼唤一位正直忠君的人物出现。东汉中期,就已出现外戚擅政、宦官弄权的局面,一批上层社会的正直名士,对现实不满而希望激浊扬清,彰扬节操。那么屈原的高尚志节便成为了士人们的精神粮食。此时的一般民众也盼望结束社会动乱、实现屈原所追求和描写的“州土之平乐”,端午祭祀屈原的习俗便会得以广泛普及并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参与。

魏晋南北朝时期,纪念屈原逐渐成了南方端午节活动的主要内容,一些本为祈禳的活动也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关于屈原与端午的民间传说也不断得以丰富。在社会大一统的隋唐时期,南北文化汇融,南朝文化成了主导文化。盛行于南方的以纪念屈原为主题、以食粽和竞渡为主要内容的端午习俗,逐渐北传而成为全国性的端午习俗,端午节日是在唐代正式形成。

二、端午习俗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端午习俗的庆祝方式主要围绕祭祀屈原和驱避来传承和发展。

1.包食粽子

晋代正式把粽子认定为端午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会添加一些中药成分。南北朝时,粽子的原料得以丰富,糯米中被加入了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在祭祀屈原成为端午节主要内容后,因屈原忠诚为国、志行高洁,忧国忧民而自沉泪罗江,后人哀其志悯其情,以粽投江来对其进行追悼。

2.挂艾草

在端午期间人们会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悬挂艾草、菖蒲一来可以驱邪,二来有医药功用。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有端午挂艾草的记载:“五月五日,荆楚人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宋朝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亦有类似的记载:“端午时节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可见,由于艾草特有的医药功能以及人们普遍认同的祛邪避灾的功效,端午挂艾草的习俗早已内化为端午节俗的独特记忆。

3.喝雄黄酒

每逢端午佳节,人们还会泡雄黄酒预防“五毒”。端午被认为是五毒出没之时,民间会用许多特定的方法来预防五毒之害,其中喝雄黄酒是人们最推崇的方式。端午前夕,人们会在药铺买来雄黄,并在端午当天将购得的雄黄研成粉末倒入白酒中,每三斤白酒只能倒一钱雄黄。雄黄有毒,而酒可解五毒,雄黄兑酒则讲求以毒解毒之效。席间,大家要互敬几杯雄黄酒,一来烘托节日的氛围,二来可以避五毒之侵。饭后通常还要将雄黄酒涂于额头及手脚处,以防蚊虫的叮咬。饭毕,家中长辈还要拿着雄黄酒在房前屋后及门窗之上喷洒,用以防止五毒的侵扰。

4.划龙舟

驾舟行驶本与端午习俗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当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为缅怀屈原的传统节日后,龙舟竞渡则逐渐发展为祭祀屈原的重要方式。据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说明此时的龙舟竞渡已成为人们缅怀屈原的重要方式。清乾隆时期的《石首县志》亦有类似场景的描述:“五月五日……河滨具舴艋舟,渡水夺标,取其轻利,谓之‘飞凫’。”这里的飞凫即为便利之舟。秭归的划龙舟活动除了上述共性的特征之外,还融合当地的民歌和号子创作出了雄浑壮美的龙船词曲。这种极富感染力的曲调,伴随着鼓手的鼓点,划手的呐喊和船桨击打水面的节拍紧紧扣住民众的心弦,成为端午节俗难以忘却的一幕。

中国的悠久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使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为之自豪,端午节亦是如此。端午节发源地在中国,同时又在周边国家流传,被周边的国家和民族所吸纳,所接受。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身体力行,在传承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节的起源及民俗活动乐学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