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传承千年的中国风,韩国拿的走吗
TUhjnbcbe - 2024/12/14 18:27:00

现在的新年,虽然跟以前相比少了些年味,但各处依然会张灯结彩。其中中国结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然而,近期突然有小伙伴说,中国结也许很快就要改名了。仔细一打听,原来是韩国人又整活了,他们居然把中国结放进了韩国的“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

早些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后来又发生了一系列的类似事件。我们的文化节日、名人甚至美食,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要变成“韩国制造”。

但是,中国结原本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可以代表汉族悠久的历史。

因此这种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东西,被别的国家说成是自己的文化遗产,这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Part1“东洋风”的中国结

韩国目前并未拿着“中国结”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但已经列入了韩国官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韩国文化遗产厅官方网站的介绍中,他们把这种编织工艺品称为“绳结”。

此次事件的起因是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的学生们发起了一个名为“Soom”的保护推广韩国传统文化的项目。他们在社交媒体上放出了一组宣传图,其中就包括了这个“绳结”。

尽管韩国官方承认绳结源自中国,但在这些韩国大学生们制作的宣传物料中却对此只字不提,仅称绳结经过“三国时代、高丽时代、朝鲜时代”的发展而来。等中国网友仔细了解之后,发现“绳结”已经在韩国官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了。

中国网友自然是口诛笔伐,他们为了怼对此事件发表看法的中国网友,甚至还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声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分时间和空间共有的,不能主张所有权的排他性,还美其名曰国际社会为了保障文化的多样性,认可了文化属性上的“共享性”。

这样的声明,不仅模糊了中国绳结文化的属性,而且将其解释为一种“文化共享现象”,进而又转变为“韩国传统文化”。

当然,韩国人模糊概念的手法不只用在了中国结上。不管是唐风汉韵,还是明清风华,韩国人给了它们一个统一的名字——“东洋风”。

这个“东洋风”可不是指日本的什么风格,而是韩国挪用“中国风”设计元素后,刻意“去中国化”,不提中国,说成是“东洋风”。

Part2中韩泡菜起源之争

“东洋”在日语和朝鲜语中也泛指亚洲地区,其中也包含着中国。

但是今年年初时候,B站上就有很多这样的帖子:up主举例证明近几年,韩国在创作上常用的“东洋风”实则在剽窃中国风,是模糊掉中国元素后的擦边球。

不只是服饰,就连中国风的美食,也要遭到韩国网民的围攻。而一场关于泡菜的起源之争,也在中韩网民之间愈演愈烈。

近期美食播主李子柒在个人账号上发布视频《萝卜的一生》后,韩国网民和媒体斥责其“抄袭韩国泡菜文化”。此事件发酵后,话题#李子柒做泡菜遭韩国网友围攻#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已高达9亿。

其实中国关于泡菜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商周时期《诗经》中的《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这里的“菹”,就是酸菜,腌菜的意思!也就是说,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做腌菜了!

年,一项由中国主导制定、四川省眉山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的泡菜行业国际标准正式诞生,这是中国泡菜产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直接体现。

没错,韩国的泡菜其实源于中国。中国作为大众文化输出指数较高的国家,在古时候就对周边的国家产生了影响。

喜欢中国风的东西,喜欢中国元素,不是什么难以启齿、需要掩饰的事情。用“东洋风”来“剽窃”这些明显带有中国元素的东西,更像是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一种否定。

Part3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今年有一个地方卫视的春晚上了热搜,就是河南台春晚节目《唐宫夜宴》。

当日播出即引起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承千年的中国风,韩国拿的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