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笔者从老家吉安市永丰县藤田镇出发,坐大巴去南昌游玩。笔者刚上车,就发了一个朋友圈。我的朋友圈刚刚发出去,就被南昌的朋友熊某安排了。我刚到南昌,熊某就请我吃了一顿丰盛的大餐。
熊某不是网络人士,不愿意抛头露面。我虽然不能说出他的名字,但是可以告诉大家,他是南昌月池熊家村人士。月池熊家村涌现出中科院院士、上将、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等一大批人才。这个村子有副高(含)及以上职称的贤达多名,被南昌县政府命名为“教授村”。著名教育家、心远中学(南昌二中)创始人熊育钖就出自月池熊家村。
笔者到滕王阁、八一起义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参加活动的时候,又有幸与数位熊氏朋友同行。我发现南昌姓熊的人士特别多,熊氏在南昌是大姓。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江西丰城的俗话:“无熊不成席”。
熊氏家族是丰城的大姓,在丰城总人口数量中的占比率很高。丰城人摆酒席,大概率会有熊姓人士出席。没有熊姓人士参加的酒席,在丰城并不多见,于是就有了“无熊不成席”这句俗话。
现在的丰城归宜春管辖,历史上的丰城长期归南昌管辖。丰城熊氏在文化属性上,属于豫章熊氏范畴。熊氏家族有三大郡望,分别是江陵熊氏、豫章熊氏、秭归熊氏。熊氏家族的三个郡望,为何都处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范围之内呢?
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就得从《史记.楚世家》说起:“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後嗣,而封熊绎於楚蛮。”
商朝末年有一个姓芈(念:米)名熊,别称鬻(念:育)熊的人投奔周文王姬昌。鬻熊担任周文王的火师,为周王室立下赫赫战功。到了周成王的时候,天子犒赏鬻熊的功劳,把尚未开发的蛮荒楚地,赐封给鬻熊的曾孙熊绎。熊绎在蛮荒之地建立楚国,使得熊氏成为楚国国姓。
确切地来讲,熊氏家族应该是芈姓,熊氏。后来人们以氏为姓,熊氏家族就以熊为姓。熊氏家族几十代人励精图治,把楚国建设成强大的国家。熊氏享国接近八百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有楚国一席之地。
即便是在楚国被秦国灭亡之后,熊氏家族也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项梁、项羽起兵反秦的时候,就借助熊氏家族的影响力,拥立熊心为起义军领袖。项羽自称西楚霸王的时候,还尊奉熊心为楚义帝。西楚霸王不甘屈居义帝之下,密谋杀了楚义帝熊心。
刘邦得到消息,借助熊氏家族的影响力,发出檄文讨伐项羽:“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刘邦的檄文发出之后,天下诸侯纷纷响应。西楚霸王输给刘邦,杀楚义帝失道寡助是重要的原因。刘邦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得到诸侯响应,最终得了天下,这就叫师出有名,得道多助。从项羽和刘邦的结局来看,熊氏家族在历史上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力。
熊氏家族出自楚国国姓,熊氏子孙自然会在楚地繁衍生息。江西地处吴头楚尾,南昌是古往今来的江西首府,丰城是南昌旧属之地。把这层关系说清楚了,就能理解豫章熊氏为何会成为江西本土的郡望。
熊姓人口总数量在大约万到万之间,在全国范围之内排名72位。豫章熊氏是熊氏家族一个很大的分支,豫章熊氏族人遍布全世界各个地区,在江西省内分布尤其广泛。比如鄱阳县的熊本,就是其中的杰出人才。
鄱阳熊本是如假包换的江西老表,跟日本的熊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熊本、字伯通,庆历六年进士,曾任洪州知州,吏部侍郎等职务,是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干将。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熊本长期在西南任职,为大西南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