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六大工程推进气象现代化
本报讯(马德明)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是实现河北绿色崛起的必然要求。近日从省气象部门了解到,我省将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以加快气象现代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在气象灾害易发区加密地面和高空温度、湿度、气压、风、雷电等气象要素观测,对现有部分气象观测设备进行技术和要素升级,完善省、市、县三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基础信息数据库、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及评估系统、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指挥平台和省、市、县三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完善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监测预警络等农村气象基础设施。
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工程。升级气象通信络,建设高性能计算系统、气象云服务平台、气象数据门户和气象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和海洋气象、水文气象、环境气象等专业数值预报模式,完善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预测业务系统,优化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警系统;建立基础信息、生活气象指标数据库,建设多种发布手段于一体的全媒体互动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制作与发布平台。
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石家庄国家级飞机人工增雨基地和冀东、冀西北两个省级飞机人工增雨保障基地;完成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标准化建设,对火箭发射系统、高射炮系统进行数字化升级;建成国家级人工影响天气科学实验基地,在现有气象观测的基础上,建设时空密度适宜、布局合理的人工影响天气综合监测络,建设人工增雨效果评估试验区。
生态环境气象保障工程。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加密边界层气象探测,制定城市气候承载力评估技术标准,完善环境气象预报业务系统、空气重污染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和大气污染监测综合分析评估系统;加强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开放式科研开发平台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生态气象地面观测站,建立多源卫星遥感和机载遥测系统、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系统和森林草原防火应急气象保障系统。
绿色产业发展气象保障工程。完善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建立主要农作物、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编制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建设面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服务体系,创建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市);完善坝上、山地和沿海地区风能、太阳能观测站,建立风能、太阳能资源数值模拟评估系统,开展气候资源普查和监测评估,建立风电功率、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电安全运行气象保障系统,建设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雷电灾害防护实验室。
气象“一流台站”建设工程。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对业务支撑条件较差、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气象台站进行升级改造,对气象探测环境不符合标准要求和难以长久保护的气象台站进行迁址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