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2008年,男子20万买一条半死不活的鱼
TUhjnbcbe - 2025/2/7 17:18:00

年7月的一天,湖北江陵县马家寨的一个渡口边。

一个渔民正激动地数着满手的钱。他颤抖地手点过一张张钞票,一张,两张……数着数着他的手连钱都抓不稳了,好些都掉到了地上。

他赶忙弯腰,将地上的钱飞快地扒拉到自己怀里,笑得几乎看不见眼。

他的眼神有些闪躲,怀疑地瞄了瞄鱼,又瞄了瞄眼前这个花大价钱买鱼的中年男人,索性也不数了,抱着钱撒腿就跑,生怕这个男人反悔。

渔民边跑还边喊:“钱我不数了,鱼给你,船我也不要了,我去干点别的买卖去。”

原来就在前不久,渔民打捞上来一条鱼。那鱼除了稍大一些,和普通的鱼没什么不同。尤其是它甚至还浑身遍体鳞伤,被渔网钩得血淋淋的,看起来随时都会咽气。

渔民看这条鱼够大,便以19万元的价格出售。

让渔夫没想到的是,不但有人愿意买下这条奄奄一息的鱼,而且只要保证这条鱼活着,那人愿意给他再加一万元!这让渔民喜不胜收。

在渔民看来,那个男人就是个冤大头,竟然愿意出资20万元买一条半死不活的鱼。

其实,不只是他,男人的员工也在劝他,说那鱼顶多也就值数百元。但男子却不顾劝阻,在背负巨额债务的情况下毅然买下了那条鱼。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那条奄奄一息的鱼后来竟给他带来了上亿的年收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偶察商机,遍寻货源

那个买鱼的男人,叫袁丹军。

其实,这场买卖不仅让渔民十分激动,也让袁丹军欣喜若狂。看到伤鱼之后,他欣喜若狂、激动地语无伦次,匆忙地登上那艘破旧的小船,哪怕鞋子和裤脚全被打湿了也不在意。

为了找这样的鱼,他已经找了将近半年了。

这终于找到了,哪怕是要价30万,他也愿意给。

于是,他当机立断,马上联系员工让他们来拉鱼,自己则赶忙去最近的银行取了20万元现金。他的行为,让渔民和员工都很是不解。

实际上,这与他偶然发现的商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这么做,也是在为以后的生意铺路。

袁丹军

年,袁丹军在北京做服装生意,经常在各地间往返。由于能力出众,他赚了不少钱。

但在大富大贵的背后,是疲惫的身躯。而常年在外奔波,也让他更想念家乡的味道,所以经常找一些家乡菜来慰藉自己。

袁丹军老家在湖北荆州,他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叫做大口鲶鱼。在湖北,这道菜非常出名,喜欢吃的人很多。但在北京,他开着车找了半天,也没有见哪家饭店卖这道菜。只有少数几家卖湖北菜的餐馆有这道菜,点的人也不多。

不能方便地吃到家乡菜让袁丹军有些郁闷,但也正是因为这,让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没人卖,就意味着这里的市场没被开拓,有很大的利润可以赚。

至于这道家乡菜反响如何,他很有信心。

要推出一个菜品,得先有销路。而这个突破口,袁丹军把目光放在了湖北特色餐馆。同为湖北菜系,在那里它更容易被接受。袁丹军越想越觉得可行,便决心进军水产市场。

于是,他马上去订购了数百只鲶鱼。

在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等在湖北特色菜餐馆门口,拦住了一个送鱼的商家。袁丹军让商家推销他的大口鲶鱼,一切费用他承担。如果赔本了,商家不用负责,如果获利,他承诺给商家分三成利润。

虽然商家觉得这个男人有些奇怪,但在利益的诱惑下,他还是和袁丹军达成了协议。

很快,和袁丹军预想的那样,大口鲶鱼刚一推出就很受顾客欢迎。没多久,北京的很多餐馆把大口鲶鱼添上了自家菜单,而这也给袁丹军带来了大量的订单。

但可惜的是,北京附近养殖大口鲶鱼的水产经销商很少,他只能再寻找新的货源。

之后,他在广州发现了一处货源,和经销商沟通后便在那里进货。

而大口鲶鱼的热销,也让鱼的售价开始增长。从当初的8元一斤,到后来的12元一斤,大口鲶鱼仍然供不应求。

长江大口鲶鱼

看到创业成功,袁丹军悄悄松了口气。

之前他做服装生意,虽然规模不大,但经营的很好。

虽然他对大口鲇鱼很有信心,但生意场上瞬息万变,一切皆有可能,是赚是赔,他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而且他之前从未有过类似的经验,也因此在他转行的时候,很多人都十分不理解。

现在看到大口鲶鱼的生意十分火爆,他也放下心来,更加专注在水产行业发展。

不过,他刚舒了一口气,剩下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因为大口鲶鱼实在太热销了,仅靠广州的那个水产养殖基地,仍然不够供给市场。这让袁丹军十分焦虑,明明钱就放在那里,竟然因为缺少货源而白白流失。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袁丹军一直在四处寻找新的货源,哪怕只有一点消息,他也能立即出发,前去考察。

袁丹军

年,袁丹军偶然得知辽宁省灯塔市小堡村有这种鲶鱼,于是他带着激动的心情,马上赶往灯塔市。而袁丹军的到来,不仅给这里的村民缓解了缺少货源带来的压力,更是被小堡村村民视为大恩人。

学习养殖,跌落绝境

原来,小堡村的情况和袁丹军正好相反。他们从两年前开始养殖怀头鲶鱼,如今产量已经达到了万斤,如果能顺利卖出去,村民们可以大赚一笔。

但问题也就在这里,他们找不到销路。

为了卖出这些鱼,他们都天天求着鱼贩子来买,但情况依旧未能得到改善。

看着满池塘的怀头鲶鱼,村民们整天唉声叹气,愁得吃不好也睡不着。

就在这时,袁丹军出现了,要高价大量收购他们的鱼。

这让他们怎么能不激动?这下,村民们再也不用求着商贩也能把鱼卖出去了。

他们很是热情地招呼袁丹军,让他来家里做客。而袁丹军也很是兴奋,就像是在瞌睡时有人送来了枕头,小堡村的鲶鱼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货源的问题,让他获得了极为可观的利润。

但袁丹军却没有被眼前的利润迷魂头脑,因为市场还没有饱和。在四处奔波中,袁丹军觉得靠人不如靠自己。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自己搞养殖,从根本上解决货源问题。

而要想搞好养殖,就必须从头开始学习养殖技术。

于是,从年8月开始,袁丹军暂时在小堡村住了下来。他免费给当地的渔民打工,虚心向他们请教养殖鲶鱼的技术。

对小堡村村民来讲,袁丹军帮他们解决了鲶鱼的售卖问题,是他们的大恩人。而且相处中,他们发现袁丹军为人随和,没有一点老板的架子,都很乐意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

就这样,袁丹军在当地住了两个月左右,掌握了很多养殖鲶鱼的知识。

年5月,袁丹军在老家湖北荆州投资了数百万元,承包了一个亩的渔塘。他特意从小堡村挑选了一批怀头鲶鱼的鱼苗,转移到了承包的池塘,走上了养殖鲇鱼的道路。

相比于袁丹军的踌躇满志,其他人都不是很看好他。因为在他之前,就有人尝试着在荆州搞过水产养殖,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因为荆州整体气温偏高,不利于鲶鱼的生长,稍有不慎鲶鱼就会大片大片地死亡。

有人甚至表示,之前他卖鲶鱼赚了一大笔钱,不过是因为侥幸。

如果不见好就收,反而会赔得血本无归。

确实,如果养殖实验失败,之前挣来大部分的钱都会打水漂,但袁丹军依旧很坚持。

刚开始时,鱼苗果然大量死亡,但袁丹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终于通过井水降温的方法,给鲶鱼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大大降低了鲶鱼的死亡率。

袁丹军承包的渔塘

但还没等袁丹军开心多久,他就遇到了另一个困境。

年春节,袁丹军的第一批鲶鱼即将上市,但强烈的暴风雪天气阻塞交通,他的鲶鱼根本运不出去。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道路堵塞也让其他地方的鲶鱼运不到本地。

于是,各个餐馆开始争相抢购袁丹军的鲶鱼。而鲶鱼的价格也从8元一斤,被他们炒到了12.3元一斤。仅仅5天,袁丹军就将亩池塘的鲶鱼全部卖光,赚了多万元。

这让袁丹军喜笑颜开的同时,也让他发现鲶鱼市场远远没有饱和。

于是,不久后他又投入了数百万元在家乡承包了亩渔塘。

生意做大了,袁丹军也变得格外忙碌。为了更好地经营鲇鱼生意,袁丹军把产业交给一个小学同学打理,自己则去北京出差。

本以为后方有兄弟支撑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也正是因为这一决定,给他带来了一个极为惨痛的教训。

病鱼带来巨额财富

刚出差没几天,他就接到了一个员工的电话,说是鱼饲料发臭,鲶鱼都不吃,已经死了好多鱼。听到这消息,袁丹军顿时感觉眼前一黑。

他投了数百万元扩张渔塘,如果鲶鱼出了事,他不仅倾家荡产,甚至会背上巨额债务。

他只感觉手软脚软,脑袋直发懵。

从北京回老家,他一直魂不守舍,原本12个小时的车程,硬生生多开了7个小时才到地方。

回去一看,果然,大量死去的鲶鱼飘在水面上,散发出阵阵恶臭。最让他心痛的是,他的好兄弟为了利益,不仅低价购买假饲料,还带着公司全部的钱逃走了。

袁丹军第一时间报了警,并从北京的生意里调了万元,却无济于事。从坐拥百万财富到家徒四壁,仿佛只在一夜之间。见他这样,很多债主纷纷找上门来,甚至有人暴力收债。

那段时间,是袁丹军最黑暗的一段日子。

走投无路之际,他到处求人,甚至给人下跪,但并不能挽回局面。

那年春节,别人在燃放炮竹迎接新年,他望着漂满死鱼的渔塘发呆,整宿整宿地睡不着。他在思考,要做些什么才能挽回损失。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促使他买下了那条满身伤痕的大口鲶鱼,也成功让自己年收入过亿。过完春节,袁丹军重新振作起来,他要继续养殖鲶鱼,度过这个危机。

为此,他找到了村支书,请求他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因为前几年的成功经验和人脉,村支书很看好袁丹军。

在村支书的担保下,袁丹军成功借到了万元。

这些钱来之不易,是袁丹军打赢翻身仗的关键,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但拿到钱没多久,他就花了20万买了一条奄奄一息的鱼。

这让很多人都感到困惑,他的一个员工甚至去摸他的额头,想看他是不是发烧了。

但其实袁丹军很清醒,而他也必须要这么做。因为在他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

根据多年的经验,他知道广东的大口鲶鱼生长快,但不易长途运输,往往在运到目的地之后,大部分鲶鱼都死亡了。而怀头鲶鱼则正好相反,它适合长途运输,但生长速度缓慢,不能及时供给市场。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让他们进行杂交,创造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又好的品种呢?

袁丹军是这样想的,但很多人都觉得他异想天开。在他们看来,袁丹军只是近几年才进军水产业,虽然之前赚了不少钱,但也只是一个比较有名的鱼贩子,像这种搞科研的事,跟他一点都不沾边,培养杂交鱼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袁丹军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向来是想做一件事,就勇往直前,把那件事做好。

为了自己的梦想,他开始“跨领域”学习。

他专门去咨询了长江大学动物学杨教授,得到了肯定的回复。不过杨教授也表示,要想杂交最好找到这两个品种野生的亲本鱼。

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后,袁丹军更是斗志昂扬。

很快,他就找到了一只野生的怀头鲶鱼作父体,并继续寻找野生的怀头鲶鱼作母体......

袁丹军找了半年左右,才终于发现那条伤痕累累的野生大口鲶鱼母体,他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立即花20万下了那条鱼。这便是开头中所出现的那一幕。

万幸,在杨教授的指导下,那条奄奄一息的鱼成功产下了鱼卵,杂交实验成功了。

不过,在两次产卵之后,那条虚弱的大口鲶鱼就去世了。虽然它死了,但它产下的鱼卵却给袁丹军带来了万元的年收入。

而这种适应性好,生长速度快的杂交品种,被人们称为“中华鲶鱼”。

年,袁丹军的年销售总额首次突破一亿元。

可以说,靠着当年他花20万买的那条鱼,才有了他年入一亿元的后来。

除了他自己,他还积极带动周围渔民发展,共同发家致富。

小结

袁丹军的成功离不开他敏锐的商业嗅觉,但也并不完全依赖于此,大胆、坚持、学习、创新等,都是他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环。

虽然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是商人,但在袁丹军身上,却仍有部分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那些困境让袁丹军在一段时间绝望无助,但也在加速他的成长,让他更上一层楼。

无论是哪一行业,总有遇到挫折的时候,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勇于面对坎坷。

正如有人所说,命运如掌中指纹,无论如何曲折,却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颓然放弃,那只能被困境束缚,停滞不前。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8年,男子20万买一条半死不活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