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三千年间,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地理位置特殊。历代众多的帝王将相在这里建都设府,名人骚客在这里游览、题诗,古迹众多。这是一座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丰富的人文景观的古城。身边波涛汹涌的长江水,它带走了多少故事,奔流到海不复回。徒留下许多的传说让后人去追寻去追忆。据说在清代,荆州就有着‘外八景’‘内八景’‘小八景’‘小三景’等等特殊的历史景观。今天只讲小三景。
老荆州人都知道这么三句话:三山不见山,三桥不流水,三笔不写字。小时候纳凉,在月光下总喜欢听父亲讲些典故,随着父亲手中的蒲扇一左一右扇着风,我的思绪也荡漾开来。长大了,好奇心一直作祟,多方打听查找,终于弄明白这三句话的意思。原来它们是说,荆州曾经有过的三处人文景观。
三山不见山,即鼎甲山、松甲山、掷甲山。相传三国时关羽镇守荆州,鼎甲山是大将军平时练兵累了,脱下身上的铠甲(谓之:松甲),他的歇息之处;掷甲山在荆北路那一段的城墙,据《荆州府志》记载,‘在城西北隅,相传吴吕蒙袭南郡,关神武还救,闻靡芳以城降,愤而掷甲于此。’后康熙更名余烈山。这三山原址应该都在城墙上,以前三个地方都建有关帝庙。掷甲山的关帝庙原名为‘白马关帝庙’,后改名。民国年间,是城南各庙之首。庙内有和尚,香火旺盛。年春,日军因为修机场,拆除了城东的承天寺(原荆州电影院),张居正相府、清将军府等古建筑,用做飞机场的建筑材料。现在在荆州的鼎甲山,也就是新南门重新修建了关羽祠。
鼎甲山重修的关羽祠三桥不流水,这是指乾隆时期所建的孔庙内,即江陵县文庙,康熙六十年,由城东北隅迁至荆州中路的荆州实验中学内。后遭日军轰炸、拆毁,如今只剩下大成殿、泮池、棂星门石坊和门外两旁巨大石坊。进棂星门过大成门,有砚池,上建三座石拱桥,中间一桥石刻龙凤,只有状元回乡祭祖才能踏上龙凤桥。现在的孔庙,学校里还会有一些仪式。
现存的文庙三笔不写字,即今天仍有地名的三管笔,在荆州城南门东侧城墙上。为砖砌笔形塔。它是南门城楼曲江楼的附属建筑。立于城墙上,只剩笔座,听人讲,以前还是有三支笔的,笔肚仿佛有墨汁,朝天而立,大有‘天问’遗风。三管笔传说很多,有的说是为纪念公安三袁而立。在清末也有传说,有一卞姓神童,随父游览三管笔时,其父命神童以‘三笔不写字’即兴赋诗。卞姓神童略加思索,即云道:
三支倒笔写青天,雁作字行云作柬。
下雨可曾是墨水,风吹哪能动毫巅。
满天星斗点加点,半轮明月圈半圈。
作书难写人间事,题诗只寄斗牛间。
荆州小三景,说明了荆州人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崇尚关公的侠义忠诚。一座古城,一座丰碑,一种思想,一直传承。写意荆州,寻古访今,挖掘沉甸甸的历史,就能发挥它独一无二的魅力,作为一座旅游古城,荆州人应该深入了解、大爱并保护它。宣传荆州,让荆州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渴望金凤腾飞的那一刻。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本人,马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