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夫人(?-?),《夔州府志》作名甘梅,沛国(今安徽淮北)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妾,蜀汉后主刘禅的生母。刘备因早年多次丧偶,甘夫人常代理主持家事。
甘夫人随刘备到荆州时,生刘禅,长坂坡之战时刘备于逃亡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刘禅及甘夫人在赵云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后来去世,葬于南郡。刘备称帝后,追谥亡妾甘氏为“皇思夫人”。刘禅即位后追谥生母甘夫人为“昭烈皇后”。
人物生平
嫁于刘备
兴平元年(年),刘备为豫州牧住在小沛时,纳甘夫人为妾。
刘备早年因为多次丧偶,正室之位空缺,所以甘夫人常主持家政。
建安十二年(年),甘夫人随刘备到荆州,生下儿子刘禅。
幸免于难
建安十三年(年),曹操挥军南下征讨荆州牧刘表,恰逢刘表病亡,刘表次子刘琮接任荆州牧,派遣使节向曹操求降。当时刘备驻军樊城,未料曹操军队突然攻袭。待曹军攻到宛城时,刘备才得知这一消息,于是率领军马撤出樊城。刘备撤军过程中因为荆州数十万百姓相随,导致行军速度非常缓慢,到当阳长坂坡时,被曹操的大军追上。仓促之间,刘备丢下甘夫人和儿子刘禅,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乘马向南逃走。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好在赵云及时返回,保护甘夫人和刘禅,舍命与曹军拼杀,使得甘夫人和刘禅母子二人幸免于难。
甘夫人后来病死,安葬在南郡(今湖北江陵县北)。
章武元年(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章武二年(年),刘备追谥甘夫人为“皇思夫人”,下令将她的灵柩运到蜀地安葬。
章武三年(年)四月,甘夫人的灵柩尚未运到蜀地,而刘备便已去世。丞相诸葛亮上书朝廷,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同年八月,甘夫人与刘备合葬于惠陵。
趣闻轶事
据《拾遗记》记载,甘夫人出身贫寒,幼时村里会看相的人看了甘夫人的面相后说:“这个女孩长大后必定身份尊贵,地位可以尊贵到皇宫里去居住。”
甘夫人年长后体貌特征变得越来越特别,十八岁时,皮肤白的玉一样,姿态妩媚,容貌美艳。当时刘备担任豫州牧,驻扎在小沛。刘备将甘夫人召到自己的内室纱帐中,然后从屋子外面往里看去,甘夫人就如同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的霜雪一样。
此时有一河南人献给刘备一个三尺高的白玉美人,刘备把玉人放到甘夫人后面,白天和将士们讲说军谋,晚上就抱着甘夫人同时玩弄那个白玉美人,而且常说玉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所以人们常用玉来比喻君子,把白玉雕成人形,难道不可以用来玩吗?甘夫人的皮肤与白玉美人一样洁白润泽,看到的人都分不清哪个是真人,哪个是玉人,那些被刘备宠爱的人不是嫉妒甘夫人的美,而是嫉妒那个玉人。
甘夫人看到刘备这个样子,经常想把这玉人毁掉,于是劝诫刘备说:“当初子罕不把白玉当作宝,《春秋》对其大加赞美。如今吴国和魏国尚未消灭,怎能把这种妖物放在怀里玩呢?荒淫惑乱会产生怀疑,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刘备听到甘夫人这番话,深感惭愧,于是把白玉美人搬走。当时的君子们听说此事,都对甘夫人大加赞赏,他们都议论甘夫人是位“神智妇人”。
历史评价
诸葛亮:“皇思夫人履行脩仁,淑慎其身。”
陈寿《三国志》:“常摄内事。”
史籍记载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
小说形象
刘备住在小沛时,娶甘氏为妻,与糜夫人俱为刘备夫人。后来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保二夫人暂投曹操。关羽寻得刘备下落,带二夫人奔之。甘夫人随刘备至荆州,生下刘禅。后曹操军至,刘备逃走,甘夫人及刘禅走失,为赵云所救。赤壁之战结束后不久,甘夫人去世,周瑜遂定下美人计。
[1]《拾遗记》:至十八,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先主召入帐中。
[2]《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妄。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随先主於荆州,产后主。
[3]甘夫人画像·历代名人图[引用日期-05-03]
[4]《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5]《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6]《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於当阳长阪,于时困逼,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於难。
[7]《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8]《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后卒,葬于南郡。
[9]《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章武二年,追谥皇思夫人,迁葬於蜀,未至而先主殂陨。
[10]《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
[11]《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四·二主妃子传第四》: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履行脩仁,淑慎其身。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嫔妃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大行皇帝存时,笃义垂恩,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飖,特遣使者奉迎。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礼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不忘其亲,所由生也。春秋之义,母以子贵。
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尊号曰恭怀皇后,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尊号曰灵怀皇后。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案谥法,宜曰昭烈皇后。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制曰可。
[12]《拾遗记》:先主甘后,沛人也,生于贱微,里中相者云:“此女后贵,位极宫掖。”及后长而体貌特异,至十八,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先主召入绡帐中,于户外望者,如月下聚雪。河南献玉人高三尺,乃取玉人置后侧,昼则讲说军谋,夕则拥后而玩玉人。常称玉之所贵,德比君子,况为人形而不可玩乎。后与玉人洁白齐润,观者殆相乱惑。嬖宠者非惟嫉于甘后,亦妒于玉人也。后常欲琢毁坏之,乃诫先主曰:“昔子罕不以玉为宝,《春秋》美之。今吴、魏未灭,安以妖玩继怀。凡淫惑生疑,勿复进焉。”先主乃撤玉人像,嬖者皆退。当斯之时,君子议以甘后为神智妇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