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5/29 22:04:00
侗族古堡吴思静摄许多人都说,宋元以前侗族无历史,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唐朝以前,今湘西、贵州一带洞蛮地区是中央王朝的“沿边”,也就是边疆,泛称为“沿边溪洞”。中央政权对这些区域实行羁縻政策,类似于区域自治。这一带历史一直有清晰脉络。唐、宋时今新晃至镇远一带建置有州、县、洞,按当地民族聚居地区的范围,大者称州,小者称县,又小者称之为溪、峒。“溪”、“洞”是当时一级建制。唐宋田氏在这一带设置“竖眼大田溪洞”,直至宋大观元年(公元年)“竖眼大田溪洞”才被废。“竖眼大田溪洞”是了解新晃至镇远一带侗族地区历史过程的一把钥匙。侗族古堡吴思静摄要了解“竖眼大田溪洞”,还需从田氏说起,田氏是洞蛮大姓,代有人才。南北朝时期,洞蛮首领田思鹤看到北周日益强大,便以自己的领地归附朝廷,被朝廷授以义军兵马使,不久在无阳(今镇远)设义军都督府。世代相袭,后来传田宗显、田惟康、田阳明。到唐高祖李渊的武德元年,田维康归附大唐,奉命带兵攻陷江陵,斩叛将肖铣于马下,加授思州都督。其子田阳明同长孙无忌杀敌有功,授都督府大总管。唐永隆元年其孙田克昌率义军占领海阳,黔东遂为田氏世土,授兵马使,置义军兵马司,世袭。由于田氏代代出异オ,势力逐步扩张,占据了整个湘黔川边地。唐长安四年朝廷在镇远置舞州,辖梓姜、峨山(今新晃一带)、渭溪三县,直接管控中原入滇缅的水陆驿道。唐开元二十年,田道元世袭义军兵马使,唐至德二年剿平黄土坡(今施秉)蛮夷,加授思州节度使,改舞州为羁縻州,世袭。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后,田氏蛮酋不再向朝廷称臣纳贡,自称“竖眼大田溪洞”,下辖九溪十八洞,脱离王朝辖治。史书称“没于蛮”。侗族古堡吴思静摄宋朝时,田氏重又归附中央,朝廷仍对田氏实行羁縻政策,认可世袭的“竖眼大田溪洞”,直至宋大观元年(公元年)“竖眼大田溪洞”才更名。田氏世袭其权,其后传田公荣、田载龙、田时丰、田左禹、田凤翔、田承文、田正允、田世儒、田佑恭。直到明朝永乐年间在大万山爆发争夺朱砂矿脉的“砂坑之战”,明成祖朱棣擒拿田琛到京城,改派流官下来,并成立贵州省(贵州布政使司),才结束田氏在湘西黔东的世袭政治。侗族古堡吴思静摄附:竖眼大田溪洞据《镇远府志》记载,“竖眼大田溪洞”有:宛溪洞、老黄洞、平冒洞、小田溪洞、牙溪洞、马院洞、小溪洞、涌溪洞、坪洞、窑头洞、田家洞、焦溪洞、郎洞、木梁洞、石桥洞、上坪地洞、秋溪洞、金清、松明洞、苗度河、铁山洞、坡头洞、荡洞唐洞、烧巴洞、吉洞、中团洞、八弓洞、白虫河、得民洞、清洞、颇洞、木界洞、赤溪洞、石头洞、甫米洞、晓洞、画溪洞、带洞、平陈洞、陂洞、雪洞、偏桥洞、民出洞、翁蓬洞、坪宁洞、上甲洞、平说洞、何家洞、中寨洞、半寨洞、石家洞等,远的秋溪洞,距离县城一百多里,抵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