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邱江陵·重庆万州
编辑/渝夫·天津河东
刘仁毅,重庆巫山人,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第八届“中国医师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首届优秀青年中医、重庆市职业道德十佳道德标兵,重庆市中医药学术师承指导老师。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脑病专委会副会长,世界中医学会中联合会急诊专委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专委会委员。
机缘巧合,渝夫数年前结识爱好业余诗歌创作的刘仁毅兄,相谈甚欢,相处融洽,每次回老家都会择机相聚。尤其让我感动的,莫过于仁毅兄发挥自身特长,经常驱车前往我老家为我年迈的老母亲和岳父岳母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当然,更让人敬佩的,当数年过六旬的仁毅兄依然刻苦钻研传统医学,虽然已经功成名就,仍然拜师学艺。这份对职业的无比尊崇、对专业的精益求精,委实令人动容。
冬意渐浓,阳光正好。今天是个好日子!
仁毅兄请恩师邦本先生到府上做客,先生欣然移步前往。同时还邀请了同门胡江华(中医院副院长)、余宗洋(医院名师)、蔡清明(社会名医)师弟和医专两位高学历美女孙中华、邓礼林师妹陪先生茶叙,刘奉教授(医专科研处长)和我也应邀忝列末座。
邦本先生八十有二,身体硬朗、思维敏捷、满面祥和、口吐珠玑。哪里有学子,哪里就是先生的课堂;哪里有病患,哪里就是先生的医馆。
茶叙罢,酒席开。我突然想到仁毅兄从巫山来万州,就是奔先生膝下而来。提议:仁毅兄今年5月就动议正式拜师,何不趁今天高朋满座、先生心悦神怡,行一个拜师礼?胡院长也帮腔:要得,我们共同见证!于是,我客串了一把:
“邦本先生在上,仁毅敬酒拜师。
第一杯敬老师,老师师心如烛。仁毅43年前考入中医校,就拜在邦本先生门下。老师燃烧自己、照亮后生,为仁毅指路领航,一直是仁毅心中的灯塔。
第二杯敬师傅,师傅师情如海。仁毅65岁后,又回到邦本先生身边。师傅口传心授、耳提面命,给予“大龄”弟子海一样的深情。
第三杯敬先生,先生师恩如山。邦本先生有君子之德、夫子之风。是仁毅的人生导师、执业楷模,对学生恩重如山。”
仁毅兄恭恭敬敬执礼,邦本先生满面春风受礼。
礼成。胡、余先生和两位小师妹分别致辞祝贺,并对邦本先生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席间与余宗洋先生有些交流。余先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跟随邦本先生9年,为人为医都得到郑老真传。敬业而沉静,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只读圣贤书、一心只做圣贤事。对执业行医,有崇高的职业神圣感和荣誉感;对病患有强烈的悯怜之心、恻隐之心。我以为医者就应该做到“内圣外医”。余先生深以为然。
与两个小师妹也有交流。送给她们三句话:一是信仰。对祖国医学要深信不疑,信其道才会献其身。二是珍惜。你们现在师承郑老,真的多年修来的缘分,唐僧千山万水九九八十一难西天拜佛,郑老就是一尊大佛,佛就在你们身边。三是主动。拜师求学,贵在主动学习、主动感悟、主动积累、主动探索。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两位师妹深以为然。(作于年11月14日)
邱江陵,笔名子思、子问。“60男”。重庆市作协会员。教员出身,公职退休。一无所长,只爱笔耕。多项成果获市(省)政府、市教委奖励,在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教学论文二十多篇。多年担任市、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