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明代政治人物张居正逝世四百四十周年忌日。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生于江陵县(今湖北荆州),世称“张江陵”。他担任内阁首辅十年,辅佐万历皇帝,实行一系列改革,使大明王朝一度焕发生机,国库充盈,边境安宁,从而取得了明代相业第一人的地位。然而,年张居正病逝,不仅人亡政息,还遭到万历皇帝抄家,家人中有被逼自杀者,亦有充军流放者,令人叹息。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名作《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曾详细讲述张居正与他的学生万历皇帝的故事,现予以摘编,以飨读者。
《万历十五年》(四十周年纪念版)
一
万历皇帝登极之初,就以他高贵的仪表给了臣僚们深刻的印象。他既为皇帝,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人和他平等。在两位皇太后之外,他所需要尊敬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张居正张先生,另一个是“大伴”冯保。
张居正似乎永远是智慧的象征。他眉目轩朗,长须,而且注意修饰,袍服每天都像崭新的一样折痕分明。他的心智也完全和仪表相一致。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使人无可置疑,颇合于中国古语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张居正故居万历帝的赐书
万历和他的两位母亲对张居正有特殊的尊重,并称之为“元辅张先生”,其原因说来话长。据说在隆庆皇帝去世的时候,首席内阁大学士高拱自以为是先皇的元老重臣,不把新皇帝放在眼里。幸而上天保佑,还有忠臣张居正在;他立即献上奇计,建议采取断然措施解决高拱。张居正在艰危之际保障了皇室的安全,建立了如此的殊勋,其取高拱而代之自属理所当然。
除了担任首揆以外,张居正又兼管万历的教育事务。小皇帝的五个主讲经史的老师、两个教书法的老师和一个侍读,都是他一手任命的。他还编订了讲章作为万历的教科书,有机会还亲自讲授。
张居正、吕调阳撰《帝鉴图说》
《帝鉴图说(全本插图版)》
万历皇帝学习的地方是文华殿。年秋天以后,他每天的功课有三项内容:经书、书法、历史。中午功课完毕,小皇帝在文华殿进午餐。下半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不过他仍然被嘱咐要复习功课,练习书法,默记经史。小皇帝对这种嘱咐丝毫不敢忽视,因为第二天必须背诵今天为他所讲授的经书和历史。如果准备充分,背书如银瓶泻水,张先生就会颂扬天子的圣明;但如果背得结结巴巴或者读出别字,张先生也立即会拿出严师的身分加以质问,使他无地自容。
在这样严厉的督导之下,万历的学习不断取得进步。他被教导说,做皇帝的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敬天法祖。学习的进步更加突出地体现在书法上。慈圣太后和大伴冯保都是书法爱好者,他们对皇帝在这方面的进步时时加以鼓励。万历年方十岁,就能书写径尺以上的大字。有一次,他让张居正和其他官员观看他秉笔挥毫,“纵笔如飞”,一口气写了十八幅大字,写完以后就赏赐给了这些臣子。又有一次,他亲书“弼予一人,永保天命”八个大字赐给张居正。张居正谢恩领受,但在第二天他就启奏皇帝:陛下的书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现在已经不宜在这上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因为书法总是末节小技。自古以来的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像汉成帝、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和宋徽宗、宁宗,他们都是大音乐家、画家、诗人和词人,只因为他们沉湎在艺术之中,以致朝政不修,有的还身受亡国的惨祸。对于这忠心耿耿的进谏,小皇帝自然只能听从。在年之后,他的日课之中就取消了书法而只留下了经史。
万历手迹
物力的节约也在宫内开始。过去一个多世纪,每逢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午门外都有鳌山烟火和新样宫灯,辉煌如同白昼。在张居正的提议之下,这一铺张浪费的项目遂被废止。万历曾想为他的两位母亲修理装潢宫室以表示孝思,张居正却认为各宫院已经十分富丽完美,毋须再加修饰。他又针对万历抱怨宫内妇女只喜欢珠玉玩好一事,称赞万历的节省;还借讲宋仁宗不喜珠饰之事,指出为人主者应当随时注意天下臣民的衣食,至于珠玉玩好,饥不能食,寒不能衣,不值得明君亲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