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2月25日,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唐玄奘携梵文佛经部和各种佛像回到大唐长安。
李世民接见真实的“唐僧”这是距今年的事件,但似乎离我们并不太遥远,这源于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太深入人心,让孙悟空、猪八戒、各路妖怪、观音菩萨、如来佛等人不仅抢了主角“唐僧”的戏份,还把“唐僧”从历史长河中拉近我们。那么,真实的“唐僧”西游记如何呢?对后世又产生哪些深远影响呢?
看真相:唐玄奘何许人也?
玄奘(年~年),本名陈祎(yī),唐代著名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唐玄奘法师真人画像生于隋朝末年,出身名门望族,高祖和曾祖作过北魏的太守,相当于“省部级”干部;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周南(今河南洛阳),算是个“市厅级”官员;父亲陈惠,平时潜心学问,博览经书,曾做江陵的县官,但隋末政治混乱,最后连县官也不做了,隐居治学。
玄奘是陈惠的第四个儿子,幼年就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可惜老天不眷顾,玄奘五岁丧母,10岁丧父,家道中落,11岁那年随兄长陈素来到洛阳,在白马寺出家,这可是中国最早,也是最牛的寺院。
玄奘有良好的儒学根底,天性聪颖好学,记忆力惊人,在佛学世界里,如鱼得水,很快便声名鹊起,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2岁即获“玄奘”法号。
公元年,隋末动乱,16岁的玄奘从洛阳移居长安,随后开始了全国各地“游走”,足迹遍布河南、河北、陕西多地,做起了长达7年的“访问学者”生涯,遍访名师,切磋交流,研读各地佛学典籍。
16岁玄奘开始国内周游7年公元年,23岁的玄奘再回到长安时,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改变,隋炀帝已经嗝屁了,他表兄弟李渊建立的李唐王朝,已经迎来“贞观之治”。
在佛教中,最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玄奘获得三藏法师称号时年仅24岁,此时已“年少成名”,玄奘向当时政府申请“出国留学”。唐太宗正忙着对付突厥,不理会“跨境人员流动”,私自出境被查处还要杀头。
西天取经起初是“一个人的偷渡”就这样被耽误了三年,27岁的玄奘想方设法混入逃难的灾民中偷渡出关,他开始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征程。
解疑惑:为什么往返西天要17年那么久?
古代中国人去印度,可选择走海路或陆路,海路不发达,大多数人只能走陆路。从长安出发,一路往西,经过西域和中亚才能抵达印度。
“西天”只是路途拐点不是目的地27岁的玄奘从长安出发,出玉门关达新疆哈密、吐鲁番、库车等地,过乌兹别克斯坦到阿富汗,入巴基斯坦地区达克什米尔,一路向西,到了西天再折返东南,一路边了解风土人情边传扬佛法,中途大大小小的进退折返,远不止九九八十一难,4年之后才进入中印度。
玄奘“留学”路上走了4年那烂陀寺故址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县的巴尔贡村。在那烂陀,玄奘学习了整整5年,留学期间,他通览佛教经典,还选修了古印度的逻辑学和语言学。
如今那烂陀遗址附近建有玄奘纪念堂,是年周恩来访印时中国捐资30万建的。玄奘到的时候,正是那烂陀寺藏书最丰富的时期,玄奘在这里阅读、通晓了各类经论。
玄奘学成之后,并不满足,离开那烂陀寺在印度诸国云游6年,所到之处,对风土人情和传经心得做详细的记录。
最后又回到寺里,成为“客座教授”,为全寺僧众宣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等经典。
15年后,玄奘渴望返回大唐。此时的玄奘,因为佛学根底坚实,又通过在总部孜孜不倦的进修学习,其学术成就已非常人能及。玄奘道法高远,不仅国王们视他为座上宾,当地高僧也对这位外来僧人礼遇有加。
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有别派高僧前来“踢馆”,戒贤法师希望玄奘来应战,其实就是参加一场辩论赛,专业术语叫辩经。这“辩经”,听起来像是温和的学术讨论,其实残酷性不亚于“武林决斗”,虽是用嘴,胜过用剑,是典型的信仰和地位之争。如果败了,后果很严重。
宏大的经辩场景玄奘经历最大的一场佛学辩论会,参加人数超过,包括18个国王及三千僧众。在那次辩经中玄奘大获全胜,大放异彩!他被大乘和小乘共同推举为“佛学大师”。
作为一个中国“非官方选派留学生”,在佛教的发源地被尊称为一代佛学大师。如此成就,堪称空前绝后,玄奘在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史上,书写了无比璀璨夺目的一页。
在人生巅峰,玄奘萌生了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念头。名声在外之后,回程的行帐规格和待遇自然不同,回程的线路就不像去路那么艰险了,有近路和好路可选,自然也顺畅许多。
看影响:唐玄奘从西天带回了什么?
玄奘归来时,一共带回佛舍利粒、佛像7尊、梵文经书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唐太宗在长安隆重接见玄奘,为其设下译经院,招募了大量学者,带回的舍利、佛像呗送往各寺院一一安置、供奉。
玄奘凭借高深的佛法修为和游历17年积累的语言知识,与众人一起翻译了75部经学典籍,译出了0万字的经文,未因浩繁做任何删减。
玄奘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乃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
关于玄奘西天取经归来,到底带来多大的影响,可能有人会挑战:信佛能让农作物丰收吗?能让卫星上天吗?对!这么直接的影响是不能。就信佛而言,只是一种思想和信仰,但恰恰是思想,囊括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思想家,在社会影响力上排在最前面,其后才是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
玄奘将取经一路的见闻口述成书,由弟子记录,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环境、物产地理、风情习俗、政治文化等。相比于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在时间、空间和领域方面有了更新的开拓,对政治、文化、经济、外交等方面豆具有重大意义。
后来的小说《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途中经历的人和事被改编、虚构和神话,产生了比如“猢狲”、“沙和尚”、“白骨精”等等角色,成就了经典名著,对近代和现代人的影响就更为深远了。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热爱国家、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撰文/萧赟,品读历史今日重要的人和事,以知兴替、明得失,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