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田家双
人世间的别名
埃尘
人间、尘世。汉张衡《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唐白居易《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鸾凤翱翔在寥廓,貂蝉萧洒出埃尘。”宋范成大《西江有单鹄行》:“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尘。”另,尘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唐孟郊《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眼见枝上春,落地成埃尘。”又,地面上。《再生缘》第五八回:“送出仪门登了轿,忙忙的,拦轩一拱到埃尘。”
埃氛
尘埃弥漫的大气,喻污浊的尘世、人间。唐独孤申叔《终南精舍月中闻磬》:“精庐残夜景,天宇灭埃氛。”宋苏轼《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蓬瀛宫阙隔埃氛,帝乐天香似许闻。”明宋濂《西天僧禅师诰》:“不惮山川险阻,直抵中华,冲大碛之埃氛,度流沙之莽苍,其志可谓坚且确矣。”
埃境
犹人间、尘世。北魏《齐郡王祐造像记》:“灵范崇虚,理绝于埃境。”
尘埃
犹人间、尘世。《淮南子·俶真训》:“芒然仿佯于尘埃之外,而消摇于无事之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另,指社会的底层。《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有一个梁夫人,能于尘埃中识拔韩世忠。”又,灰土。《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唐惠能《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尘壒
飞扬的灰土。亦喻指尘世、人间。宋苏辙《御风辞》:“天地肃然,尘壒皆尽。”宋赵抃《题周敦颐濂溪书堂》:“清深远城市,洁净去尘壒。”明李东阳《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东吴有萧子,结发称奇男。昂霄出尘壒,气与虹蜺参。”清姚鼐《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先生为文,高言洁韵,远出尘壒之外。”
尘凡
人间、俗世。宋苏轼《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山前雨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明刘基《仙人洞》:“五云隔断尘凡路,说着人间总不知。”清李渔《蜃中楼》:“若非月窟嫦娥,定是潇湘神女,尘凡世界那有这等姿容?”《红楼梦》第一○三回:“(贾雨村)道:‘学生自蒙……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另,凡人。《宣和遗事》前集:“恩许尘凡时纵步,不知身在五云深。”
尘纷
尘土纷飞。亦指纷乱的尘世、人间。南朝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炎天方埃郁,暑晏阕尘纷。”宋顾逢《石湖山居》:“湖光终日对,且喜绝尘纷。”宋朱熹《寄题咸清精舍清晖堂》:“珍重忘言子,高唱绝尘纷。”宋释斯植《上竺寺》:“闲心寄幽寂,似觉远尘纷。”另,犹尘虑。宋金君卿《留云山居呈长老元禅师》:“我来环走竟朝曛,摆脱缰锁忘尘纷。”
尘海
谓茫茫尘世、人间。宋林式之《念奴娇》:“举世真痴,先生长啸,尘海谁堪与。”明袁宗道《曹元和邀饮灵慧寺同诸公赋》:“骤马出尘海,入门闻午钟。”清曹寅《引镜谢客》:“烟波情亦淡,尘海路常纡。”明李东阳《木斋先生将登舟以诗见寄次韵》:“仄柁欹帆何日定,茫茫尘海正无津。”
尘寰
人间、尘世。唐权德舆《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宋张元干《永遇乐》:“谁人着眼,放神八极,逸想寄尘寰外。”宋京镗《汉宫春》:“看透尘寰,更禅心似水,道力如山。”宋朱敦儒《采桑子》:“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元冯尊师《苏武慢》:“识破尘寰,樊笼跳出,飘荡幸无拘束。”宋汪元量《忆王孙》:“尘寰财色苦相萦,著爱浮华役此身。”
尘间
人间、尘世。唐许棠《秋日陪陆校书游玉泉》:“尘间喧与闷,须向此中逃。”宋连文《凤鹤泉为丁君瑞赋》:“尘间那得清泠水,何似瑶池饮夕晖。”宋范成大《续长恨歌》:“无端却作尘间念,已被仙官圣得知。”元王逢《寄桃浦诸故知即事》:“裁诗寄与多才郎,尘间宠辱要相忘。”明刘基《题美人书红叶图》:“无人解识诗中意,天上尘间总是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宦娘》:“温侧耳倾心,稍稍会其节奏。道人试使弹,点正疏节,曰:‘此尘间已无对矣。’”
尘堀
犹人间、尘世。清魏源《武夷九曲》:“真人驭神气,凡俗恋尘堀。”
尘球
犹人间、尘世。王旡生《中国历代小说史论》:“天僇生既随尘球,历寒暑二十有奇。”
尘区
犹人间、尘世。唐司空图《十会斋文》:“有愿则十方净域,便越尘区。”宋朱熹《作室为焚修之所拟步虚辞》:“愿倾无极光,回驾俯尘区。”宋王洋《游龟峰》:“下彻灵根上太虚,斑分碧落照尘区。”宋徐照《喜翁卷至》:“开裳坐岩石,静僻胜尘区。”宋尤袤《庚子岁除前一日游茅山》:“横前大溪水,於焉限尘区。”明葛高行文《感往昔》:“处奄奄之尘区兮,敢舍志而违经。”
尘壤
犹人间、尘世。唐白居易《闭关》:“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前蜀杜光庭《青城郑瑱尚书本命醮词》:“伏惟少驻鸾骖,下临尘壤,愍其歉迫,假以恩休。”宋朱熹《题周氏溪园·溪亭》:“主人心事远,妙寄尘壤隔。”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另,泥土。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且夫深入九泉之下,长夜罔极,始为蝼蚁之粮,终与尘壤合体。”
尘世
犹言人间、俗世。唐元稹《度门寺》:“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宋苏轼《西江月》:“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宋朱熹《水调歌头》:“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菊,堪插满头归。”宋郭祥正《金山行》:“我泛灵槎出尘世,搜索异境窥神功。”宋陆游《破阵子》:“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元不忽木《点绛唇》:“臣离了九重宫阙,来到这八方宇宙,寻几个诗朋酒友,向尘世外消磨白昼。”《老残游记》第十回:“不但此曲为尘世所无,即此弹法亦山中古调,非外人所知。”
尘市
犹人间、市井。宋仇远《题高房山写山村图卷》:“误落尘市间,读书学干禄。”元沈禧《风入松》:“身居尘市心丘壑,四时将、风月平分。”明王世贞《为刘侍御题清举楼》:“为言尘市无所欢,聊从物外得奇观。”清袁枚《续新齐谐·葛先生》:“自称葛姓,素好读书,厌尘市嚣杂,故隐此僻处。”清梅曾亮《欧氏又一村读书图记》:“从篱落中见行者,疑深山樵渔,不类尘市人。”
尘俗
犹尘世、人间。《晋书·隐逸传·索袭》:“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唐杜荀鹤《题开元寺门阁》:“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老残游记》第九回:“子平道:‘尘俗身体,断不敢在此下榻。’”另,世俗。指日常的礼法习惯等。南朝任昉《王文宪集序》:“时司徒袁粲有高世之度,脱落尘俗。”唐王勃《绵州北亭群公宴序》:“志不屈于王侯,身不绝于尘俗。”又,犹言庸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同尘俗人处,他一样的尘俗;同高雅人处,他又一样的高雅。”
尘土
指人世、尘世。唐沈亚之《送文颖上人游天台》:“莫说人间事,崎岖尘土中。”宋张端义《贵耳集》:“及作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清王韬《淞滨琐话·李延庚》:“安能再履尘土,在热闹场中作生活哉?”另,细小的灰土。《红楼梦》第十七回:“池边两行垂柳,杂以桃杏遮天,无一些尘土。”又,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宋叶适《故大宗丞兼权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铭》:“为人颖迈肃洁,如琅玕玉树,无尘土意。”
尘网
人世、尘世。旧谓人在世间受到种种束缚,如鱼在网,故称尘网。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缰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晋陶潜《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唐王维《普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安得舍尘网,拂衣辞世喧。”《红楼梦》第一一八回:“我们生来已陷溺在贪、嗔、痴、爱中,犹如污泥一般,怎么能跳出这般尘网?”另,沾满灰尘的蛛网。形容环境凄凉。明高启《结客少年场行》:“魏其盛时客满门,自言一一俱衔恩;魏其既罢谁复见?养士堂中尘网遍。”
尘喧
尘世的烦扰。亦指人间、尘世。南朝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刘曰:‘高下未必可定,伊犹沉滞尘喧,共启悟之耳,何高之有?’”唐韦应物《南园》:“顿洒尘喧意,长啸满襟风。”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颀》:“慕神仙,服饵丹砂,期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
尘域
人间、尘世。宋秦观《雨中花》:“皇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尘域。”宋陈造《喜雪》:“或疑天公陋尘域,幻作冰壶供一剧。”元刘祁《归潜志》:“山中露气萧爽,回念尘域,恍如梦间。”元谭处端《酹江月》:“一灵真性,又因何、漾入凡胎尘域。”明周之翰《题疏山》:“道人久何营,白足谢尘域。”
尘浊
犹言人间、尘世。《汉武帝内传》:“此子勤心已久,而不遇良师……是故我发阆宫,暂舍尘浊,既欲坚其仙志,又欲令向化不惑也。”宋贺铸《*鹤楼》:“振裾谢尘浊,与尔方远违。”宋陈著《弟观为众奉里神于丹山僧舍有五绝因趁韵》:“一卷新吟水石香,顿教尘浊变清凉。”
地区
指人间、尘世。唐韩愈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筑炉地区外,积火烧氛氲。”犹大地。汉蔡邕《太傅胡公碑》:“亘地区,充天宇。辚高逵,踵遐武。”《宋书·乐志二》:“中星兆,六宗秩。干宇晏,地区谧。”南朝谢朓《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诗》:“弱龄倦簪履,薄晚忝华奥。闲沃尽地区,山泉谐所好。”
凡间
世间、人间。《敦煌曲子词·内家娇》:“应是降王母仙宫,凡间略现容真。”宋苏轼《洞霄宫》:“上帝高居愍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西游记》第五一回:“这等啊,决不是凡间怪物,定然是天上凶星。”《红楼梦》第一一八回:“至于神仙那一层,更是谎话,谁见过有走到凡间来的神仙呢?”
凡世
人世间。《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菩萨身为七佛师,久证功圆三世佛,亲辞净土来凡世,助我宣扬转法轮。”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俺如今偷临凡世,私下天宫,这其间风弄竹声穿户牖,更那堪月移花影上帘笼。”
凡宇
指尘世、人间。金王喆《三光会合》:“青巾戴取,更衣麻布,得离凡宇,入云霞路。”元王哲《三交会合俗名韵令》:“何必候时数,青巾戴取,更衣麻布。得离凡宇,入云霞路。”
风埃
人世、尘世。指世俗,纷乱的现实社会。《晋书·列女传论》:“驰骛风埃,脱落名教,颓纵忘反,于兹为极。”唐王勃《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释惠远之高居,风埃遂隔。”宋司马光《君贶环溪》:“地胜风埃外,门深花竹间。”另,被风吹起的尘土。宋梅尧臣《和李廷老家会饮》:“车马不畏远,风埃不畏多。”又,指仕宦。《南齐书·王僧虔张绪传赞》:“思曼廉静,自绝风埃。”又,犹风尘。指娼家生活。金元好问《洧川行》:“无端嫁作荡子妇,流落弃掷风埃中。”
风尘
人间、尘世,纷扰的现实生活境界。晋郭璞《游仙诗》:“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唐皇甫冉《送朱逸人》:“虽在风尘里,陶潜身自闲。”清王源《刘处士墓表》:“落落摄敝衣冠,踯躅风尘中。”另,尘土。唐王昌龄《从*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又,喻战乱。唐李端《代村中老人答》:“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又,官场。明唐顺之《题东石草堂图赠*松江》:“松江太守好静者,迹在风尘心在野。”又,俗事。《红楼梦》第一回:“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又,妓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彭海秋》:“仙人已作良媒,君勿以风尘可弃,遂舍念此苦海人。”又,风月场。宋吴曾《能改斋漫录》:“遇一妓,本良家子,失身于风尘,才色俱妙。”
红尘
人间。佛教、道教称人世为红尘。明贾仲名《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绛阙,步瑶台,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红楼梦》第一一七回:“宝玉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另,车马扬起的飞尘。唐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又,繁华之地。唐王建《从*后寄山中友人》:“夜半听鸡梳白发,天明走马入红尘。”
寰瀛
犹人间、尘世。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无妨隐朝市,不必谢寰瀛。”五代齐己《送白处士游峨嵋》:“莫为寰瀛多事在,客星相逐不回休。”另,天下,全世界。唐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又,疆域。唐司马札《古边卒思归》:“汉武在深殿,唯思廓寰瀛。”
劫尘
凡尘、人间。清*宗羲《陈定生先生墓志铭》:“贞元朝士无多,劫尘冷落。”清洪升《长生殿·闻乐》:“药捣长生离刼尘,清妍面目本来真。”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轶事》:“觉当时尚有秋水一泓,兹则尽成平陆,亦劫尘之小变也夫。”另,谓兵火战乱之余烬。元耶律楚材《过沁园有感》:“垣颓月榭经兵火,草没诗碑覆劫尘。”
狂尘
指纷扰的人间、尘世。唐温庭筠《晓仙谣》:“雾盖狂尘亿兆家,世人犹作牵情梦。”另,指纷乱的落花。清金农《邯郸花谢曲为庐江应彤赋》:“劝君收泪莫偷啼,手弄狂尘为破迷。”
浅埃
犹尘埃。比喻社会底层。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叹穷途年少客,一时间命运乖;有一日显威风出浅埃,起风雷变气色。”
区寰
人间、境域、天下。南朝谢灵运《宋武帝诔》:“皇之遁世,屯难方阻,眷此区寰,闵尔沦胥。”《魏书·羊深传》:“使区寰之内,竞务仁义之风;荒散之余,渐知礼乐之用。”唐钱起《裴仆射东亭诗》:“则知真隐逸,未必谢区寰。”宋苏轼《次韵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流散民间刘购得之》:“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区中
人世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迫区中之隘陜兮,舒节出乎北垠。”唐王昌龄《裴六书堂》:“窗下长啸客,区中无遗想。”宋范仲淹《老子犹龙赋》:“圣人之道也,无幽不通,一则致霖雨于天下,一则宣教化于区中。”清魏源《杂诗》:“宁知区中士,中有百年恨。维帝高冥冥,安闻下土怨。”
人代
人间。南朝梁武帝《守护晋宋齐诸陵诏》:“命世兴王,嗣贤传业,声称不朽,人代徂迁。”唐杜甫《三川观水涨二十韵》:“声吹*神下,势阅人代速。”清蒋士铨《一片石·宴阁》:“茫茫人代,何以为情。”清魏源《天台纪游》:“久坐入混沌,冥神失人代。”
人封
人间、尘世。晋道恒《释驳论》:“至于体道神化,超落人封,非可算计而未曾致言,何其*乎?”
人寰
人间、人世。南朝鲍照《舞鹤赋》:“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唐白居易《长恨歌》:“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元无名氏《度柳翠》第四折:“出人寰脱离灾障,拜辞了风流情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近视之,酣睡未醒,酒气犹芳,赭颜醉态,倾绝人寰。”
人境
人间、尘世,人所居止的地方。晋陶潜《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唐白居易《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不与人境接,寺门开向山。”宋葛长庚《贺新郎》:“万树萧森猿啸罢,觉水边、林下非人境。”宋张元干《卜算子》:“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清*鷟来《秋晓行阧山值雨访李庚初炼师》:“前穷断峰口,豁达人境异。”
人区
人居住的地域。指人间。《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绝人区;感应明显,则事出天外。”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序》:“《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代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兼天外。”清顾炎武《将远行作》:“长叹天地间,人区日榛芜。”
人世
人间,人类社会。唐无名氏《郑德璘》:“(水府)俨然第舍,与人世无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曾读过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蹶’,也是人世所有的事。”另,人生。唐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彬州》:“衰老悲人世,驱驰厌甲兵。”《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人世原同一梦……若果夜间富贵,只算半世贫穷。”《红楼梦》第九二回:“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人宇
人间。宋宋祁《常山杨氏有二怪石奇险百状田曹张中行家雒阳》:“由兹落人宇,得用玩奇质。”宋张镃《玉霄花》:“下怜人宇厌凡卉,特许福地生芳条。”清龚自珍《捕蜮》:“厥族有大有小,布满人宇。”
世尘
尘世、人间。唐王昌龄《题朱炼师山房》:“叩齿焚香出世尘,斋坛鸣磬步虚人。”唐李山甫《游侠儿》:“好把雄姿浑世尘,一场闲事莫因循。”五代徐夤《和仆射二十四丈牡丹八韵》:“买取归天上,宁教逐世尘。”《天雨花》第五回:“这般隐弊谁能测,真是天星降世尘。”另,指世俗之事。唐杜甫《别赞上人》:“还为世尘婴,颇带憔悴色。”
世间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遍世间。”晋陶潜《饮酒》:“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唐裴铏《昆仑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曹州孟海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宋陆游《高枕》:“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明袁宏道《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俗表
谓尘世,俗世。南朝朱昭之《难顾道士夷夏论并书》:“初若登天,光被俗表。”宋杨公远《次韵凌义山二首》:“无斧凿痕方造妙,超尘俗表始堪吟。”宋*公度《挽方宋贤》:“平生好尚流俗表,无数交游气概中。”元长筌子《小重山》:“自古高人远市廛,超然离俗表,隐林泉。”
俗尘
人间。唐太宗《谒并州大兴国寺》:“对此留余想,超然离俗尘。”另,世俗人的踪迹。唐李颀《题璇公山池》:“此外俗尘都不染,惟余玄度得相寻。”唐戎昱《寂上人禅房》:“俗尘浮垢闭禅关,百岁身心几日闲。安得此生同草木,无营长在四时间。”
俗间
人间、尘世。《汉书·游侠传·陈遵》:“我放意自恣,浮湛俗间;官爵功名,不减于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唐白居易《西行》:“常闻俗间语,有钱在处乐。”唐王起《赠毛仙翁》:“冰霜肌骨称童年,羽驾何由到俗间。”唐*滔《题王侍御宅内亭子》:“俗间尘外境,郭内宅中亭。”宋陈造《谢程帅袁制使》:“俗间若偪仄,有士能湛浮。”宋刘克庄《念奴娇》:“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宋陆游《书意》:“天上本令星主酒,俗间妄谓世无仙。”
俗界
凡界、尘世。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薛中丞存诚》:“中丞元是须弥山东峰静居院罗汉大德……谪来俗界五十年,年足合归,故来迎耳。非汝辈所知也。”宋张明中《澹轩》:“直把冲虚超俗界,何须刍豢作嘉羞。”《太平广记·卷二百七十九·梦四》:“识达曰:中丞元是须弥山东峰静居院罗汉大德,缘误与天人言,意涉近俗,谪来俗界五十年。”
俗阃
人间、尘世。阃,内室,比喻世间,意在谓其狭小。唐高彦休《阙史·丁约剑解》:“某非碌碌求食者,尚萦俗阃耳。”
俗笼
指人间、尘世。言尘世人为俗事所束缚,如处笼中。唐方干《题睦州乌龙山禅居》:“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唐褚载《句》:“狂歌放饮浑成性,知道逍遥出俗笼。”
俗世
人世间,尘世间。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空中有声,言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笙镛之音,异于俗世也。”唐薛用弱《集异记·赵操》:“操顾其室内,妻妾孤幼,不异俗世。”犹世俗。指当代一般人。明杨慎《读书不求甚解》:“《晋书》云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此语俗世之见,后世不晓也。”
下界
指人间;对天上而言。唐白居易《曲江醉后赠诸亲故》:“中天或有长生药,下界应无不死人。”《西游记》第四回:“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清赵翼《瓯北诗话·高青邱诗》:“独青邱如半天朱霞,映照下界,至今犹光景常新,则其天分不可及也。”另,下凡。《宣和遗事》前集:“此上感得火德星君霹雳大仙下界降生,于西京洛阳县夹马营赵洪恩宅生下个孩儿。”
嚣埃
犹嚣尘,纷扰的尘世。《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魏书·穆崇传》:“役夫既至,兴功有日。今欲徙居永乐,以避嚣埃。”宋宋庠《次韵和次道学士献赠留台吴侍郎洛水泛舟之作》:“岁晚风清洛雾开,有人沿泝避嚣埃。”
嚣尘
指纷扰的尘世、人间。南朝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桥》:“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唐白居易《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独宿仙游寺》:“文略也从牵吏役,质夫何故恋嚣尘?”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清斋浄戒,休作断肠垂泪债;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再生缘》第三回:“已托禅心归净界,还遭俗累涉嚣尘。”另,喧闹扬尘。《左传·昭公三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杨伯峻注:“嚣,喧闹。尘,尘土飞扬。”宋曾巩《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更闻雷远相从乐,世道嚣尘岂可干。”明王錂《春芜记·访友》:“石林精舍嚣尘少,仗尔高朋探寂寥。”
嚣世
指尘世、扰攘的人世。唐陈子昂《送中岳二三真人序》:“羽人长往,去嚣世,走青云。”
嚣涂
犹嚣尘、人间。南朝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四:“太霄何冥冥,灵真时下游,命我嚣涂际,采察云中俦。”
歊尘
犹嚣尘,指人间。宋宋祁《仲夏愆雨稚苗告悴辄按先帝诏书总龙请雨兼祷》:“歊尘坌盖,烈御煽云汉。”宋葛澧《圣宋钱塘赋》:“茹华大夫遗弃歊尘,采撷芳英,穷足力之所暨,遍九垓而周行。”明李东阳《苦热行》:“安得天瓢水一掬,顿洗歊尘三万斛。”
阳世
阳间、人世间。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三耳》:“阴官晋方以事恳上元夫人,不允,闻阳世柳慎善文,遂迫令为表,既而获命。”《西游记》第九一回:“唐王游地府,回生阳世,开设水陆大会,超度阴*。”元徐田臣《杀狗记》:“阳世有钱来买罪,阴司怎生饶得你?”
tianjia田家双:辽宁营口人。著有《撷英拾韵全调词》填遍词谱,凡多个词牌子,多首词。
新浪博客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