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李白和孟浩然的烟花三月
TUhjnbcbe - 2021/3/11 13:39:00
补骨脂素价格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45632.html

华君干林,近期将他所作烟花三月下扬州一文美篇发出,观之欣然。此文文、史、才、情兼具,值得一读。兹于万里山水世界再度刊了,共飨。

烟花三月下扬州华干林

一江南早春,冰河初开,老窖新熟。大唐开元十四年二月,古城金陵一家酒店里高朋满座,笑语喧哗。当垆小姐打扮得娇媚生姿,楚楚动人。因为今天接待的客人很特殊,她特地从酒槽上取来几瓶极品珍珠红请客人品尝。这珍珠红色泽似玉,晶莹剔透,喝到嘴里如珍珠般地圆润。宾主觥筹交错,诗赋答对;诉离情,道别绪,一直喝到圆月西沉,仍不肯散去。宴会嘉宾是年轻的诗人李白。从开元十二年辞别巴蜀故土,寄意远游。他奔锦城,登峨眉,出三峡,入荆门。又游江陵,泛洞庭。一路山光水色,一路诗兴盎然,开元十三年金秋时节到达金陵。金陵,李白向往已久。长江奔腾万里,到此波澜壮阔;钟山帝王之气,在此虎踞龙蟠。李白徜徉在秦淮河畔,徘徊于王谢门前,沉醉于歌台舞榭,结缘与古刹名寺。连秦淮河畔青楼上的歌女,一时都争相传唱李白诗句《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然而,这一切虽是李白喜欢的,但却不是他的人生追求。他追求的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要做宰相,使国家安定,国富民强。显然,在金陵他没找到机会,于是他决定去扬州试试。此刻,金陵友人正为他饯行,李白十分感谢朋友的盛情,趁着酒兴,口吐莲花,为朋友们留下一首《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好一幅当垆姑娘劝酒,金陵少年相送的风情画图。诗罢,李白乘上一叶扁舟往扬州而去。

二扬州,东南都会,繁盛之地。唐王朝的开放气度和治国理念,成就了盛唐帝国的辉煌,同时也成就了有唐三百余年扬州的富庶与繁华。

淮南大都督府设衙于此,名仕重臣镇守于此,富商巨贾云集于此,文人墨客留连于此。扬州,无论是升官还是发财,机会多多。李白当然不是冲着财富来的,他的父亲是巨富,有的是银子。李白追求的是仕途,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从小就有“安社稷,济苍生”的远大理想。但是自隋朝以来,走向仕途、进入官场的唯一通道就是参加科举考试,而李白偏偏没走这条路。有人说,李白不屑于科举考试,他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有人说,是因为李白的“出生问题”,*府不允许他参加高考,于是他郁闷、他呼号:“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但李白是一个不甘于向命运屈服的人,此处路不通,自有通天处。于是他毅然决定“辞亲去国,仗剑远游”,一路寻找机会,走干谒之路。干谒,是古人求仕的一种方式,就是用自己的诗文打动位高权重的名人,以求引荐入仕。扬州是大都督府治所,且担任大都督府的行*长官都是朝廷要员,在这里应该有机会,李白想。

扬州的春天有着特别迷人的风景。从早春的迎春花,仲春的桃李,晚春的芍药.....整整一个春天,都被鲜花簇拥着。隋朝栽种在运河边的垂杨柳,此刻已丰盈婀娜,长条撩人。尤其是这里境内多水,江河湖海在此交汇,春天阳气上升,雾霭蒸腾,在阳光辉映之下,鲜花绿树都被笼罩在一片烟蕴之中。那景象如梦如幻,堪比仙寰。李白在此纵情游览山水,寻访古迹名胜,每到一处,总有诗文喷薄而出。

李白到扬州的消息一传开,整个扬州城轰动了。虽然李白此时仍是一介布衣,但其诗名已广为人知。尤其是文艺界的同仁兴奋无比,大家奔走相告。众人皆都知李白是酒仙,于是纷纷邀请李白参加各种沙龙与聚会。在古运河边,在官署衙门,在勾栏市井,在古寺名刹,到处都能看到李白那飘逸的身影。还有不少人从遥远的外地赶到扬州,为的是一睹李白的迷人风采。有人甚至花光了所有积蓄,到了扬州,连吃饭钱都没了,李白闻知,便慷慨解囊,“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然而,李白此次扬州之行的主要心思却不是观光游览,也不是广交文艺同道。他心里有事,他要见到淮南*要,寻找仕途。

遗憾的是,李白这次真的时机不巧。他来之时,正赶上唐玄宗泰山封禅,这可是举国大事。此前,都督府衙门及各州县官员都忙于准备,封禅结束之后又忙于庆贺。因此,李白的到来,除了文艺界热闹之外,官署衙门反应平平。大半年时间过去了,李白竟然没有见到一个能举荐他的官场要员,这令他十分沮丧。眼看时已入秋,身上所带银子也快花光了。由于季节更换,寒热交替,又感染了风寒。他病卧于旅店中,孤馆清灯,疾病缠身,一种凄凉感涌上心头。不由得想起远在西蜀的双亲,他取出了离家之前母亲送给他的金凤簪,睹物思人,眼眶一热,泪流满腮。想想自己漫游经年,可追寻的人生目标却依然一片渺茫,不禁悲由心起,感自胸来。猛抬头,一轮圆月当空,更令万感齐发。随口即吟成一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写完之后,仍感意犹未尽,又铺纸提笔写下一首《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楚冠怀锺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李白要离开扬州了,大家依依不舍,送行的酒吃了一天又一天。李白十分感谢扬州友人的殷勤,心中的垒块顿时化为乌有,他高举着酒杯放声大笑道: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李白的这次扬州之行,在他一生记忆中特别深刻。过了好些年,他与人谈起,还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唐代三十万金是什么概念?按当时的物价,可购米三十万石。古代一石是今天的一百五十斤,三十万钱可购米四千多万斤,换算成今天的物价标准,约合一亿人民币!

?三离开扬州,李白溯江西行,因盘缠偏紧,沿途风光只能走马观花。加之他又急于要去拜访一个人,这人叫孟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未曾入仕,又被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其诗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清词丽句,李白对孟浩然神交已久。终于来到了鹿门山。鹿门山,相传因东汉光武帝在此梦见神鹿而得名。此处风景优美,名胜众多,“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早已将此处的妙境描绘得如诗如画。更兼有当年躬耕于隆中的诸葛亮拜庞德公为师的传说,这些对李白来说太有吸引力了。李白来时,虽是初冬季节,但冬天的鹿门山,仍然林木繁盛,绿荫蔽天。尤其那满山的桔树,青*相间,果实累累,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诵起了屈原的诗句“青*杂糅,文章烂兮……”。孟浩然就隐居在这一大片桔林中。李白来访,孟浩然自然很高兴,虽然一个是隐者,一个是游侠,但谈到个人命运与理想追求时,却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慨。李白虽有目空一切的狂傲,但对眼前这位与自己相同生肖的老大哥却表现出十分的亲切与敬重。孟浩然也对这位小兄弟充满了兄长般的爱怜。他关切地询问了李白的情况,当得知李白还是单身一人时,孟浩然说:“兄弟,你该有个家了”。于是,在孟浩然等朋友的撮合下,李白在安陆城里成就了他的第一次婚姻,其夫人是前朝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这桩婚事让李白很称心,尽管是入赘许家,但凭借许家的门第,李白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向仕途的跳板。由此,他对孟浩然倍加感激,经常为孟浩然的诗歌点赞,并写过一首《赠孟浩然》赞颂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终于有了家,他那颗驿动的灵*暂时有了一处安放之地。加之许小姐出生名门,通情达理,性格贤淑,新婚燕尔的李白,感觉超好。孟浩然呢,虽然以隐知名,但其实一直都在为功名奋斗,曾经三次入京应试。直至开元二十一年,还在长安求仕,但又无果而返,这才对功名彻底失望。李白则经常前去劝慰。开元二十三年春天的某一天,李白又来看望孟浩然,见孟浩然仍是闷闷不乐,便问道:“大哥去过扬州没?”“扬州还真没有去过”,孟浩然答道。李白说:“扬州值得一游。尤其是这个季节,太棒了!”孟浩然本来心绪不佳,正想找个地方放松一下,又经李白一渲染,于是,便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长江之滨,*鹤楼头,李白为即将远行的孟浩然设酒送行,俩人从午时一直喝到*昏时分,眼见时辰不早,孟浩然便揖别李白,乘上小舟。此刻的长江正顺风顺水,转眼间,小舟便消失在水天深处。而李白倒有些怅然若失了,更兼酒酣诗涌,秀口一开,便成千古绝唱:故人西辞*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这首《*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用阳春三月的美好春色,放舟长江的宽阔场面,目送孤帆远影的动人细节,使后人永远记住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并且也成了历代文人对扬州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描绘。?四仅管李白的这首诗平白如话,但后世人还是对“烟花”一词理解存在歧义。《辞源》(商务印书馆年版),关于“烟花”条有三解,一是雾霭中的花,二是泛指春景,三是指妓女。那么,李白笔下的烟花到底是何种含义呢?我以为,前二者含义兼而有之。其一,雾霭中的花。这既是泛指,也是春天气象特征的准确描述。春天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雾,春色往往笼罩在一片雾霭之中。其二,泛指春景。由于春天万物复苏,百草返青,杨柳露芽,遥看草色似毡,远望柳色如烟。更兼春阳和煦,桃丹梨白,春光烟氲,如诗如画。唐代诗人不止李白一人如此描述春景,如杜甫《清明之二》:“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类似诗句还有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也有人将李白笔下的烟花与“烟花女子”联系起来,因为唐代扬州,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青楼业也很发达,唐代诗人笔下对此不乏渲染。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王建《夜看扬州市》)。更关键的是,李白在开元十四年已在扬州住过大半年时间,凭他那么浪漫的个性,他对扬州的青楼业不会不了解。然而,《*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离别之情,如“故人”“孤帆“”远影”“唯见”“天际”等词都含有淡淡的忧伤。应该说,此时的李白心里想着的是与友人分别之后惆怅,而不会联想到扬州城的烟花柳巷。

?五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已传颂千年,千百年来,扬州这座城市也因李白的这首诗而声名远播。不料,前些年却有人来与扬州“抢风头”。南京有些学者提出,李白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并不是到今天的扬州市,而是到今天的南京。某些专家认为,从东汉末年至唐高祖武德年间,南京城一直被称为扬州,算起来,“扬州”作为南京名称的时间长达四百多年。还有人认为,李白“下扬州”,用的是南朝人殷芸编纂的志怪轶事小说中有关“上扬州”的典故,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而这其中的扬州,就是指现在的南京……那么,李白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扬州,究竟是哪里呢?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扬州这座城市的简历。现在的扬州城,自公元前年吴王夫差开埠,始称“邗”,公元前年改名广陵,南北朝时叫东广州、南兖州、吴州等。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将吴州改为扬州。这是“扬州”作为一个具体城市名称的开始,也是今天扬州市专名“扬州”的开始。大业三年()四月,隋炀帝杨广改扬州为江都郡,治所广陵。直到唐朝建立,于高祖武德二年()四月,唐王朝任命隋朝旧臣陈稜为扬州总管,陈稜受命,仍居江都,至此,江都又复扬州之名。不错,公元年之前的扬州并非今天的扬州市。扬州作为地名,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大禹分九州时代,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其中的扬州指淮水以南、现在浙江省和江苏省等东南沿海的这块广阔的地域,《尚书.禹贡》称“淮海惟扬州”。直到隋朝建立之前,扬州都不是确指某个具体城市,而是一直作为行*区域存在。“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中的“扬州”也是指的一个行*区域,当时治所曾一度在建康,即今天的南京。唐武德三年()和唐武德五年(),丹阳(今南京)还曾两度为扬州行*区域的治所。但至唐高祖武德九年()“迁扬州大都督,移州府及居人自丹阳渡江”(《旧唐书.本传》),“(扬州)治隋江都故郡”(《新唐书》)。至此,扬州之名即为广陵专有。李白生于公元年,《*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于开元二十三年即公元年(也有人说是开元十六年)。此时,扬州作为今天这个城市专有名称已有百余年历史。更重要的是,李白这首诗的题目明明白白写着《*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诗中的*鹤楼并非如南京的专家们所说是用“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典故,而是确指武昌长江边上的名楼*鹤楼,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关于*鹤楼的得名,有多种传说,却偏偏与“骑鹤上扬州”没有半毛钱关系。

?

六开元二十三年春天,一叶扁舟沿长江飘然东下。水上行程多日,孟浩然终于在某一天的*昏时分来到了当时天下第一繁华都市扬州。孟浩然有《问舟子》诗云: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此处的“湾头”正是历史上扬州的茱萸湾。因茱萸湾地处由运河至湖泊的第一道湾口,故又称湾头。比孟浩然稍晚一辈的著名诗人刘长卿,为送女婿往扬州而作的一首诗,是唐人吟咏此处代表作:“渡口发梅花,山中动泉脉。芜城春草生,君作扬州客。半逻莺满树,新年人独还。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孟浩然诗中的“淮里”,则是指扬州是淮河以南*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孟浩然此行,以扬州为中心,在长江两岸来来往往。也许是习惯了隐居生活的他,看不惯扬州的灯红酒绿,或许失意之后的他,心情尚未调整过来,总之,孟浩然是带着情绪上路的。请看他这首《广陵别薛八》: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孟浩然秋天从扬州渡江游览过京口(今镇江)之后,又去了越地(今浙江一带)游览,并留下许多诗篇,其中与扬州有关的作品是《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此行大概有七八个月时间,回到故乡,已经岁暮。而此时,李白正从许家的*治跳板上向京城走去,离皇亲国戚的朋友圈已不遥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白和孟浩然的烟花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