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小六
假期里阻碍我读书和写作的除了加班就是“三国志”了。
光荣公司的三国志游戏已经开发到了第14代,不过我经常在玩的是单机版的“三国志11”,以及老掉牙的“霸王的大陆”和“吞食天地”——对于这些上古游戏你大概不熟悉,这也是我比较怀旧的一个方面。开局我喜欢选择刘备或者人才济济的曹操,却较少用东吴来统一全国。东吴四代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也就陆伯言活得长久一些。他协助吕蒙偷袭关羽取得荆州,因功被孙权封为华亭侯,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再败刘备,改封江陵侯。
这里的华亭侯就是“华亭”之名始见于史志之时(年)。唐天宝十载(年)设置华亭县,元至元十四年(年)升华亭府,次年改华亭府为松江府。元至元二十八年(年),分华亭县东北境置上海县。因此说松江是“上海之根”,是“上海的母体”——追根溯源上海,便离不开这段历史脉络。
上周四天气好,不必去学校,浮生半日闲。放下手中孔夫子网新得一本《松江地名志》,我跟小麦说道:“走不?咱们去爬个小昆山!”这不,因疫情防控非必要不离沪,我的兴致便聚焦于考察华亭可游览之地。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谷水、峰泖。地名云间,水名谷水。松江自古有“九峰三泖”,峰泖之间,自然景观、人文资源丰富,九峰最南即为小昆山。“好啊,那就去看看。”
吃完午饭,我们便打车去小昆山。滴滴司机还问我:“小昆山,真的是一座山吗?”
“是啊。”我说,“这山高度虽然只有54.3米,但山顶有座九峰禅寺,是上海地区唯一一座建在山顶的佛教寺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昆山本名昆山,‘玉出昆冈’之美誉是送给居于此地的晋代文学家陆机、陆云两兄弟的。唐天宝十载(年),江苏省昆山市马鞍山取名为昆山,华亭县的昆山便改称为小昆山了……”
“哇,你知道的可真多。”司机师傅夸我。
这是我最近阅读得来的收获。闲聊间我们便来到小昆山镇的小昆山园南门口售票处了。整个小昆山公园也是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阳光温柔,这里又植被茂盛,空气格外清新。扫码实名制购票,门票6元,工作人员还友情提醒,爬山要小心山路——这山何止不高,在大众眼里可能矮小得都算不上“山”,难道也能道路崎岖吗?整个公园,实际就两条路,一条大路直通山顶的九峰禅寺,为“进口”指示牌所指;另有一条蜿蜒石台小径,也有一块指示牌写着“出口”,可造访二陆草堂和华亭,我们便选择了这条路上山。没走两步,看见路边一块人造石碑,上面为小昆山镇老年登山协会所刻“永攀高峰,健身益寿”。看来,年轻时要“勇”攀,强健体魄,挑战自我,遂登山不止;年老后要“永”攀,勤于锻炼,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再没走几步,便来到二陆草堂。
这平顶式木结构仿古建筑里的两位主人当然是陆机、陆云两兄弟。展厅相连,有些简单的家谱介绍和一些复制品展示。“二陆”父亲是陆抗,祖父是陆逊,都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西晋时期,陆机、陆云文才倾动一时,人称“二陆”。陆机二十作《文赋》,是文学和书法大家,曾任平原内史,又称“陆平原”,其《平复帖》则是我国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陆云六岁便能作文,长大后文名与其兄并列,曾任清河内史,因此又被称为“陆清河”。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便提到,周处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陆机不在,周处遇见了陆云——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二陆草堂后面有一座婉娈亭,取自陆机的诗:“仿佛谷水阳,婉娈昆山阴。”婉娈意为年少美好。明朝文学家、画家陈继儒,29岁时焚儒衣冠,隐居小昆山之南,在此建了婉娈草堂。莫逆之交董其昌前去拜访,为陈继儒所作《婉娈草堂图》,其在中国文人绘画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开启了中国绘画史“董其昌时代”。
略微可惜的是,现在的婉娈亭仿佛“倒闭的茶馆”,二陆草堂也好像疏于管理维护,此地乏人问津,少有游客经过。
继续向山上走去,便会路过“华亭”。与之相邻还有一座不太起眼的“放鹤亭”。早在三国两晋时代,仙鹤已为人们所驯养,“华亭鹤”受人瞩目。“二陆”最终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世说新语》里说到,“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这是陆机罹难时对家乡的怀恋和追忆,也暗含了一种仕途艰险、抽身恨晚的情感在其中。自此,“华亭鹤唳”成为一个成语,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穿过小树林,来到山顶,便是九峰禅寺。原来叫作“泗州塔院”——先有一座慈雨塔而后建寺。慈雨塔建于唐龙朔初年(年),寺院则建于南宋乾道元年(年),为僧心古所建。因唐代有西域僧伽至江南宣教,晚年定居于泗州城,自号泗州和尚,为心古所尊崇,故将寺院取名为泗州塔院,改塔名为泗州塔。清顺治年间,一代高僧旅庵本月从浙江来到松江,任泗州塔院住持。据传,顺治五年(年),因寺院建在山的北坡,考虑出行的方便,旅庵本月在没有动一砖一瓦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将大门和佛像转了°,改寺院为坐南朝北,从而名声大震。入院参观时一观,大雄宝殿果然是面向北的。现在的寺院是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因地处松江九峰之第九峰,故定名为九峰禅寺。
继续向北,绕过寺院,便能寻到二陆读书台和摩崖石刻——“凌云”二字清晰可见,但苏东坡的“夕阳在山”就比较模糊了。北面一条小路通向小昆山园的北门,估计极少有人从这里上山,此路此门均已荒弃,大门锁死,并从外封刷成一面白墙,离开景区不得不复回南门那唯一出入口。但在山上,站在摩崖石刻下,我和小麦已能望见北门外的小昆山耶稣堂顶的十字架,于是又有了继续打卡这下一处“景点”的想法。
欢快地下了山,出小昆山园,沿公园围墙向东走到佘天昆公路,再一路往北走十分钟,便能看到一片菜园和紫罗兰色外墙的教堂了。清光绪三十年(年),美国圣公会派传教士麦甘霖同中国会长牧师唐青云到小昆山传道,同时购买当地民房,作为礼拜堂兼会长住宅,男女小学及宿舍。民国五年(年),上海基督教圣公会拨款,建圣公会信义堂,这是当时美国圣公会在松江地区唯一的传教场所。年重建,新堂名为昆冈耶稣堂,年改名小昆山耶稣堂。因疫情防控需要,最近暂停了聚会活动。
继续沿着佘天昆公路漫步,拐到走马塘,不知疲倦地慢慢就走到了横云山。我一直跟小麦说,佘天昆公路是松江最美的公路,没有之一,尤其春天的时候,特别适宜骑行。横云山脚下,走马塘前的横山村真有世外桃源的派头。一座东北—西南向横卧的山,在唐天宝六载(年)加上了“云”字,便是为纪念陆云而更名;在其北面,紧挨着天马山还有机山,那便是陆机的山了。两座山长期封山育林而不为游客开放。小昆山、横云山、机山、天马山,加上今天上海人熟悉的佘山、辰山,已识得云间六座山了。于我而言,松江九峰,还有薛山、厍公山和凤凰山待考。若把九看作约数,则钟贾山和北竿山也得列入。
我们在村口坐上一辆经过的松江67路公交车,在森林公园站换乘了33路,便到大学城了,那是和自然之山水截然不同的世界。新春佳节,期望多一些好天气和好心情,没事去趟小昆山吧——现在我终于可以安心地玩一把三国志了。
写这篇文章时,这些书中的资料给予了很多支持,真是越读越有趣,在此一并推荐:《松江地名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华亭旧闻》(方志出版社)、《图说松江》(香港儒商出版社)、《上海松江宗教地图》(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松江建筑地图》(同济大学出版社)
/02/10
唐小六80后
大学教师资深驴友
一个雪山控的文艺青年终于——终于变成文艺中年了……
拙作有《阅读与旅行——身体和灵*诗意地栖居》《你注定会看见的风景》《雪域驴行十日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