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其条件除了企业的历史沿革、产品的开发创新、师徒的延续传承等和‘老字号企业’基本相同外,它更强调酿造技艺的独特、久远、传承、发展及保护。而这恰恰也是我们虎桥牌红粮液的优势和特色。”虎桥酒庄负责人李光华欣慰地说。
弥市镇原隶属江陵县,而古江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城历史长达多年。据《江陵县志》记载,弥市建集镇距今也有多年历史。李光华介绍说,虎桥酒庄的酿酒历史,根据传说可追溯到楚时代的卞和记作坊,而有记载和遗址可查的也有上千年历史。如《江陵县乡土志》中的记载和现今弥市镇合兴村存有的元代卞家烧坊遗址便可佐证。清朝中期卞和后人在弥陀寺开办卞和记烧坊,以传统技艺手工酿造荞麦酒。新中国成立后,在卞和记烧坊基础上组建地方国营江陵县曲酒厂,一直演变到如今湖北红粮液酒业有限公司虎桥酒庄,荞麦酒传统酿造技艺得以继承下来。其中酿造车间部分酿造工具、地窖就是从晚清年间延续而来,如窖池就是用晚清年间弥陀寺卞家砖厂烧制的青砖砌筑而成。酿造器具主要有:曲模、晾曲场、木扒梳、木掀、木叉子、木桶、石甑桶、陶坛、竹编、竹篓、簸箕、木瓢、泥窖、甑锅等一大批传统工具。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早在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酿酒的历史。李光华说:“虎桥牌红粮液”的酿造特色是,原酒选用的是当地生产的优质糯红高粱、红小麦或精选荞麦为原料,使用独有的“虎子井”水,沿用卞和楚传酿酒传统手工技艺,运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和秘制的“红粮液”红酒曲,采用大曲(麦曲)小曲(米曲)作为糖化发酵剂,经过原料糊化、培菌糖化、入池发酵、蒸馏等四个阶段主要工艺流程,并要经过挑选原料→浸泡→初蒸→焖水→复蒸→出甑摊凉→加曲→培菌→加配糟→入池发酵→蒸馏等多道工序精心酿制而成。每一步都严格遵守荞麦酒传统酿造工艺所需的时间、温度、水分,以工匠精神酿造每一滴荞麦酒。
提到红粮液产品的价值,李光华从三个方面侃侃而谈:一是情感价值。我国是礼仪之邦,千百年来,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饮食文化。请客吃饭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请客时必须以酒款待客人。以酒桌为平台,以菜肴、酒水为载体,在推杯换盏过程中,借助酒、菜、饭食和语言,使得宾主双方充分表达彼此的情意,实现人际情感沟通增进的交融。
二是药用价值。“红粮液”的大、小酒曲配有二十多味中药材,有愉悦的药香味道。“红粮液”酒不添加酒精、香料,属清香型优质白酒。其酒质醇厚、清澈透明、诸味融合、香气芬芳,不仅具有入口甘润、落口甜绵、爽醇回味、绵味悠长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大曲的浓郁芬香、小曲的绵甜柔和的独特风格。饮后不口干、不上头、醒酒快。适当饮用红粮液酒,有消除疲劳、开胃消食、驱除寒冷、促进新陈代谢、舒筋活血等作用,彰显出中国酒文化的精华,是现代人宴英杰、敬才俊、祝卓者的宴请用酒。
三是品牌价值。“虎桥牌红粮液酒”因其传统手工酿造,量小纯正而显得珍贵,扬名国内外,斩获国内外奖项10余项,拥有忠诚的消费群体。其主要产品有“虎桥牌红粮液璞玉美酒”系列;“虎桥牌红粮液喜宴酒”系列;“虎桥牌红粮液荞麦酒”系列;“虎桥牌红粮液虎桥酒庄酒”系列。
“红粮液”酒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酿制技艺,形成其情感、药用和品牌价值,诠释了其传统、清香、美味的基因和品质。
“红粮液酒业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对传统酿造技艺的传承,主要是沿袭师带徒、心口相传的方式进行。第三代继承人、酿造大师王继义上继承师爷蒋昌平、师傅王洪海的衣钵,下传授*、李阳等徒子徒孙真经,从一九七五年沿至今日,传统酿造,从未间断。随着机械化的普及,传统酿造已经逐渐被半自动化所替代,在荆州地区能够坚持以传统酿造技艺酿造荞麦酒的企业已寥寥无几。老匠人保持纯手工酿造的技艺面临着逐渐消失的濒危境况,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第四代传人李光华感慨地说。
如何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这些珍贵遗产?红粮液酒业已开始行动。李光华说,组建由专家指导的市、区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参加的《虎桥牌荞麦酒传统酿造技艺》保护领导小组。收集到大量有关《虎桥牌荞麦酒传统酿造技艺》的资料和实物(音频、视频、图片)等,建立了电子数据库,完整地保存了资料。组建了《虎桥牌荞麦酒传统酿造技艺》工作专班,继续深入民间广泛地普查、补录、收集有关资料。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传统白酒酿造技艺的收集、整理,并录入数据库保存。深入开展全方位的学术研究工作,在5年内出版一本《虎桥牌荞麦酒传统酿造技艺》专著,组织一次《虎桥牌荞麦酒传统酿造技艺》研讨会。培养新一代虎桥牌荞麦酒传统酿造制作传承人,每年组织两到三次培训班,新增7~12个传统白酒酿造制作技师。通过红粮液酒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