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5月12日,是第十三个防灾减灾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我园教师在全园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Part一
防灾减灾,从一部法律说起
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有何法律规定?
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年12月29日通过,自年3月1日起施行。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年5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它主要调整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防震减灾法》与公民有何关系?
制定和实施《防震减灾法》的根本目的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的贯彻实施与每个公民有关。
《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公民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中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对公民的规定主要有:任何个人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任何个人不得侵占、毁损、拆除或者擅自移动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任何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地震预报意见及评审结果;国家鼓励个人参加地震灾害保险。
除了上述与公民直接有关的条文外,更多的是规范*府、*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为的条文。如果*府,*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按照《防震减灾法》规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可有效地提高我国防震减灾整体能力,达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地震灾害分为几级?关于地震灾害的预防有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具体分级标准按照国务院规定执行。
同时,关于地震灾害预防,《防震减灾法》做了以下规定:一是完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二是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三是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四是规定县级*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Part二
防灾减灾小贴士
地震篇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防汛篇
台风篇
防雷击灾害篇
①留在室内,关好门窗。
②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
③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④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防泥石流篇
Part三
预防灾害儿歌
我园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