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列宁斯大林与中国下卷27
TUhjnbcbe - 2021/6/18 20:13:00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index.html
第四十章//半岛烽烟牵动世界(续2)贸然南下年6月的某一天,朝鲜半岛 韩国一则,一个头戴礼帽的美国人手持高倍望远镜朝北频频观察,身边站着韩国总统李承晚和*方一众高官。他们一边观察,一边交谈。这个美国人就是时任国务院特别顾问杜勒斯,他作为总统特使于18日至20日前往韩国访问,考察朝鲜半岛局势。此时,李承晚正积极开展对美外交,寻求美国对其安全保护的承诺以及进行*事援助,故亲自陪同杜勒斯视察 。杜勒斯在 附近用高倍望远镜进行观察的举动,引起了北朝鲜的强烈不满,他们指控美国与南朝鲜密谋发动对朝鲜进攻。其实,由于 附近的*事冲突多为韩*所挑起,杜勒斯此行还有约束韩国李承晚*队的意思。金日成此时已做好了攻打南边的准备,正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起了南进战役。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广播中传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指责南朝鲜李承晚*府在美国操纵下,突然武装侵犯 以北地区,朝鲜人民*已奋起反击,要把卖国贼李承晚的挑衅如暴风骤雨般打下去。凌晨4时,数百门各种口径的火炮突然发出怒吼,韩*阵地顿成一片火海,十多万朝*跃出战壕,越过 ,向韩国发动全面进攻。朝鲜内战爆发!开战后,经过充分准备的朝*主力分为4路,势如破竹地迅速南下:第1路攻翁津半岛,第2路攻开城,第3路攻春川,皆以苏式T-34坦克为先导;第4路是两栖部队,沿东海岸线南下,在江陵地区登陆。6月25日上午,金日成主持召开内阁紧急会议,讨论战争局势。他当然不会承认是自己命令人民*首先向南方发起攻击,而是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给美国和南朝鲜当局。金日成要求人民*“立即发动决定性的反击,去消灭侵略者”,全国转入战时体制,组织和动员一切力量夺取战争的胜利。6月26日,金日成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府名义,发表告朝鲜人民书,提出了击溃敌人、统一朝鲜的任务。同一天,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发布命令,任命金日成、朴宪永、洪命熹、金策、崔庸健、朴一禹、郑准泽等7人组成*事委员会,金日成为委员长,国家一切权力集中于*事委员会。随后又颁布了战时动员令,任命金日成为人民*最高司令官。一度被美国*事顾问称为“亚洲之雄”的韩国*队,在朝*的猛烈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迅速土崩瓦解。大肆叫嚣“武力统一”的李承晚也惊慌失措,带上几名高级幕僚仓皇逃离汉城,在大田设立临时*府。韩国陆*总部也丢下部队,撤往始兴。失去统一指挥的韩*各自为战,毫无斗志,纷纷南逃。过激反应对于北朝鲜突然南下进攻韩国,不管是美国总统杜鲁门还是驻日盟*最高司令 ,都感到非常震惊且毫无准备。对北朝鲜如此重大的*事行动,难道美国的情报部门没有一点觉察吗?非也。恰恰相反,中情局的多份情报已经显示北朝鲜正在积极准备开战。比如最近的一份是6月20日,中情局在这份报告中说,根据朝鲜内线所提供的情报,北朝鲜有能力随时对南方发起进攻。美国总统杜鲁门、国务卿以及国防部长都收到了这份报告。 在东京的情报部门也向他汇报了有关北朝鲜在边境线上的*事活动,以及武器储备和部队集结情况。然而,华盛顿的*治和*事领导决策圈都认为, 附近南北方的频频摩擦已成常态,没有苏联的决定,北朝鲜不可能发动对南方的大规模进攻,而进攻将成为世界大战的序曲,斯大林不敢走出这一步。因而把这些份报告扔到了一边。美国助理国务卿腊斯克6月21日在外交事务委员会上还声称:“看不到任何关于北朝鲜会对南朝鲜发动大规模战争并占领南部的迹象。”然而,进攻就发生在4天之后。战争爆发的消息通过各国驻韩国的大使和记者很快传遍了世界。美国驻韩国大使约翰·穆乔于6月24日22点26分(美国东部时间,下同)将一纸电报拍至国务院。美国*府作出的第一个判断是,朝鲜*队越过 的行动,是苏联为首的共产*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进攻的序幕,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正是这一战略误判,导致此后美国*府的一系列过激反应。美国国务卿艾奇逊马上将情况通报给联合国秘书长、挪威人特里格韦·赖伊。这使赖伊想起了二战时期希特勒的威瑟演习作战,担心这将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朝鲜内战爆发时,美国当地时间是6月24日,星期六。正值周末,美国许多*府官员都在度假或外出。杜鲁门总统也在密苏里州独立城度周末,他已经收到了国务院的初步报告,但还是按照原定的休假计划,去了他兄弟维维安的农场,出席晚上举行的家宴。杜鲁门第二天中午前返回了独立城的家中,他估摸着国务卿艾奇逊会来电话。果然,中午12点35分,杜鲁门接到了艾奇逊在马里兰州打来的电话,建议他尽快返回华盛顿。联合国秘书长赖伊说服安理会,在25日下午2点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与此同时,1点57分,“独立号”总统坐机从堪萨斯城机场起飞。在舒适的总统专机上,杜鲁门眺望着舷窗外如棉絮般的白云,心情并不平静。二战后,法国、意大利共产*力量相当强大,在欧洲核心区,左翼思想深得人心。年斯大林成立欧洲9国共产*和工人*情报局,法国、意大利共产*也在其中。从美国到欧洲,当*者都非常担心“共产主义有占领西欧的危险”。现在北朝鲜公然挑起吞并韩国的战争,说明这种危险已经蔓延到亚洲。在杜鲁门看来,肯定是苏联唆使朝鲜跨过 进攻韩国。如果自由世界不对共产主义的挑战做出干预与回应,共产*一旦在朝鲜成功,他们在其它地方也会这样干,比如在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再说了,如果美国对朝鲜入侵的行为置之不理,曾对朝鲜长期实行殖民统治的日本,就会产生易遭攻击感,会使一部分人更有理由认为,日本与美国结盟,并不能保证免遭苏联侵略。相反,美国对韩国进行迅速、果断的支持,可以消除日本人对他们自身命运的疑虑,从而增加日本接受美国保护的安全感。何况日本的工业潜力对美国又极为重要呢。总之,由苏联支持北朝鲜发起的对韩国的侵略若取得成功,将对美国在西欧的声誉造成重大破坏,也会导致欧洲人对美国的实力与意志产生深深的怀疑,更使韩国、日本这些亚洲盟国失望。杜鲁门如此展望世界,使他在飞返华盛顿的途中,就已经倾向于进行干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杜鲁门把财*部长约翰·斯奈德请到他的包舱,商量一旦局势严重,财*部将要采取的措施。两人同意重新制定下一年度预算方案,斯奈德建议:“如果情况严重,我们应当着手研究目前的税额要增加多少,以确立哪些新的税收项目。”杜鲁门表示同意,说:“要极为小心谨慎,避免出现过于庞大的财*赤字。”飞行途中,杜鲁门发出电报,要求艾奇逊及*方高官和外交顾问当晚在离白宫不远的布莱尔大厦(国宾馆)举行战略会议。此时白宫正在装修,杜鲁门一家暂时居住在布莱尔大厦。美国的国家机器运作也是够迅速的。在杜鲁门返回华盛顿之前,艾奇逊已经召集国务院与*方的主要负责人开会。艾奇逊认为,北朝鲜的进攻,是在明目张胆地挑战美国的国际地位。美国是大韩民国的保护者,而韩国这一地区对日本的安全又非常重要,因此必须使用武力作出回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也主张采取坚决措施,介入朝鲜内战。他认为,为了抵抗苏联的侵略,美国必须在某个地方划一条界线,而朝鲜的行为“提供了理想的时机和地点”。经过商议,他们同意美国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以表明自己的立场,而且通过了具体的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建议:立即向韩国*队提供武器装备;派遣美国空*保护在韩国的美国公民安全撤离;命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战争扩大到该地区;增加对印度支那地区反共产主义力量的*事援助。会议一结束,参联会先斩后奏,在没有经过总统批准的情况下,将计划通知了 。 更是斩而不奏,已经将计划中的一项——向韩国提供*事装备付诸实施了。在杜鲁门飞抵华盛顿时,安理会正在纽约成功湖畔召开紧急会议(第次会议)。朝鲜和韩国当时都不是联合国成员。美国代表提议请韩国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观察员张勉出席会议,这一要求获得了批准;南斯拉夫代表则要求让朝鲜外交官也出席会议,但遭到否决。张勉在会上宣读了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声明,称这是一场侵略战争,是一次灭绝人性的罪行。联合国在韩国的建国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有责任协助他的国家对抗侵略。引人注目的是,苏联代表缺席了安理会会议。在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之前,美国*府一直担心苏联代表会重返安理会。正如美国代表罗斯所说:“很明显,如果苏联代表参加会议并使用否决权,任何有实际意义的决议都不会通过。”但是,苏联代表却没有出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会议之前,苏联第一副外长葛罗米柯请示斯大林,是否让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雅可夫·马立克回安理会参加会议。从年1月起,苏联就一直抵制安理会会议,其理由是安理会拒绝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以联合国会员国的合法地位。葛罗米柯认为,马立克应当返回安理会,以阻止通过任何对朝鲜和苏联不利的决议。但斯大林断然拒绝:“我认为,苏联代表不应该参加安理会会议。”葛罗米柯提醒斯大林说:“在我们的代表缺席安理会的情况下,任何决议都可能会被通过,甚至是以‘联合国*’的名义,把其他国家的*队派往韩国。”斯大林仍不为所动,他甚至亲自向葛罗米柯口述了给马立克的不得参加安理会会议的指示。苏联代表拒绝出席安理会,美国正求之不得。经过几个小时辩论,只对美国起草的决议案修改了个别措辞,如不赞成用“侵略”一词后,安理会的11个成员国,以9票赞成,零票反对(苏联缺席,南斯拉夫弃权)通过了第82()号决议。决议谴责“北朝鲜对大韩民国发动的武装进攻,构成了对和平的破坏”,“要求立刻停止敌对行动,促请北朝鲜当局立即将其*队撤至北纬三十八度”。还要求联合国所有成员国支持联合国组织实施这一决议。但几乎没有什么人相信北朝鲜会理睬这项决议。有13位负责全国*事和外交的高级官员参加了星期日晚杜鲁门召集的会议,他们是:艾奇逊和他的几个主要助手,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陆*部长弗兰·佩斯,海*部长弗兰西斯·马修斯,空*部长托马斯·芬勒特,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及其他3名联席会议成员。会议开始后,首先是艾奇逊根据美国驻汉城大使穆乔通报的情况,汇报了朝鲜局势。艾奇逊还在他的发言中说,国务院已经通过外交途径向苏联发出照会,要求苏联尽力说服北朝鲜从 以南撤回*队。汇报完毕,杜鲁门要求艾奇逊提出国务院和国防部的建议——老大总是不急于表态。随后,艾奇逊谈了当天早些时候在国务院和*方召开的会议上,他们所起草的行动计划方案。方案提出了3项建议:(一)授权 向韩国运送*援计划以外的武器和其他装备;(二)动用空*掩护美国妇女和儿童撤退,对企图阻扰撤退的一切北朝鲜飞机和坦克进行还击;(三)命令第七舰队从菲律宾向北移动,以防止中国共产*人进攻台湾,同时劝阻国民*人不要采取任何针对大陆的行动。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与会者认为,美国不能放弃对韩国的帮助。但美国出面援助韩国,苏联会不会介入到战争中?他们认为,在美、苏*事力量对比中,美国占有太大的优势,苏联不敢动。于是大家一致同意行动方案。杜鲁门决定采纳国务院和国防部的建议,指示三*参谋长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一旦联合国那边搞定出兵程序,即命令美国*队赶赴韩国。杜鲁门还命令驻扎在菲律宾的第七舰队立即启程北上,但在该舰队到达指定区域之前,暂不发表任何声明。他还要求 派出一个调查组前往韩国,对援助的方式和怎样使用远东的美*力量作出第一手评估。总之,华盛顿的要员们尽管还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他们断定,这是莫斯科精心策划的一次行动,这种*事行动很可能还会在台湾海峡、越南、缅甸和马来西亚出现。如果美国不采取坚决的手段予以惩罚,就会发生连锁反应,就可能导致整个美国远东防线的崩溃。就这样,匆忙召开的这次会议,产生了许多影响二战后世界格局的严重后果!与此同时,在朝鲜前线,韩*节节败退,朝*逼近汉城。这一消息令华盛顿感到震惊和沮丧。 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说,北朝鲜的坦克正进入汉城近郊,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助,韩国很快就会崩溃。年6月28日,朝*攻占汉城。韩国大使哭丧着脸把李承晚总统求救电报呈交给杜鲁门。杜鲁门安慰了这位几乎要崩溃的大使:只要坚持,勇敢地捍卫自由和民主,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你们的。当天晚上9时,原班人马再次汇集到布莱尔大厦开会,与会者个个脸色阴沉,气氛凝重。他们几乎一致认为韩国*队已全面溃败,重新振作起来的希望很渺茫。杜鲁门甚至感觉受到了巨大的挫折,在过去的5年中,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但现在它发生了,“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去帮助韩国”!在听取了与会者的意见后,杜鲁门决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动用美国远东的海、空*力量支援韩国,但只能在 以南采取行动;增加对在菲律宾和印度支那反共产主义力量的*事援助;命令已经北上的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会议还决定建议联合国在第二天上午召开安理会,并在会上提出一个新的决议案,号召会员国给韩国提供援助。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杜鲁门下令美*采取*事行动时,联合国安理会尚未开会通过所谓“支援韩国”的决议案,他更没有事先征得美国国会的同意。可以说,杜鲁门*府此时在朝鲜半岛采取的*事行动是不合法的。然而,这种情况不到一天就改变了。27日上午,杜鲁门率国务院的主要官员与15位国会领袖举行会谈。总统通报了他向韩国提供海、空*支持以及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的决定。总统还向国会领袖们保证,会向他们及时通报朝鲜行动的进展情况。杜鲁门原以为要费些口水才能说服这些人,没想到出乎意料地顺利,国会领袖一致同意总统采取的行动。甚至连共和*(杜鲁门属民主*)的批评家离开会议室时,也对杜鲁门大加赞赏,声称“干得真漂亮”。下午,共和*领袖杜威也表态支持。同一天,鉴于北朝鲜对第82号决议案置之不理,安理会再次召开会议,以7票对1票(南斯拉夫)通过了第83()号决议:“建议联合国各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武装进攻及恢复该地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虽然朝鲜半岛被人为地分裂成两个国家,但本质上还是朝鲜民族自己内部的事情,何况这两个国家都不是联合国成员,即并没有得到联合国的真正承认。安理会却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之事件”的明确规定,干涉朝鲜内战。这就为美国在朝鲜采取*事行动披上了合法外衣,从而改变了朝鲜半岛冲突的性质,由半岛内战升级为一场国际性战争。隔离台湾与国会领袖们会谈结束后,杜鲁门向新闻界发表声明,声称北朝鲜拒不遵守6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拒绝将*队撤回 以北,他“已命令美国海*和空*部队向韩国*府*提供保护和支持。”并宣布“台湾地位未定”,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鉴于共产**队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到太平洋区域的安全,并威胁到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我已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作为这一行动的必然结果,我也会呼吁台湾的中国*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作战行动。第七舰队将确保做到这一点。至于台湾将来的地位问题,必须等到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得以恢复,日本问题得到和平解决才能予以确定,或者由联合国来考虑。6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的9艘舰船,包括6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1艘运输舰进入台湾海峡巡弋。美国第7舰队在台湾海峡游弋这确实有点令人匪夷所思,南北朝鲜自己打起来,关中国什么事呢?美国却把它与台湾问题挂钩,干涉中国内*。城门刚失火,就已殃及池鱼!杜鲁门的这个决定,违背了美国*府的公开承诺:“台湾从历史和地理上看,是中国的一部分”(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声明);“美国无意在福摩萨(台湾)获得特别权力或建设建设*事设施,美国也不拟用武装力量干涉现在的局势,美国*府不会卷入中国的内部冲突”(年1月5日杜鲁门讲话)。朝鲜发生内战,却首先把中国视为敌国的行为,让新中国的领袖们莫名其妙,而且极其愤怒。你山姆大叔居然把我们当透明!这种轻视中国,不尊重中国应有地位的作为,为后来中、美在朝鲜战场上的直接对抗埋下了伏笔。美国把第七舰队摆到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这不是突然改变了对华*策吗?其实不然。年1月5日杜鲁门发表“弃蒋弃台”的声明后,引起了国会中部分共和*议员的强烈不满和对华*策新一轮的攻击。他们极力主张继续支持蒋介石,出动海*保护台湾,或者在联合国托管的名义下占领台湾。共和*右翼“援蒋保台”的主张与麦卡锡主义沆瀣一气,形成了一种极端反共的恐怖氛围。“楔子”战略的失败和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对美国态度逐渐强硬,也使得杜鲁门*府面临“已丢失中国大陆,不能再失去台湾”的压力,一些主张弃台的人趋向退缩和妥协。而年4月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的出台,更为加剧这种氛围和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文件指出,当前世界的权力已日益集中在美、苏两个中心。美国必须承担起领导自由世界的责任,在自由世界迅速增加*治、经济和*事力量,以便遏制苏联的扩张,并在必要时挫败苏联或苏联指挥下的侵略活动。美国的这一战略调整,立即在对华*策的核心问题——即台湾问题上反映出来,对台*策出现了逆转。从5月份开始,*方重新评估了美国的对台*策。国防部长约翰逊认为:美国应当尽一切努力保持台湾不落入中共之手,即使需要动用*事力量也在所不惜。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中共*府控制台湾海峡的周围海域,将会对美国在日本、琉球群岛、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利益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建议美国应尽量防止中共对台湾的控制,因为一个非共产*的台湾*权对美国*事安全利益是极具价值的。与此同时,国务院内部对台*策也开始出现分歧。国务院特别顾问、共和*人杜勒斯和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分别向国务卿艾奇逊提交了备忘录,要求美国*府在东亚采取强硬立场,使台湾中立化,既不让共产*接管台湾,也不把台湾当作进攻大陆的基地。杜勒斯与腊斯克备忘录的提出,表明美国决策层中“保台护蒋”的主张渐占上风。至6月中旬,美国对台湾的*策已经完全转向,国务院、国防部、参联会和白宫都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具体建议。只不过朝鲜内战的爆发,为美国宣布其新的台湾*策提供了机会和借口。6月25日清晨,蒋介石的秘书沈昌焕叫醒他,报告说蒋经国带来重要消息。老蒋匆匆穿好衣服,进入书房。蒋经国报告说,朝鲜内战突然爆发,北朝鲜步兵和装甲部队已经越过 。当天晚上10点,国民*府驻韩国大使邵毓麟发来了首封电报,蒋介石才进一步了解了战况:在金日成的突然袭击面前,李承晚已节节败退,开始向美国求救。 的爆发,令蒋介石望眼欲穿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似乎已露端倪。“真乃天助我也,台湾有救了!”一年前,老蒋曾把不到40岁、被称为“外交奇才”的邵毓麟召到总统官邸,向他问计朝鲜半岛局势。邵毓麟对国际形势及朝鲜半岛局势发展的分析丝丝入扣,预料南北朝鲜必有一战,台湾作为国民*退却之地也将因此转危为安,这使蒋介石看到了一线生机。他天天祈盼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发生,却终于盼来了朝鲜内战的爆发。老蒋判断,美国肯定会插手朝鲜内战,这样一来,说不定就会演变成新的世界大战。邵毓麟在电报中详细分析了 对台湾的利害关系,使老蒋大受鼓舞。韩战对于台湾,更是只有百利而无一弊。我们面临的中共*事威胁,以及友邦美国遗弃我,与承认匪伪的外交危机,已因韩战爆发而局势大变,露出一线转机。中韩休戚与共,今后韩战发展如果有利南韩,也必有利我方。如果韩战演变成美俄世界大战,不仅南北韩必然统一,我们还可能由鸭绿江而东北重返中国大陆。如果韩战进展不幸而不利南韩,也势必因此而提高美国及自由国家的警觉,加紧援韩决不致令国际共*渡海进攻台湾了。朝鲜内战的爆发,让台湾国民*当局坐收渔利。由于美国第7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屏护,国民*得以渡过难关,起死回生,在台湾偏安一隅,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台湾,送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年,随着人民解放*横渡长江,到年底,中国大陆的国民*武装力量已经所剩无几。12月10日,蒋介石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仓惶逃往台湾。此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的*权在那个海岛上支撑不了多久。蒋介石失去大陆,在美国的反共右翼势力鼓噪下,杜鲁门也替蒋氏背上“失去中国”的黑锅。尽管共和*人仍希望使用海*力量协防台湾,以免其落入中共之手,而执*的民主**府,已经完全承认对华*策的失败,并对蒋介石*权丧失信心。杜鲁门相信中共的胜利不可避免,国民**府的历史终结只是时间问题。事实上,根据美国的情报与判断,在中共即将展开的强大攻势下,台湾是保不住的,美国虽不愿见台湾赤化,但是大势已去,只得接受无可逆转的事实,承认新中国也势在必行。美国在大陆的最后一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认为,若非 爆发,美国势必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年1月6日,英国首相贝文致电周恩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府为“中国法律上之*府”,“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为此,老蒋在日记中哀叹:此一沉重打击有如年“俄国之侵华”。可是,他依旧相信台湾的*事、经济局势没那么糟,“美台*事同盟”更有必要——时间会证明这一点。对蒋介石的打击还没完。继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没有特别的*事重要性”,年1月5日杜鲁门进一步阐明对台*策时,称“美国不会卷入中国的内部冲突”。一个星期后的12日,艾奇逊在华盛顿全国记者俱乐部演讲,把台湾排除在美国远东战略防御圈以外。蒋介石在日记中慨叹,艾奇逊的演讲令他感到受辱、挫折和警惕,而且其程度是自年中日济南事变以来前所未见的。即使一年前从大陆撤退,他都相信只要坚持到底,世界局势总有好转的一天。可是现在杜鲁门和艾奇逊的声明,使他犹如在年只身面对强敌的感受,这次却没有退守长江或海峡对岸的退路。此时的蒋介石,和美国国务院、中央情报局一样,认为未来几个月内,中共*队在苏联供应的喷气式战斗机支持下将进攻台湾。老蒋因而一度心灰意冷,似乎不久就得面对重大抉择——为国成仁或含羞逃亡海外。然而,不可逆转的形势,突然逆转了!6月25日晚上,蒋介石收到李承晚发来的求救急电,他随即回电声援,并表示将采取有效步骤予以援助。26日,李承晚再次来电求救,蒋介石马上召集有关人员进行研究。他要竭尽全力抓住这次机会,让美国人再次看到他的价值,不得不承认台湾在遏制共产主义进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是准备派一个*去韩国参战。随即蒋介石致电李承晚,表示愿派出精锐的第52*驰援韩国。同时下令:“从6月26日起,第52*进入一级战备,全建制待命,随时准备出发。”第52*为国*精锐,该*在抗战初期参与台儿庄战役,名声大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接受美械装备,为半美械*。内战期间曾击败林彪并接收沈阳。在辽沈战役时,因未随廖耀湘兵团西进,避免了被歼灭的命运,成为辽沈战役中唯一整建制撤退的国*。年,52*驻防于台湾北部地区,是老蒋手中的王牌。在美国*府决定出兵前, 曾致电他的老朋友蒋介石,询问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提下,能否派兵援助韩国反击北朝鲜的入侵,老蒋自然是求之不得。老麦得知蒋介石愿意派精锐部队援助韩国后,颇为高兴。随即向美国*府提出加强台湾的防卫问题。但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此时形势微妙,劝老麦不要轻举妄动。杜鲁门得知蒋介石愿意向韩国提供3.3万人*队的提议。他的第一反应是接受这番好意。但国务卿艾奇逊坚决反对。从朝鲜危机爆发开始,艾奇逊就一直在考虑有关蒋介石的问题。当蒋提出介入战事的请求时,他并不吃惊。因为艾奇逊很清楚蒋介石的意图,那就是引发一场更大的战争,从而使中共以某种方式卷入其中。但这种结果并不是美国想要的。退一万步讲,凭蒋介石在中国大陆战场上的狼狈表现,艾奇逊也不愿意将 的胜利寄希望于他,更何况就在此前,国民**队刚刚被中共*队打得落花流水。不过,包括 在内的不少人,对艾奇逊的观点表示异议,对蒋介石参战的想法兴奋不已,认为这一提议解除了美国人的后顾之忧。艾奇逊坚决反对这种看法。出于*事方面的顾虑,参联会的大多数成员也投了反对票。他们指出,国民*人几乎成了台湾岛上的*事难民,其装备并不比韩国人强,国民**队比韩国*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将他们运往朝鲜所需的运输设备,还不如用来运送美国*队和物资更合算。6月30日上午,杜鲁门再次召集包括艾奇逊、约翰逊、哈里曼以及三*参谋长在内的会议,讨论在朝鲜半岛投入地面部队作战问题和蒋介石向韩国提供*队的建议。大家都同意杜鲁门向韩国派遣地面部队的决定,但反对蒋介石派兵参战的建议,理由是国民**队的介入很可能会导致中共*队对朝鲜和台湾的干涉和进攻。杜鲁门不再坚持自己的主张,同意拒绝蒋介石的提议。关于派遣地面部队问题,杜鲁门授权 无限制地全权动用他所统帅的任何地面部队,并要求其封锁所有朝鲜半岛海岸线。这次使美国决定大规模卷入 的会议只持续了半小时。当天晚些时候,杜鲁门向国会领袖们通报了他派地面部队介入 的命令。国会两院以压倒多数同意了总统的决定。拒绝让台湾参战的消息传到日本东京后,使一向倚老卖老的 大为不满,他怒斥杜鲁门和艾奇逊,“不敢动用国民*中国的武装力量,这是怯懦和愚蠢的表现。他们简直是在讨好共产*,屈从共产*的意志”。老蒋听到上述消息时,气得脸色发青,在阳明山总统官邸接见美国特使时,态度非常冷淡。只是在听说杜鲁门愿意扩大对台湾的*事援助时,才勉强地表示了谢意。当晚,蒋介石在阳明山召集最高国策会议,他当着陈诚、周至柔、孙立人、桂永清等**大员们的面,大骂杜鲁门和艾奇逊“患了恐共症和软骨病,完全是在重演当年张伯伦的故伎”。最后,蒋介石还说:“既然他们不肯让我们出兵,那就让他们去吃共产*的苦头吧!总有一天美国会从血的教训中醒悟过来的,到那时候,美国人自然会再找上门来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列宁斯大林与中国下卷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