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文化遗产
湖北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双内陆省。湖北虽然建省的时间较晚,但历史悠久。这里有千年的矿冶文明、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襄阳乃南北交通的咽喉……湖北不仅有*冈中学和热干面,还有众多的农业文化遗产!共同走进瞧一瞧?
01
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
1
2
3
4
位于幕阜山脉北麓余峰、湘鄂交界的低山丘陵地带,是茶马古道的三大源头之一。
羊楼洞砖茶历史悠久,源于唐,盛于明清,是全世界公认的青(米)砖茶鼻祖之地。在明清两朝,赤壁羊楼洞凭茶一跃为国际名镇,俗称“小汉口”。清朝乾隆年间“三玉川”和“巨盛川”两茶庄特别压制的代表羊楼洞三口泉水的“川”字品牌砖茶被评为国内驰名商标。年以来,赤壁市先后被授予“中国青砖茶之乡”“中国米砖茶之乡”的称号。
羊楼洞砖茶在国际贸易史上展示过骄人的辉煌,在国内西域各民族的交往中,为促进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世纪到20世纪初,羊楼洞更是成为中俄茶叶国际商道的起点,砖茶从羊楼洞由独轮车运抵新店装船,经汉口逆汉水至唐河,再转运内蒙古,进入俄罗斯的恰克图、西伯利亚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一千多年历史的茶马古道上,形成了独特的“羊楼洞砖茶文化”。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长期研究认为,砖茶具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成分,拥有降血脂、减肥、降血糖、降尿酸、降血压、软化血管、防治心血管疾病抵御,以及修复酒精性肝损伤、调理肠胃、抗辐射等八大养生保健功能。
羊楼洞曾经的辉煌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砖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砖茶文化就像濒危的物种一样亟须得到保护和继承。年,市*府将因羊楼洞砖茶而闻名的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年,湖北省*府又再次将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列为重点文化保护单位。砖茶是祖先留给赤壁人的财富。目前,赤壁市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为契机,依托深厚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产业资源优势,市委市*府明确把茶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提出“擦亮百年品牌,延续百年茶香,打造百亿产业”的发展战略,努力推进茶产业发展之际,也留住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羊楼洞砖茶文化,发展砖茶产业,让更多的人重视羊楼洞砖茶文化和学习羊楼洞砖茶制作工艺,将有助于保护和发展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更快更好地推动赤壁市以文化为依托的茶产业的发展。
02
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恩施玉露是中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产于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乡及东郊五峰山。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与陆羽《茶经》中所记载的方式十分相似。
恩施玉露曾被称为“玉绿”,相传是清康熙年间恩施芭蕉*连溪一蓝姓茶商研制的。晚清至民国初期,是茶叶发展的兴盛时期,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杨润之改锅炒杀青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汤色、叶底绿亮、鲜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苍翠绿润,毫白如玉,外形条索紧圆光滑,故改名为“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别具一格的品质特色,赢得了茶人的赞赏。
恩施市五峰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朝夕云雾缭绕,山下为滔滔清江环抱;山坡缓园,峪地平阔,砂质壤土,深厚肥沃,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促进了茶树健壮生长,而且茶树代谢旺盛,内含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特别丰富。
经沸水冲泡,恩施玉露芽叶复展如生,初时婷婷地悬浮杯中,继而沉降杯底,平伏完整,汤色嫩绿明亮如玉露,香气清爽,滋味醇和。观其外形,赏心悦目;饮其茶汤,沁人心脾。
03
湖北秭归九畹溪丝锦茶文化系统
九畹丝绵茶出产于中国第一漂——九畹溪探险漂流风景区的九畹溪镇。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富含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其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清朝乾隆期间曾作为皇室贡品,因其持嫩性特强,细嫩芽叶用手拉断,断面新奇,银丝万缕,乾隆皇帝龙心大悦,遂赐名“丝绵茶”。
九畹丝绵茶是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的特产。其外形条索紧秀均匀,银绿隐翠,清香纯正,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味绵长,具有“香高味甘、经久耐泡”的特点,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九畹丝绵茶精选其上等优质茶叶以传统工艺融合现代制茶技术,生产的九畹丝绵茶外形条索紧秀均匀,银绿隐翠,清香纯正,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味绵长,具有“香高味甘、经久耐泡”的特点,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江苏、山东、北京、武汉等地。
04
湖北蔡甸藜蒿栽培系统
蔡甸藜蒿,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蔡甸藜蒿是2年从云南引进的品种,由于武汉市蔡甸区是华中地区越冬蔬菜优势产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利于发展蔡甸藜蒿种植业。蔡甸藜蒿肉质脆嫩、白色,具细微鱼腥草一般的特殊清香味。炒食时味道鲜美、口感脆嫩爽口。
藜蒿种植历史悠久。宋代诗句有*庭坚的“蒌蒿芽甜草头辣”。苏东坡把吃藜蒿和韭*作为“尝春”的首位。在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藜蒿即被列为野蔬上品。相传明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规定江南各州县每年清明节将藜蒿作为“贡品”进贡到南京,这对民间采集野生藜蒿为食的习俗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年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蔡甸藜蒿”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05
湖北蔡甸莲藕栽培系统
巴东独活,湖北省巴东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巴东独活因有特异香气,根部膨大,故又称巴东独活、香独活、肉独活。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是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齿痛等疾病的常用药。独活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巴东独活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抑制二磷酸腺苷体外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拮抗钙通道阻滞剂受体的活性。此外还有解痉、镇痛、镇静、抗炎、光敏等作用。佛手柑内酯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中等强度的保护作用。
巴东独活主产地与重庆市相接壤,巴东在元代以前一直属蜀国管辖。据《本草图经》记载,独活、羌活,出雍州川谷,或陇西安南,今蜀汉出者佳;陶隐居所云:今又有独活,亦自蜀中来,形类羌活,微*而极大,收时寸解,干之,气味亦芳烈,小类羌活。又有槐叶气者,今京下多用之,极效验,意此为真者。这正是对巴东独活特有品质的概括。
据《中华药典》和《巴东县志》记载:独活出口,以巴东独活为正品;《恩施中药商业志》记载:独活,主产于巴东;《现代应用中药学》中记载:独活主产于湖北巴东,药市有软硬两类,质软气香,此为上品;《药物出产辩》载:独活,以湖北巴东县为最,由此足见其巴东独活的“道地性”。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行*区域早年为巴蜀之地,故恩施州所产药材常冠川字而享誉国内外,因主产地与四川主产区相接壤,亦有“川独活”之称。据《本草图经》记载,独活、羌活,出雍州川谷,或陇西安南,今蜀汉出者佳;陶隐居所云:今又有独活,亦自蜀中来,形类羌活,微*而极大,收时寸解,干之,气味亦芳烈,小类羌活。又有槐叶气者,今京下多用之,极效验,意此为真者。这正是对巴东独活特有品质的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独活出口,以巴东独活为正品”。
9年08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巴东独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年,巴东县开始按GAP标准建立独活规范化生产基地。
年,规范化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06
热干面
武汉夏天高温,跨时长,长期以来人们在面条中加入食用碱以防变质,这就是热干面的前身—切面。清代《汉口竹枝词》就有记载:“三天过早异平常,一顿狼餐饭可忘。切面豆丝干线粉,鱼餐圆子滚鸡汤。”
热干面源于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蔡明伟。蔡明伟是*陂蔡榨人,他的汤面做得非常受欢迎,客人经常排队要等很长时间才能买到,很多客人等不及走掉了,蔡明伟做生意很会动脑筋。为了加快出货量,通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摸索出一套“掸面”的工艺——就是先把面煮七八成熟,然后快速降温并均匀抹上油,这样卖面时,出货量就快了。有一次蔡明伟在长堤街看到一家麻油作坊,看见他们从芝麻中提取麻油后,芝麻酱闲弃在一边,香气扑鼻,他灵机一动;何不将芝麻酱加进面里试一下呢,于是蔡明伟向麻油作坊老板购买了些许芝麻酱回家。同样经过多次反复试验,他觉得满意了,身边的人都说好吃,这时候他才信心满满推出他的新产品上街叫卖。
热干面——这个武汉人民最爱的小吃就这样诞生了。此时蔡明伟给这个面起了个名叫“麻酱面”直到年工商登记时才正式叫“热干面”。
如今,热干面是武汉过早(武汉人将吃早餐叫做“过早”)的首选小吃,武汉人对它的感情,已无需多言。单讲从外地到武汉来玩的人,他们再次想起武汉,多半是因为想起了武汉的热干面。热干面对武汉人或者在武汉呆过一段时间的朋友来说,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情怀。
07
麻城肉糕
麻城肉糕,楚菜,是湖北省麻城市的传统名菜。麻城有名的筵席“肉糕席”,其中的十道菜就以肉糕为第一。
麻城肉糕制作讲究,将鲜鱼去剌去皮,猪肉(五花肉为上佳)也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浆,制成膏状,再将红薯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入盆内与肉浆搅拌,接着加入姜末、葱花等佐料,制成圆形或方形,放入蒸笼,猛火蒸30分钟,出笼后切成长方条,装盘上席,可熟食,亦可冷藏,其味鲜美可口。
在麻城过年过节摆筵设宴,肉糕这道菜总是少不了的。即使遇上饥荒年,也要将鱼仔虾米磨点带腥味的肉糕,好让一家人看到一线期盼的光亮。肉糕已经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融进了麻城人的骨子里,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西安的羊肉泡馍,四川的麻辣火锅。
肉糕味美,只一接触,舌头就被磁化了。因此,改革开放的东风一吹,便上了大城市的雅桌。南来北往的客商来麻城,也少不得特点一盘肉糕解馋。可要真正“吃懂”这道菜,还真得下一番研究的功夫。一想起麻城肉糕来,就感到清香扑鼻,浮想联翩,即使是空口咀嚼,也能品味出蕴含其中的文化韵味来。
08
孝感米酒
孝感米酒是湖北省孝感市传统的风味小吃,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选料考究,制法独特。
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沽,稀而不流,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一九五八年,毛泽东主席亲临孝感视察工作时,品尝了孝感米酒后称赞"味好酒美"。
孝感米酒是以优质糯米为原料,用孝感特制的酒曲--蜂窝酒曲做发酵剂,经糖化发酵制成的。成熟的原汁米酒──米散汤清,颜色玉白,蜜香浓郁,入口甜美。孝南朱湖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气候造就了朱湖糯米的独特品质,成为孝感米酒的主要原料。朱湖牌糯米以外观晶莹剔透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米形匀称,富含硒、锌、铁等微量元素而先后两度被国家绿色食品。
孝感米酒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饮后能开胃提神,并有活气养血、滋阴补肾的功能,尤有益处,是老幼均宜的营养佳品。
09
铅锡刻镂技艺
铅锡刻镂技艺是用于制作、复制古代青铜器的一种制模技艺,利用铅锡的独特性能,用打击、扭曲、编织、挤压、入模成型等手法,把平面的纹饰和立体、扭曲、镂空等造型结合起来,把器物型状和动物形态结合起来,最终制成精致的原模。铅锡刻镂技艺不仅解构了众所周知的传统失蜡法、漏铅法、陶范、金属范的内在玄机,还集中使用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绘画、线刻、平面、立体、浮刻、镂空等各种手法。铅锡刻镂技艺具有隐密性特征,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工匠私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器的使用通常被视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各地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由于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模一样的。据文献记载,在古人心目中,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能或用途,一是盛装物体,一是陈设布列。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北省陆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年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的青铜剑,剑刃薄而锋利,色泽如鲜。年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造型奇特,纹饰华丽,其青铜冶铸工艺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堪称中华文明的瑰宝。楚式青铜器具的重要工艺——铅锡刻镂技艺在荆州得到很好的传承。
敖朝宗作为第四代传人十几岁就跟随父亲和外祖父学艺20余年,其子敖兴华为第五代传人,一家人如今经营着敖氏家庭作坊。敖朝宗致力于文物修复及仿复制,曾多次受邀湖北省考古所、湖北省博物馆,参加文物发掘与文物复制工程。敖氏家族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世代相传,把无形的文化理念转化为操作性强的实用技艺,并在传承中将新的体验与心法融会贯通,丰富了青铜文化的人文内涵。
10
章水泉竹艺
章水泉竹艺是湖北省武穴市的传统手工艺品。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发现了武穴“章太和”竹器,慧眼识珠的周总理对“章太和”竹器作出了这样的评价:“牢固而不显粗笨,精巧而不失单簿,富有装饰而不失繁琐”。这章太和就是湖北省武穴市已去逝的民间竹艺大师章水泉所创造竹器制作的牌号,湖北省一绝艺,驰名中外的传统手工艺。
章水泉集明代传统竹器艺术之大成,为了让做出的工艺品,不易折断、不腐、不受虫蛀,经久耐用,他大胆创造,用削出的竹片、竹丝放在沸水里和盐水里煎煮过后,晾干,再精制细作,做出来工艺品清秀*亮,经久耐用。章水泉做的竹桌竹椅,其桌面、椅面用小竹片拼成,密而无缝,光亮整洁,坚固,人站在桌椅面上依然稳如泰山,桌椅不夹衣、不透水。有的使用了半个多世纪以上,为汗水所渍,风水所浸,呈暗红色,依然坚实如故,不散架、不变形、不发裂、无破损、无虫蛀,可见他的技艺高超。他制作的汤匙、酒杯、碗,不漏水不漏汤,小巧玲珑,清秀清香,喝汤、喝酒、吃饭,淡淡清香,余味无穷。他的竹器雕刻,造型新颖,色彩夺目,巧夺天工。
作为一种传统工艺,为了继承和生产章水泉的竹器工艺品,武穴竹器工艺厂生产的产品有竹器、竹编、竹雕三大类,共个品种,不少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是武穴市最早出口的产品之一。
11
当阳关陵庙会
当阳关陵庙会,湖北省当阳市地方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当阳别名麦城,是三国蜀将关羽遇害葬身之地。祭奠关羽,“乡人墓祭,岁以为常”。清雍正《湖广通志》卷二十五记载:关帝庙,“以茔墓所在建立祠宇,有司以时致祭”。当阳是关公葬身之地,玉泉山是关公最先显圣之地,玉泉山有全国最早的关庙“显烈祠”,当阳城西有全国三大关庙之一的中国关陵。因为与关公有特殊的缘分,当阳民间对关公的崇拜千百年来久盛不衰。
庙会主要活动有:祭祀关公、演关戏“当阳杀故事”、民间娱乐活动、许愿还愿、庙市等内容。关陵庙是祭拜关公的重要场所,至民国年间,这里每年要举办两次大型庙会祭拜关公。一是五月十三“单刀会”,传说这天是关公的生日,也是关公单刀赴会日;二是中元节庙会。敬香者、各种民间艺人、小商贩云集,热闹非凡。*府官员、社会名流要到场参加祭拜仪式,仪式由四位乡绅主持,一人念祭文,一人司仪,两人负责通报前来祭拜者的头衔。县长(知府、知县)、社会名人,关姓长房代表到关公像前敬香鞠躬。祭文念完,要燃放鞭炮。仪式结束后,庙里的和尚要念一天经文。
年,湖北省当阳市申报的庙会(当阳关陵庙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守望传统智慧·致力公益农创
诚挚感谢福建省龙岩市喜浪米业有限公司
文字/郭娟张雨欣
图片/林凤婷
排版/郑婧婷
校对修改/兰淼芳
指导老师/屈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