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开展*史学习,校团委推出了栏目,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人物长廊”。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无数爱国人士的精忠报国,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进取。古人云:“德不孤,必有邻。”最美人物不是一颗颗孤单的星星,他们来自一个日益壮大的星系,由一个个寻常百姓共同构成的精神星系。
本是寻常百姓,为何与众不同?原来每个人都有故事,不平凡的故事。
廖汉生
新四*征程
廖汉生(.11—.10),湖南省桑植县人,人民*队著名将领。战争年代,他历任湖北鹤峰第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红二*团六师*委、八路*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委,新四*襄南*分区*委,并任晋绥野战*一纵队*委、一野第一**委等职;和平年代,他曾任解放**事学院院长、北京*区*委、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年9月,廖汉生被授予中将*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年7月,他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廖汉生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和人民*队的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回顾自己的戎马一生,对于从八路*到新四*这段经历廖汉生非常珍视,认为对他“锻炼很大”。在回忆录中,他深情地写道:
在抗日战争渡过难关、走向胜利的阶段,*中央及时制定了大发展的战略方针。此时,我参加八路*南下支队,告别延安,重返前线,来到新四*第五师暨鄂豫边区所辖襄南地区工作,从八路*的老战士转为新四*的新战士,从长期从事*队*治工作的指挥员转为负责一个地区***工作的一元化的主要领导者。这个转变对我来说,肩负的担子很大,经受的锻炼也很大。我和同志们一道,坚决贯彻*中央和上级*委的指示,紧紧团结和依靠襄南抗日*民,巩固并扩大了这块敌后根据地,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从延安到襄南
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抽调大批兵力向粤汉等铁路线进攻,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国民*统治集团仍然在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策,国民**“一溃再溃”,连失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辽阔区域。在如此形势下,为了推进对日战略反攻,中共中央提出了“敌人攻到哪里,我们跟到哪里”的战略决策:决定组织八路*南下支队,跟在南侵日*后面,挺进湘粤边界地区,发动游击战争,开辟新的根据地。同时,由于新四*代*长陈毅提出新四*缺少干部,要求调派大批干部支援,中共中央又决定组织干部大队随*南下,补充到新四*第五师中去。
十里八乡的老百姓成群结队前来助兴,打旗子、吹喇叭、耍龙灯、舞狮子、划彩船、踩高跷,把过大年的所有名堂一下子全搬了出来,热闹非凡。妇救会、儿童团提着鸡蛋、鞋袜、香烟、小吃,一个劲往我们手里、衣袋里塞……
欢迎大会在雄壮的歌声中开始,第三*分区*治部主任刘放致欢迎词,贺炳炎、廖汉生代表南下干部感谢襄南***民的热情欢迎,表示要和襄南人民一道为完成大发展的任务共同奋斗。*分区原司令员吴世安、*委方正平和反战同盟日本友人大久保也讲了话。接下来,演剧队登台进行慰问演出,大家直到天黑才尽兴而散。
一连3天,各种慰问、联欢、座谈活动不断。地委机关报《襄河报》也发表头条报道《八路*大批干部莅襄河——*民欢迎盛况空前》。各县、乡的老百姓自发前来驻地慰问,对第五干部大队寄予厚望:“无能的国民*抛弃了襄南老百姓,新四*来后我们才有了保障,现在八路*来了,老百姓的力量更强了!”
来到襄南后,按照第五师首长的命令和鄂豫边区*委的决定,贺炳炎担任第三*分区司令员,廖汉生担任中共襄南地委书记兼*分区*委,原司令员吴世安、原地委书记兼*分区*委方正平调回大悟山,另行安排。第五干部大队人员也都充实到*分区机关、部队和各县指挥部去。至此,第五干部大队正式加入新四*的行列。
搞好“新”“老”干部团结
襄南的干部来源广:有土生土长的本地干部,也有四面八方的外来干部;有在抗战中成长起来的“新”干部,也有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的“老”干部;有根据地自己培养的工农干部,也有从敌占区和大后方武汉、宜昌、重庆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干部。而分区和各县主要领导干部则大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开创根据地的第五师干部;一部分是受命于发展的南下干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亲疏关系和“山头”问题,是搞好*内和干部队伍内团结的关键。廖汉生深感责任更重,律己更严,思虑更周。
他在工作中要求自己:一是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鄂豫边区*委的指示,切实结合襄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二是紧紧团结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老老实实地向当地原有干部学习,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向襄南的父老兄弟学习,吸收经验,听取意见,集中大家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三是冷静克制自己,他知道自己身上存在着急躁冲动的毛病,现在到了新的地区,当了最高领导,就不能再由着自己的性子了,于是采取强行克制的办法,同时注意方式方法,提高思想修养。
我们南下干部多是枪杆子打出来的*队干部,而襄南原有干部多是在**群系统工作的地方干部。我们初到襄南,自然是“新”干部;襄南本地干部,自然是“老”干部。因此,我们要搞好*地干部团结、“新”“老”干部团结。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央指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权,出*,反过来,*要领导*队”这个道理,一方面充分肯定*队干部功劳;一方面自觉服从*的领导,充分尊重地方干部,服从第五师和鄂豫边区*委领导。
由于廖汉生以身作则,全体同志紧密团结,襄南*组织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力的战斗集体,并且把广大*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从而为襄南地区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大力发展襄南
在襄南,如何落实中共中央大力发展抗日力量的方针,发展*的组织,发展抗日武装,发展根据地,成为摆在襄南***民面前头等紧迫的任务,也是廖汉生日夜思虑的问题。
所谓襄南,是指湖北省境内汉水以南与长江以北的地区,汉水在这一段又叫襄河,其中心区包括潜江、沔阳(今仙桃市)、江陵、监利和今天的洪湖、沙市一带。红*时期,这里是湘鄂西苏区著名的洪湖根据地的一部分。廖汉生知道:“这一次*中央又把我们派回来,目的是要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进行大反攻时,这里就是收复武汉三镇的前进阵地。”
襄南根据地能够在日伪顽交错盘踞的缝隙中,在江汉之间的平原水网上,在中原要地大武汉的一侧,坚持抗日斗争,取得这样的局面,很不容易。
同时,他也清醒地看到:
襄南根据地还存在着一些弱点,尤其是*事力量和干部队伍还比较弱。与中央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相比,我们的力量还显得很不够。这也促使我们必须有一个大发展。
他们的不平凡的故事,促成了不平凡的新中国!今天,让我们将他们的故事传播,让我们这一辈,下一辈,下下一辈......让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铭记!
今日分享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
素材来源:共产*员网
图文编辑:校学生会新媒体中心
本期小编:李竹青
审校:郑蓓张欣鲁俊琳
投稿邮箱:ZDXMT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