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又一次申遗成功了,拔河被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传,成为韩国的第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至今,韩国的每一次申遗,都无形中触动了中国国民的心弦。
但是,你是否了解过韩国的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你是否也从中发现了那些我们熟悉的文化习俗?
宗庙祭礼及宗庙祭礼乐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宗庙祭礼是在宗庙举行的祭享仪式,它是朝鲜时代国祭中规模最大的重要祭祀,主要是由身着祭祀装束的祭祀官员们将食物与美酒供奉给祖先。宗庙祭礼乐是在宗庙举行祭祀时使用的乐曲,主要由演奏、歌唱和舞蹈组成。用韩国传统乐器演奏的祭礼乐按着活动的顺序,将舞蹈与音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结合。
在宗庙内举行的祭礼作为韩国传承了五百年的精神文化遗产,整个仪式过程会遵循曾经重视孝道的儒教礼仪步骤进行。这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长辈秩序的形成起到了核心作用。
韩国清唱(板索里)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清唱是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一人清唱、一人击鼓的音乐剧。清唱者保持站立,以歌曲、言词和肢体动作来表现故事的内容;鼓手则坐着用鼓击出长短不同的节奏为清唱者的表演增添兴致。
清唱出现于市民文化发达的朝鲜时代,它是经由演唱者以口授的方式发展并流传下来的。当时,清唱只是一种底层的市民文化形式。而到朝鲜末期,清唱受到官僚阶层欢迎,流传的范围也得到扩大。清唱原有12首,流传至今只剩下了春香歌、沈清歌、兴夫歌、赤壁歌和水宫歌。
江陵端午祭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江陵端午祭以大关岭祭神为始拉开帷幕,活动期间将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并会举行跳绳、假面制作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以及精彩的巫俗表演、假面舞、农乐表演等。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地区特有的一种祭祀活动,并不是一种节日。
端午祭的时间恰与中国端午节重合。按照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称为“菖蒲妆”。士大夫人家的门柱上贴朱砂符借以避邪,君臣之间要互赠端午扇表示祝贺。
处容舞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处容舞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朝鲜族面具舞,以纪念东海龙王之子处容为基础。它也是所存最早的新罗时期宫廷舞。处容舞也被看做是一种萨满教舞蹈,因为其在年底表演时,通常也被赋予有辟邪和驱邪的意义。
处容舞起源于公元9世纪的一人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了二人舞、五人舞。到朝鲜王朝初期,处容舞演变成五人舞,并成了过新年之前为驱除*怪的活动仪式。
强羌水越来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强羌水越来是韩国传统舞蹈。在韩国京畿道以南地区,妇女们在阴历八月十五的夜晚,会聚集在宽敞的地方,手连手成一个圆形,唱着强羌水越来歌绕圈子。
之所以称之为强羌水越来,是因为每小节结尾处都以“强羌水越来”几个字呼应。歌词并不是固定下来的,而是由唱歌的人即兴发挥。舞蹈随着歌曲的节奏由最初的很慢逐渐加快,最后快到跑着舞蹈。
济州七头堂灵登巫法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济州岛因土地贫瘠,人们更多从事渔业。对于主要靠大海来谋生的济州渔民来说,‘灵登巫法’具有着特别的意义。一到灵登巫法的时节,济州岛各处都举行灵登巫法,祈愿大海风平浪静及渔业丰收。虽然名为灵登巫法,但并不只祭灵登神,既是堂的主人、也是守护村庄的堂神、以及掌管大海的龙王。
男寺*表演(绳索舞)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男寺*表演自朝鲜后期至年间曾一度比较盛行,男寺*团体一般由40人以上的男民间艺人组成,在一名领头人的带领下,穿梭于集市和村落间,以表演杂耍、技艺为生,足迹遍布全国。
整个组织以领头人为首,由负责表演计划的人(划主)、总体安排的人(寺长)、实际表演者(伽耀)和刚入团者(陛立)、行李搬运工等成员组成。
灵山斋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灵山斋是建立在佛教相信灵*在人死后可以实现极乐往生的意识基础上的。它是韩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灵山斋是释迦牟尼在印度灵鹫山讲习《法华经》的场景在韩国的一种再现,其中佛教在哲学和精神上的意义得以表现,也是信众自律精神的培养。
灵山斋作为韩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之一,反映了佛教追求用佛祖的真谛教化亡者和生者,使他们脱离烦恼和痛苦的折磨,达到极乐的思想境界。作为大众皆可参与的一项佛教仪式,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大木匠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大木匠”一词是指韩国的传统木结构建筑师,特别是使用传统木工技术的木匠。这些从业者的活动也扩展到维护、维修和重建历史建筑,包括韩国传统房屋以及纪念性的木结构宫殿和庙宇。
大木匠的知识技能需要几十年的教育和实践经验才能完成代代相传的任务。在努力恢复传统的纪念性建筑物过程中,大木匠发挥其技能与创造性,不仅重建其建筑而且还重新诠释了传统建筑之美。
驯化猎鹰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鹰猎是一种对鹰加以驯化,使之帮助猎手追捕野生动物的狩猎方式,有多年的悠久历史。源于亚洲,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传播到了其他地区。过去鹰猎主要作为确保粮的手段来使用,但是现在成为了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户外活动。
驯鹰主要在寒露至冬至期间进行,在冬季用其进行打猎。鹰猎活动不是由个人进行的,而是组成一个鹰猎队来进行,分为驱鹰人、驯鹰人、导鹰人组成。
传统歌曲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韩国传统音乐,顾名思义就是指保有韩国旧有节拍的音乐。有时指的也可以是韩国国乐。韩国传统音乐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正乐”,一类叫“俗乐”,前者是统治阶级的音乐,后者是平民的音乐。这两大类又可以分成许多小类,从而构成整个韩国音乐。
传统武术跆跟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跆根是朝鲜半岛古代的一种传统武术,是现代跆拳道的始祖及主要早期形式。跆根最初源于新罗的花郎道。技法以腿脚为主、拳掌为辅,注重利用对方弱点或借对方之力反击并使其摔倒,是一种柔中带刚的武艺。
跆跟的历史至今约有年,它发源于韩国并作为韩国国技被世界公认。跆跟一直就像韩国的大好山河一样,动作舒展,犹如跳舞,但瞬间发动身体,有弹性地实现攻防。
传统技艺走绳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所谓“走绳索”多少可以理解成韩式的走钢丝,但它也具有别样的魅力,搞笑与杂技的混搭多少可以传达出韩国这项传统技艺的特点。走绳索的艺人不仅要负责惊得观众一手心冷汗,还要用语言和肢体动作逗乐众人。他在绳上走,绳下还有搭话和伴奏来烘托气氛小乐队。
走绳索表演一般会在高3米,长10米左右的麻绳上进行。麻绳之上,惊险的搞笑之间,也可见韩国老百姓乐观淳朴的性格,也正因如此,这传承了数百年的技艺至今仍然受到大家的喜爱,也成了韩国传统技艺的代表之一。
韩山苎麻纺织工艺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韩国的“夏布”自古以来就是韩民族所普遍使用的布料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被主要用于夏季衣料的“韩山夏布”,不仅清凉舒适,且薄如蝉翼,这其中不仅蕴藏着特殊的织造技术,而且是必须久经训练的生产者才能纺织完成的。正是由于这些优秀的特性,“韩山夏布”早在朝鲜王朝后期,就作为忠清南道韩山地区的特产而享誉全国。
韩国传统民谣《阿里郎》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阿里郎》是朝鲜民歌,这首歌表现了古代女性逆来顺受,执意不屈的坚毅精神。唯美的旋律,婉转的期盼之情,鲜明的民族特色,使这首歌成了朝鲜民族民谣中历史最悠久的民谣之一,也成了朝鲜民族的代表性民谣而流传至今。
朝鲜民歌《阿里郎》源于朝鲜的李朝中叶,在朝鲜的李朝中叶,名叫里郎的小伙子和圣妇的姑娘参加了反抗地主的暴动,暴动失败后,俩人躲进名叫水落山的深山里过上了与世隔绝却浪漫、幸福的生活。一天,里郎决定要为冤死的村民报仇血恨,越过山岭走向战场。圣妇望着里郎远去的背影唱起了这首《阿里郎》。
泡菜与越冬泡菜文化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韩国泡菜”是朝鲜半岛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各种水果、海鲜及肉料、添加鱼露为配料的发酵食品。泡菜代表着韩国烹调文化,由于韩国所处地理位置冬季寒冷、漫长,不长果蔬,所以韩国人用盐来腌制蔬菜以备过冬。
在韩国的许多传统家庭中,一坛泡菜的原味卤汁甚至可以传承九代人:曾祖母传给祖母,祖母传给母亲,再由母亲传给儿媳,然后接着往下传所以,真正的韩国泡菜被称为“用母爱腌制出的亲情”,岁月愈久,味道愈浓,以至于韩国人把泡菜的好味道称之为“妈妈的味道”。
韩国农乐入选时间: 年
当选原因:农乐是在韩国农村进行集体劳动或过节时为助兴而演奏的传统音乐。农乐中使用的乐器有京锣、铜锣、长鼓、鼓四种打击乐器。且采用农乐中富有韵律的音乐和绝妙的演奏技法,从而形成的一种舞台表演艺术,这便是“四物表演”。
四物农乐表演者在由慢渐快的音乐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身体动作与技艺,把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四物农乐”是韩国人表达庆祝和喜悦欢快情绪时不可或缺的舞蹈。这种舞蹈深受韩国人民的喜爱,雅俗共赏。
拔河入选时间:年
当选原因:韩国机池市村的拔河比赛已有年的历史,被视作韩国历史最悠久的拔河赛。韩式拔河起源于韩国妇女织布时,把漂白、拧布时的动作逐渐编为拔河游戏。
按照韩国的风俗,在正月十二日和十三日,先举行两村之间的儿童拔河比赛,规模较小。第二天进行大规模的成年男子拔河比赛。拔河用的绳索用稻草绳捻成,有主干绳分支绳之分,根据参加人数,确定绳的粗细长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