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娜写年华,育儿路上我们结伴同行~
在幼小阶段,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唐诗教育,可以迅速的提高孩子的语感,提升孩子的情绪感悟,锻炼孩子的语言水平,使得孩子的情商、智商得到极大的训练并且提高。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朝代之一,这个朝代孕育的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语言之美,情感之丰富,知识之多,是历朝历代童蒙的精髓教材。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朗读音频↑)
原文:
早发白帝城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作者:
李白(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注解:
⑴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⑵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⑶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⑷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⑸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赏析: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创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
名胜: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
▲年05月25日,白帝城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沿革:白帝城原名子阳城,白帝城的名称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当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自称蜀王,并在此屯兵积粮。公孙述在天府之国里,势力渐渐膨胀,野心勃勃,有帝王之心。他骑马来到瞿塘峡口,见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严防。后来公孙述听说城中有口白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公孙述故弄玄虚,说这是“白龙出井”,是他日后必然登基*的征兆。于是,他自称白帝(25年),遂于此建都,所建城池紫阳城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入川,公孙述战死,白帝城毁于战火.如今,城墙遗迹仍清晰可见。在公孙述称帝的12年间,各地战乱频繁,而白帝城一带却比较安宁。后人为怀念他,在白帝山上建庙,立其像祭祀,故称“白帝庙”。白帝庙坐落在瞿塘峡口的白帝山上。远远望去,红墙显影,树木葱郁,楼台亭阁点缀其问。朝霞如锦、彩云缭绕之时,更有仙山琼阁之美。
蜀汉章武二年(年),白帝城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蜀汉皇帝刘备讨伐东吴,兵败白帝城,忧伤成疾,临终前在白帝城永安宫向丞相诸葛亮托孤。白帝庙内现陈列有“刘备托孤”大型泥塑。宫址在今奉节师范学校内。
元至正十五年(年),白帝城被毁,仅存白帝庙。
明正德八年(年),四川巡抚林浚以公孙述为“叛逆者”,不可立庙,毁公孙述像,另祭祀江神、土地神和汉伏波将*马援像,改称“三功祠”。
明嘉靖十一年(年),四川巡抚朱廷立改祀刘备、诸葛亮,更名“义正祠”。
明嘉靖三十六年(年),四川巡抚段锦增塑关羽、张飞及诸葛亮祖孙三代像。取“明君良臣,千秋垂范”之意,改名“明良殿”。
清同治十年(年),奉节知县吕辉重修白帝庙,形成如今的格局。
▲如今的白帝城,广义上即指白帝庙,内有明良殿、武侯祠、托孤堂、观星亭、碑林等明清建筑。明良殿为嘉靖十二年(年)建,系庙内主要建筑,内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塑像。武侯祠内供诸葛亮祖孙三代像。祠前的观星亭,传说是诸葛亮夜观星象的地方。明良殿和武侯祠左右两侧藏有各代名碑。庙内还有文物陈列室、诗史堂,陈列着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出土文物和古今名家的书画。这些古建筑和文物珍品,使白帝城更为增色。
▲白帝庙内,历代的诗文碑刻和文物甚多。其中有著名的东周时期巴蜀柳叶铜剑、汉晋时期的瞿塘峡悬棺遗物和隋唐以来73块书画碑刻、陶器和青铜摇钱树等,及历代文物余件,古今名家书画余幅,其中“竹叶字碑”诗画合一,风格独特;“三王碑”镌凤凰、牡丹、梧桐,精美华丽,堪称瑰宝。东、西两处碑林,陈列着70多块完好的石碑,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在东碑林,《凤凰碑》和《竹叶碑》最引人注目。
▲江陵,又名荆州城。今为荆州市和荆州区人民*府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部,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古称“七省通衢”。
▲江陵的城市前身为楚国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年。至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故常以“荆州”专称江陵。
▲江陵现名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级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汉平原的中心城市。五代以来,中原王朝统治中心在豫陕之间,江陵西控巴蜀,北接襄汉,襟带江湖,指臂吴粤,是中原沟通岭南的要冲,号为“东南重镇”,“亦都会也”。历代建都于长江中下游的*权多建都于此,有春秋迄五代共有十代*权建都,其中楚是大国强国,东晋和南朝都拥有中国南部半壁江河,故江陵的古都地位较高,仅次于“七大古都”,是荆楚名都。
▲在余年间,江陵的建都有楚,南北朝和五代三段高潮。楚原建都于丹阳,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在公元前年楚文王继位后“始都郢”,建城于纪山之南,故名纪南;楚人习惯性称都城为“郢”,故又名纪郢。经过余年的发展,此时楚已稳固地控制江汉平原,成为大国和强国,江陵一开始就是大国都城,是当时南方最大的都会。春秋中期楚国北上争霸,争得中原许多小国的追随,灭国达50余个之多差不多将汉水以北的姬姓小国吞并殆尽,故史书说:“汉阳诸姬,楚实尽之”。周顷王六年(公元前年)楚庄王继位,楚国进入全盛时期,庄王率师北伐陆浑之戒,“观兵周郊”,还敢于向周王“问鼎之轻重”;大败晋师于必;包围宋都五个月等,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晚期,楚国长期内乱,楚平王杀大臣伍奢,其子伍子胥奔吴,说(shuì)吴伐楚。楚昭王十年(公元前年)吴*攻入郢都,迫楚昭王逃至云梦泽并向秦求救,次年;秦楚*击败吴*,昭王还都纪郢,但因惧吴进攻旋迁都鄢郢;又说是迁鄀,直到昭王二十五年(公元前年)才回到纪郢。春秋末到战国初,楚国势力向今渝,黔,鲁,皖扩展。楚王用吴起变法,楚国重新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后期在秦国日益富强的同时,楚国却走向衰落。秦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年),秦将白起先后攻入鄢郢与纪郢,尽毁都城,史称“白起拔郢”,楚顷襄王只得北逃城阳,楚在纪南城建都历二十王近年,西汉初曾在此封有两代临江王,但为时不长。江陵建都的第二个高潮始自东晋,终于南北朝,先后有晋安帝。齐和帝,梁孝元帝短期移都于此,这几个朝代领域广大,江陵成为当时中国南方仅次于建康(今南京)的第二*治中心。恭帝元年(公元年),西魏破江陵城,梁孝元帝自焚,江陵遭受一次浩劫。
▲西魏人走后扶植一个萧梁宗室建立后的小朝廷,存在33年。隋末唐初又有萧铣重建的梁国,则存在仅3年。唐代设江陵县为荆州治,是当时中国南方重镇,唐肃宗时在公元年及年曾两度设为南都江陵府,是唐代五都之一。江陵建都的最后高潮在五代,五代十国中的荆南(南平)国就在江陵。唐哀宗天佑三年(公元年)朱温以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高氏从此占有荆州。后来后梁曾封季兴为渤海王,后唐封之为南平王。荆南地域狭小,但经济颇为繁荣,是诸大国间的缓冲国。北宋建隆四年(公元年),宋师南下,荆南末主高继冲仓惶出迎,兵未血刃即纳地归降,共历五主57年。宋设江陵府。明清置荆州府。建文帝曾迁封辽王于此,历八王年。
▲古代长江中游*治、经济中心多在江陵,近代平汉及粤汉铁路(今京广线)通车,武汉取代了江陵的地位,但江陵仍属富庶之区。公元年沙市镇划出成立沙市市,沙市轻工业发达,在八十年代迅速崛起,号称“三楚明星城市”,当时省内影响力仅次于武汉。公元年合江陵与沙市为荆沙市。公元年更名为荆州市。
▲荆州城内的古建筑很多,著名的有太晖观、元妙观、开元观、掷甲山、点将台、落帽山、画扇峰、章华寺、荆州古城等。太晖观是明洪武二十六年(年)湘献王朱柏所建,主体建筑金殿屹立于高大平台之上,飞楼涌殿,华拱画梁,顶覆铜瓦,雄甲荆楚,向有“小金顶”、“赛武当”之称。
▲江陵,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名,无形资产丰富。唐朝诗仙李白一曲《下江陵》、诗圣杜甫一曲《望江陵》,使江陵美名载誉海内外,“千里江陵一日还”是海内外华人无人不晓的名句。至于其他骚人墨客题咏江陵的诗文,更是不胜枚举。
年国家公布江陵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延伸阅读(点击可阅读):
?跟着唐诗去旅行~《春夜喜雨》作者:杜甫*No.1
?跟着唐诗去旅行~《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No.2
自今天起,我们推出一档大型儿童教育公益节目
《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
每天几分钟,周一到周五,
听一首诗歌赏析,游一个名胜古迹。
孩子学习游玩两不误,
轻松学会唐诗三百首,
了解上下五千年、游遍中国好山水,
让孩子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底蕴,
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请长按下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