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这就是京山建县历史超年,名人辈
TUhjnbcbe - 2021/7/3 16:5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与湖南省相对应,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该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年,湖北省下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有26个县级市、35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常住人口万人。

其中,就县级京山市来说,人口超70万,为湖北省直辖、荆门市代管县级市,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称。京山市地处湖北省中部、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东为安陆、应城市,南临天门市,西连钟祥市,北接随州市,介于东径°43′-°29′,北纬30°42′-31°27′之间。在历史上,隋朝时期设立京山县,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首先,京山市隶属于湖北省,由荆门市代管。京山市处于鄂中丘陵至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处为西北部与随州市交界的山峰娘娘寨,海拔.2米;最低处为永隆河潘家湾河床,海拔27米。大洪山南脉入境后,形成香山、许家寨、王家大山、龙凤寨、虎爪山五条主要山脉,向东南延伸,与江汉平原相连,形成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四种地貌类型,各占总面积的46%、21%、29%、4%。京山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间有冷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匀,常有旱涝发生;气候年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6.3℃。就京山市的历史来说,早在年前的石器时代,京山市境内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今湖北省京山市一带成为楚国的疆域。公元前年,秦始皇嬴*建立了秦朝。在郡县制下,今荆门市京山市一带属南郡这一建制。西汉,该地区北部属安陆县;南部属云杜县,县治在今城区新市街道。三国这一历史极端,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县级京山市一带分属曹魏和东吴。西晋消灭东吴后,大富水流域仍设南新市县,南境属云杜县,二县同属荆州江夏郡。晋惠帝元康九年(年),分江夏郡西部置竟陵郡(今钟祥),南新市县、云杜县同属竟陵郡。南北朝刘宋时,南新市县改称新市县;云杜县北部(今市东南一带)析出,设新阳县,新阳因在新市之南得名,县治在今新市镇。新市县、新阳县同属郢州竟陵郡。

梁普通年间(年—年)置新州,并置梁宁郡,州、郡及新阳县治所同在今新市街道;北部新市县仍属郢州。西魏废帝三年(年),改新州为温州,以境内汤堰温泉得名。隋初废郡,角陵县、盘陂县、富水县并属温州。大业三年(年),废温州,并角陵、盘陂二县设京山县,今县域为京山县、富水二县分辖,同属荆州安陆郡。京山县因城东有京源山,省“源”字而得名。由此,就京山县这一建制,始于隋朝时期,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唐武德四年(年),再次设立温州,州治设京山城区(今新市街道),辖京山、富水二县。贞观十七年(年)废温州,二县改属郢州。州治初设京山城区,不久移长寿(今钟祥市郢中镇)。天宝元年(年)改郢州为富水郡,乾元元年(年)复为郢州,京山、富水隶之。宋乾德二年(年),裁富水县归京山县,属郢州富水郡。

最后,元朝时期,京山县属安陆府。明朝嘉靖十年(年),安陆州改为承天府,京山县属之。清朝顺治二年(年),承天府改为安陆府,京山县属之。到了年,京山县属襄阳道。年,京山县直属于湖北省。年10月,荆州地区与沙市合并为荆沙市,京山县属荆沙市。年12月,京山县改属荆门市。年2月24日,撤销京山县,设立县级京山市。如今,京山市隶属于湖北省,由地级荆门市代管。截至年底,县级京山市总面积达3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12个镇,总人口约为73万人。

京山历史名人

令尹子文

(?—约前)斗氏,名彀於菟,字子文。楚人称“乳”为“彀”,称虎”为“於菟”,故名。郧国(今湖北京山、安陆一带)人。春秋时期楚国名相,对楚国的强大和北上争霸有杰出贡献。楚成王八年(前),子文被任为楚令尹,执掌楚国**大权二十七年,为*勤勉,天不亮就上朝,天黑后才回家。主动捐出家产缓解国家危难,成语“毁家纡难”由他而来。多次辅助楚国平叛扩疆,楚成王多次赏赐,他却“逃”而不受,不蓄私财。族人犯法,秉公处置。为官其间两次去职又复职,升降去留泰然处之。留有人生警言传于后世“从*者要想到民困。民穷而我富,劳民以自厚,死期既不远矣。我是逃死,不是逃富。”

申包胥

(约前—前)风姓,包氏,名胥,因封于申邑,故称申包胥,又称王孙包胥,京山城区申家河塆人。春秋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前),吴王用伍子胥之计,在柏举(今湖北麻城县东)打败楚国,攻入楚都郢(今江陵纪南城),申包胥随楚昭王逃往随国。伍子胥将已死十年的楚平王从坟墓中掘出,鞭尸三百,以报父兄被杀之仇。申包胥原与伍子胥友善,得知此事,使人传话斥责伍子胥做得太过分,并主动请缨赴秦国请求出兵援楚,一开始秦哀公不为所动,申包胥便靠在宫墙边痛哭七天七夜,粒饭未进,口水未喝,终于感动秦国君臣,秦哀公遂发大*打败吴国。楚昭王重赏申包胥,申谢绝赏赐,进山隐居。楚惠王十一年(前),申包胥被礼聘于越国,越王向他请教治国、治*、用兵、用人之道,申包胥关于“大战之道,智为之始,以仁次之,以勇断之。”的论述,深受越王诚服,成为著名的“包胥答越王问”史话。申包胥爱国忠君、贤能诚信的故事被演绎为京剧《哭秦廷》、豫剧《申包胥挂帅》等,成为久演不衰的剧目。抗战胜利后,为弘扬先贤申包胥爱国精神,京山县*府曾将县城命名为包胥镇。 

 

陈良

(?—约前)战国时期楚国人,京山市永兴镇南庄村为其故里。信奉周公、孔子的学说,有楚文化背景,曾到北方求学,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后回到楚国,授徒立说数十年,为南传儒学宗师,儒家八派之“仲良氏之儒”学派代表人物。据传是屈原的老师。

年10月,荆门郭店村一座战国楚墓(郭店一号墓),出土大量楚简,均为先秦时期的文献,共16篇。除2篇道家文献外,其余14篇均为儒家著作,即《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语丛四》,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据学术界推测,其作者极有可能是“仲良氏之儒”,即生于楚国的陈良。据今现场考证,永兴镇南庄东二里山丘立有“楚陈良故里”碑(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有残碑),山顶有笔冢一座,山坡有墨池二方,学宫遗迹一处。永兴镇一带旧称“陈良乡”。

王匡

(?—26)新市(今三阳镇三王城村)人,西汉末年绿林起义*领袖。天凤四年(17),与王凤、张卬等在绿林山(今京山市绿林镇境内)领导饥民起义,称绿林*。新莽地皇四年(23),绿林*立刘玄为帝,年号更改,王匡被封为定国上公。同年,绿林*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新莽*权覆灭,王匡被封为比阳王。后遭刘玄疑忌,几为所杀,乃率兵归赤眉*。后投靠刘秀,为刘秀部将所杀。

王凤

(生卒年不详)新市(今三阳镇三王城村)人,西汉末年绿林起义*领袖。天凤四年(17年),与王匡等在绿林山(今湖北京山绿林境内)领导饥民起义,地皇四年(23),绿林*立刘玄为帝,年号更改,王凤被封为成国上公。同年,绿林*推翻新莽*权,被刘玄封为宜城王后,不知所终。

李维桢

(—)字本宁,京山人。晚明著名文学家,文坛领*人物。穆宗隆庆二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明万历时参与修纂《穆宗实录》,晋升修撰。之后出任陕西右参议,升提学副使,又任浙江、山西按察使,布*使,河西兵备督理。天启初年(1)以布*使之职居家赋闲。70余岁时,被召为南京太仆寺卿,改任太常寺卿,因故辞官未就。天启4年(),召为礼部右侍郎,旋任礼部尚书。年告老还乡。次年在家去世。明崇祯时晋爵太子太保。

李维桢弱冠登朝,博闻强记,与翰林馆名士许穆齐名,当时馆中有俗语:“记不得,问老许;做不得,问小李。”他秉性乐观豁达,交际广泛。文章恢宏恣肆,极有才气,每天都有人前往请教。李的诗歌各体兼备,尤擅七言古诗、律诗、绝句。撰写的碑文、题辞几乎遍及海内。其门人常收取富人巨贾金钱后代为请乞题辞、题文,应接不暇,负重名垂四十年。主要著作有《大泌山房集》卷及《史通评释》《*帝词韵解》,集诗6卷,杂文卷。

郝敬

(—)字仲舆,号楚望,祖居京山台岭郝家大塆,后迁京山附近的鄢郝,世称“郝京山先生”。明代官员、著名经学家、学者。幼称“神童”,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入仕途。曾任缙云、永嘉两县知县。因办事干练,授礼科给事中,后供职户科。因参与弹劾山东税监陈增贪横而触怒神宗,被剥夺俸禄一年。后又因事被贬为江阴知县。朝廷认为他“狷介狂傲”,考核官员时,他属下下等,被降职。46岁时辞职归籍,杜门著书40余载,以解释经学、阐述儒家正统思想为主。著有《九部经解》9部共卷,在各经解卷前有归结要旨论文《读易》《读书》《读诗》《读周礼》《读仪礼》《读礼记》《读春秋》《读论语》《论孟子》。另著有《小山草》10卷、《时习新知》《谈经》《史记琐琐》《读书通》等若干部。其著不少被《四库全书》《御纂诗经传说》等明清权威典籍采录,后人敬称“郝夫子”,《明史》为其立传。郝敬擅长书法,在今缙云县仙都风景区铁门峡谷内刻有楷书竖式“铁城”二字,字径3米有余,此石刻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文荐

(?—)字又如,号客有,京山人。明代官员。崇祯十六年(1)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年明亡后,加入福王朱由崧在南方建立的弘光*权。年5月金陵陷落,杨到福州竭见唐王朱聿键,被授为兵科给事中,旋改授都给事中。奉命使湖南,过江西,入赣州,经总督万元吉引荐统兵坚守赣州城,杨被加晋右都御史,巡抚南赣。杨自知孤*无援,胜之无望,惟有守土殉身,报效朝廷。遂将家人遣往湖南桂阳,将未满周岁的儿子托付给朋友抚养。杨则日夜身不离铠甲,人不离城墙,以忠义之道激励将士。最终因粮尽无援,赣州城被清*攻陷,杨文荐被俘解往南昌。杨在牢中绝食数日,以所呕之血在墙上书写“身死难消长恨夜,痴心休教五更思”之诗句。十日后而卒,时年不到四十岁。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号“忠节”,祀乡贤祠,又祠忠臣祠,特立碑于县衙明伦堂西首。著有《砚咛》《苕溪》《听湘》等集。

査文经

(—)字耕六、少泉,京山人。清代官员。道光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派充则例馆纂修官,书吏多惮之。査在外为官40余年,一生历经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任职甚多,*绩显著,是清代少数几位担任省级以上公职的京山人之一,官至江苏按擦使、署理漕运总督。年任常州知府,时逢鸦片战争,英*沿江而上,围攻常州府城,查带头捐献资财,率*民坚守月余,英*解围去,民众称之为“江左遗爱”。道光三十年()授福建按察使。福建一带有溺女婴和妇女丧夫后被强迫殉葬的风气,查到任后大力移风易俗,严禁这种野蛮风俗,此后得以绝迹。同治七年()告老回籍,乐善好施,捐田余石、地28块、柴山18形,建立凤山书院、义庄家塾,并为江汉、晴川两书院捐田余石。清穆宗赏二品顶戴。著有《木樨香馆诗稿》梓行。

曾宪德

(—)字峻轩,京山城畈村人,后迁居京山城关水南门。清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拔贡,朝考授七品京官,任事工部。咸丰二年()壬子会试,任誊录官。咸丰四年()始,曾宪德在福建为官从*16年,官至三品按察使。—年,曾宪德先后受命赴厦门、台湾查处英国领事馆及投机商挑起的“樟脑战争”和多起樟脑案件,曾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其智勇双全、谋事干练的才干和作风,迫使英人从厦门、台湾撤兵,接受“中外平买平卖”之约,照章纳税,退还所勒索银元,悍卫了国家尊严和民众利益。曾在任时,深感福建民众文化闭塞,生活艰辛。在所辖之地大力增加膏火,兴办学校,创办育婴室、恤孤所,治理贪官,减免税收,开仓放粮,禁*防盗。当地百姓称赞曾是“化育苏民”的好道台。曾辞官回乡后,以帮家乡兴利除弊、服务社会、振兴桑梓为己任,“凡京山大公事,无一不捐资竭劳。”其著述有《述经堂文稿诗赋》《闽南*绩纪略》。

*承勋

(—)字栋臣,京山人。中日甲午战争英烈。入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毕业后派往“济远”舰实习。年7月25日,在朝鲜丰岛海面,日本不宣而战,派“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日舰袭击增援朝鲜的清*护航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鏖战间,敌弹飞至,两次击中“济远”望台,大副、二副先后殉国。*见状,毅然登上望台,指挥士兵继续战斗。正在召集士兵装弹时,敌炮又至,将*承勋一臂击断。士兵将其救入舱内,准备裹伤治疗,*承勋摇首制止曰:“尔等自有事,勿我顾也。”言毕,闭目而逝,年仅21岁。其事迹载入清史稿。

李廉方

(—)原名步青,字福廷,号莲舫,京山曹武人。辛亥武昌首义参与者、鄂都督府首席秘书,中国当代教育改革家。15岁考取秀才。年入湖北经心书院。年春,与*兴、李书城等留学日本弘文学院师范科。辛亥武昌首义前,湖北学界反清先驱、“花园山聚会”的组织者。武昌首义后,先后任鄂都督府首席秘书、季雨霖招讨本部*事参谋,襄阳卫戍司令兼署襄阳道、宜昌府知事、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编辑。年,首倡以首义日10月10日为中华民国国庆日,经临时参议院决定通过施行。年后,在湖南、北平、山西、河南、武昌任职和从事教育期间,百姓赠以“廉洁四方”匾额,遂改名廉方。20世纪30年代,致力于小学教育研究、改革,编写“廉方教学法”并实施,取得预期效果。抗日战争期间,随教育部入川,担任长江流域小学流亡教师教学指导、教育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及国民参*会参*员。与中共代表董必武、林伯渠等过往较密,在参*会上不提案、不发言、不举手,时称"三不"参*员。年应聘回鄂,任湖北通志馆副馆长兼总纂。以业余时间著成《辛亥武昌首义记》和《京山新志·舆地志》。武汉解放前夕,参与发起成立湖北人民和平促进会,带头发起赞成中共八项和平条件的签名运动。年,应中共中央电邀参加各界人民*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南**委员会委员、中南教育部副部长、湖北省人民*府委员、省*协副主席等职。

刘英

(—)原名光铭,字丹书、聃述,京山永漋镇刘家榨人。孙中山盟友、辛亥时期著名革命*人。家资富有,自幼勤学。年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攻读*治经济。后结识孙中山,立志推翻满清帝制,转士官学校学习*事,加入同盟会。在东京参与发起成立共进会。年10月12日,以刘英、刘铁为首的革命*人发动领导永漋河起义,旗开得胜。英率领起义*转战汉水流域、襄河上游,与武昌首义相呼应,震撼清朝统治,声援了武昌新生的革命*权,给革命*人以巨大鼓舞。南北和议后,英回武昌,黎元洪聘为高等顾问。同盟会湖北支部成立,任支部长,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授陆*少将。

年,刘英联系旧部讨袁,遭通缉,再渡日本,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次年,奉孙中山之命回鄂,组织策动二次讨袁。护法事起,随孙中山南下,参加非常国会,任大元帅府参议。荆襄独立,任靖国第四*司令,又受鄂西*总司令蓝天蔚委为襄河招讨使,转战鄂西、川东一带,颇为辛劳。年,英奔母丧回籍过汉口,寓法租界。时鄂人驱逐鄂督王占元运动正烈,英号召旧部参加,被叛徒告密,王占元贿通法国领事,予以逮捕。9月5日,刘英在武昌阅马场遇害。广州革命*府举行隆重追悼会;孙中山亲笔逾示:“一俟大局底定,举行公葬。”著有《统帅学》《作战纲要》《夜行*》等。

京山市人民*府为纪念辛亥先烈,在烈士公园建有刘英遗冢和刘英亭,供后人瞻仰。

刘铁

(—)原名光锡,字碧如,京山永漋镇刘家榨人,刘英族弟。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驱。年与兄刘英同赴日本留学,入东斌学堂习*事。年加入同盟会,后加入共进会。年毕业归国,同孙武等人在武昌、汉口设立革命机关。英之革命活动,铁无不参加,出力很多。武昌起义后,协助刘英在京山永漋河起兵响应,光复天门、监利、潜江、江陵等县。后随安襄郧荆招讨使季雨霖出征,任招讨*游击队队长、十八标标统、北伐*右路*指挥。南北议和后,任鄂*第八师三十团团长。“二次革命”时,在湖北沙洋宣布独立,通电历数袁世凯罪行,起兵讨袁。失败后潜赴上海,黎元洪与袁世凯悬赏万元缉拿。年8月重渡日本,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年底,应刘英电召回国,住上海法租界内,因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被捕。袁*府不惜以扩展租界为条件,要求引渡。孙中山闻讯,电请法国友人营救,待法外交部致电上海时,铁已先一日被引渡。年7月31日,被袁世凯爪牙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杀害于西炮台,时年26岁。

刘杰

(—)字楚樵,永漋刘家榨人。幼读私塾。年冬,同族兄刘英、族弟刘铁赴日本,入东斌学堂学*事,先后加入同盟会和共进会。回国后,与铁积极追随刘英从事革命活动,为其得力助手,时称“刘氏三杰”。英在永漋镇开设“全盛美”“全盛元”商号筹集经费,作为联络据点,杰参与经营。在英授意和指导下,常与驻永漋清*管带张晋福部下和当地帮会首领龚世英等往来,宣传革命,发展组织。杰年轻活泼,疏财仗义,得龚等喜爱,被纳为“幺哥”。年10月12日,杰与铁奉英命组织义*余人包围永漋镇。起义后,与铁被派为先锋官。攻打天门县城时,杰率敢死队40人绕道莲湖,从东面登城,取得成功。在张截港截击清巡防营统领刘韫玉部,杰率敢死队预伏镇内,待敌进入伏击圈时,英率部迎击,杰等于敌后突起,使之措手不及,迅即溃败。同年12月,汉阳赫山狙击冯国璋部失利后回乡,不复外出。卒于家。

项明伦

(—)艺名项幺,京山杨集人。天沔花鼓戏(后更名荆州花鼓戏)创始人之一,著名民歌《小女婿》创作者。自幼拜师习武学戏,攻旦角,学跷功,出师后以“项幺”艺名挂牌演出。会唱花鼓剧、梁山剧(钟祥地方剧种)、楚剧、汉剧等剧目约余出(折),善演生、旦、净、末、丑等各种角色,能演唱大量民歌曲调,练就即兴创编的本领。与艺人廖幺、邱幺合称京山“三妖”,时有“三妖出动,天震地动”之说。

年,项与盲艺人舅侄邓万禄以当地颇为流行的小女婿婚俗为题材,利用本地民歌《对面*土坡》曲调改编创作民歌《鸦鹊子戛叽戛》,后成为在江汉平原久唱不衰的著名民歌《小女婿》。项在演出过程中还创作《劝*歌》《五更谣》等几十首民歌、民谣。年,率戏班加入新四*五师*治部宣传队,编演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花鼓戏《新古城会》,受到李先念、陈少敏赞扬。五师主力转移后,率戏班在京山多方掩护京北游击队,为之筹集给养。

解放后,曾先后在县人民剧团、新华书店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选为京山县首届*协委员,推任为荆州花鼓戏协会名誉主席。其演唱的10首民歌列入荆州、湖北歌曲集,6首由中国唱片社制成唱片向海内外发行;改进的民间舞蹈踩高跷“拉犟驴”,制成电视片在湖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放。

董锄平

(—)亦名方成、楚屏、冰如,最早加入中国共产*的京山人,中共创立时期的革命活动家之一。年考入湖北省法*专科学校法律系。“五四”运动时期,参加并领导学生运动。年由陈独秀、李汉俊介绍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不久,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中共*员身份参加国民*,任革命*府工农委员会副委员长。年,同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武汉工人运动,任武汉店员总工会委员长、省总工会执行委员兼工人武装纠察队副总指挥。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内担任重要职务。年冬被捕入狱,释放后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七七”事变后,从菲律宾回国抗战,与周恩来取得联系,中共中央指示其留*外工作。

年7月,任国际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亚奥工会筹备工作。12月,由董必武、李立三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任劳动部*策研究室主任。年因“胡风事件”受审查。年调任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文化大革命”初被投进监狱,年病逝于狱中。年平反昭雪。遗著有《夺回英租界斗争史》等。

聂绀弩

(—)亦名国棪、干如,京山人。现代作家、学者。幼读私塾,高等小学校毕业后,入上海高等英文学校学习,加入国民*,转福建做*中司书,后到南洋教书、当报纸编辑,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熏陶。年聂考入*埔*校,与周恩来结识。他参加过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东征,其间在彭湃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当过教员。*埔*校毕业后又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任国民*中央通讯社副主任,兼副刊编辑、撰稿人。“九一八”事变后,因组织“文艺青年反日会”,被迫流亡日本,在东京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遭日本当局逮捕驱逐出境。回国后结识鲁迅、茅盾、丁玲等人,成为“左联”理论研究委员会主要成员、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年加入中国共产*。此后辗转各地从事抗日宣传、报刊编辑和进步文艺活动。年,聂绀弩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年因“胡风事件”牵连,受到留*察看和撤职处分。年被划为“右派”,开除*籍,到北大荒劳改。“文化大革命”因有不满林彪、江青的言论,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年,他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恢复*籍,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顾问,参加第四次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协常务理事,补选为全国*协委员。

聂绀弩在杂文、古典小说研究、旧体诗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他被公认为现代最杰出的杂文大家、成就颇高的古典小说研究专家,其旧体诗词在诗坛上有“聂体”之誉,不少名篇、名句传诵一时。

张文秋

(—2)女,乳名张前珍,学名张国兰,曾用名李丽娟,张双喜、陈盂君、张一萍等,京山人。中国共产*早期*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毛泽东的亲家,其大女儿刘思齐嫁予毛泽东长子毛岸英,二女儿邵华嫁予毛泽东次子毛岸青。张文秋几乎经历中国革命全过程,堪称世纪老人,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革命老人。参与创建最早的中共京山县委任宣传委员、县委副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在国统区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几度化名羡飞,到第三共产国际远东局任国际交通部特派员。遵照*的决定,多次与革命同志假扮夫妻,组织临时“家庭”,从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她一生经历坎坷传奇,先后与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年牺牲)、红*干部传奇英雄陈振亚(年在*遇害)两次组建革命家庭,生育3个女儿。年在山东、年在*两次坐过国民*大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银行人事室副主任兼*支部书记、全国金融工会办公厅主任、中国救济总会盲人福利会总干事、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工作负责人。“文化大革命”中,受诬陷入狱,双腿致残。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平反恢复名誉。九十高龄出版40余万字回忆录《踏遍青山》以及《张文秋诗影选》《张文秋回忆录》。

吴奚如

(—)原名吴席儒,笔名奚如,京山人。左联成员,中国文坛重要人物,曾做中共和鲁迅的联络人。年,入*埔*校第四期,加入中国共产*,参加北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共湖北*委代书记、中共河南*委委员兼秘书。年冬被捕,年秋出狱,后到上海,参加“左联”,任左联大众工作委员会主席,以文学活动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受中共中央指派,负责与鲁迅联系。“西安事变”前夕调张学良部主持宣传工作,创办《文化周报》。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八路*西北战地服务团副主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王明、周恩来*治秘书、八路*桂林办事处处长、新四*第三支队及江北纵队*治部主任。“皖南事变”中率部突围,跋涉千里返回延安,任八路*总*治部文艺科科长,毛泽东称其为“文武全才”。延安整风受到审查,因对康生等人代表中央为其所作历史结论不服,乃愤然退*。至此,其长时间成为待分配、烧炭、种地的“打杂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东北局总工会生产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理事、武汉市*协委员。“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三反分子”,虽身处逆境,仍实事求是提供证明材料,保护上百名干部免受诬陷。年,任湖北省*协常委、省文联委员。病逝后,根据其生前要求,中共湖北省委批准其为中共正式*员。

主要著有小说集《小巫集》《叶伯》《卑贱者的灵*》《阳明堡的战火》《忏悔》《汾河上》《未了的旅程》《一个伟大的死》,报告文学《惊雷》,长篇回忆录《五十五年落花梦》以及《我所知道的胡风》《鲁迅和*的关系》等。

来源:新京山综合情怀历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就是京山建县历史超年,名人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