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蓝
字
/
关
注
我
们
端午节名称和历史缘由
名称
端午之名,端,正也,始也。本为五月的第一个五日。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如将一年比一天,岁中五月恰如一日之正午,或许就是后来“五”渐渐通为“午”的原因了,故端五又即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的丰富,起源的纷纭。
DUAN
端
WU
午
历史缘由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
1、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治家,因主张*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悲愤难耐,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带领吴*杀入楚国首都,将已死去的楚平王鞭尸三百,报杀父杀兄之仇。后又带领吴*灭越国,越国国王勾践将自身作为人质押在吴国,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后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入城灭吴。”吴王夫差听后大怒,令人在五月五日将伍子胥的尸体沉于钱塘江中。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
3、纪念孝女曹娥:相传东汉上虞人,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曹娥寻找多日后,仍未找到其父,于是在五月五日的那一天,14岁的曹娥投江寻父,几天后,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走出江。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道,于是便将每年的五月五日作为节日纪念曹娥。
民间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老节日的形成蕴含了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古老节日重视祖先神灵信仰与祭祀活动,祖先神灵信仰是古老传统节日的核心。
关于端午节的祝福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传说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许多古人的诗词都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端午节自古就是食粽与扒龙舟的喜庆日子,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
具体活动
1.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2.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3.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4.放纸鸢纸鸢
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5.贴午时符
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贴“午时符”的习俗。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用宽约一寸,长近一尺的*纸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官非口舌疾病蛇虫鼠蚁皆消除”等字样。在大门上悬挂菖蒲、凤尾、艾叶等,并扎上一束蒜头,涂以朱砂避邪。也有些人家还在门上贴上用*纸写的小对联:“艾旗迎百福,蒲剑斩千邪。”
6.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7.饮蒲酒、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虫。”此俗流传较广。
端午美食
1.粽籺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2.雄*酒
端午饮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泡制的白酒或*酒。雄*可以用做解*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辟百邪、制蛊*,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避”。
3.五*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的习俗。五*,是指*鱼、*瓜、*鳝、鸭蛋*、雄*酒(雄*酒有*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酒代替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月。
4.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对国外的影响
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历史节日,不只是在国内进行各种纪念活动,也传播到周边国家。日本自古就广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端午节传入日本后和日本的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当地特色的儿童节,已经没有纪念屈原的意思。不过日本人也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在门上挂上菖蒲草,在沐浴时加入菖蒲草用来驱病强身。
韩国是一个让国人很无奈的国家,端午节传到韩国也超过千年了,但韩国人逐渐把端午节的祭祀演变成了一套他们特有祭祀方式,比如酿神酒,跳假面舞等,不吃粽子和划龙舟了。韩国人称之为“江陵端午祭”,并在年成功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除了这两个国家之外,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中也都存在过端午节的习俗。
传承与发展
在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除此之外,端午节还有一些非文化遗产习俗。如在福建晋江,端午节要吃煎堆;重庆在端午节这天,要烹蛇羹;江苏扬州,吃十二红;浙江宁波,五*六白;陕西人会点雄*酒;而在贵州,人们则会游百病等等。端午节,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去灾的愿望,有很好的传承,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所以,这也算是端午节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下面就跟着树洞君来更深入地了解下我们的端午节吧!
(视频源于网络)
往期回顾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安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