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农村一老人说自己曾是红军团长,无人相信,
TUhjnbcbe - 2023/4/6 21:27:00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前段时间,短视频平台上一条这样的这样的视频火遍互联网:洛阳两位抗美援朝老兵带着一身勋章到餐馆吃饭,全场肃然起敬。

老板主动加菜又免单,临走时还送烧鸡和大鲤鱼,店主激动地说:“是你们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我们才能享受太平生活”。

该视频在获得了二十多万点赞,下方纷纷评论“老英雄长命百岁”,这样的社会正能量温暖人心。

正如视频中老板做的那样,能够幸存至今的老英雄值得受到我们的最高待遇。

但是,也有一部分老兵,上战杀敌,戎马半生之后,却没有被世人所知,甚至没有享受到任何该有的待遇,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老团长侯礼祥的故事。

一、战场荣光

侯礼祥,年出生在湖北省江陵县的一户贫困家庭里,小时候读了几年书,在那个无数百姓食不果腹的年代,能识得一些字,也算是有文化的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他12岁的时候,父母却不幸离世,无奈之下,他成为了孤儿,又处于战乱时代,他孤苦伶仃,在颠沛流离的环境中长大。

年,在爱国情怀的驱使下,17岁的侯礼祥接受了共产*的号召,如愿以偿地加入到了保家卫国的抗战队伍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人。

然而,在征兵造册的时候,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当时,人家问他“叫什么?”他说“礼祥”,因为平时其他人都是这么叫他的,就这样别人把他的名字登记为了“李祥”。

后来他试图改过来,但是大家都喊习惯了,也就没有太在意,他自己也没有太当回事,觉得也无妨。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这样的小意外,给他一生都带来了麻烦,使得他的后半生承受了本不该有的莫大委屈。

在部队中的侯礼祥就体现出了他的*事才能,他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一路过关斩将,立下了赫赫战功。

参与过“飞夺泸定桥”“征服雪山地”“攻打腊子口”等诸多重要战役。

他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以及突出的表现,使得它很快从一名普通士兵升至班长,又从班长升至排长,从排长升至连长,在多次战役中的优异表现引起了上级杨得志的注意。

据悉,杨得志非常器重侯礼祥,与他结为拜把兄弟,自此,他一直追随在杨得志左右。

杨得志当团长,他当营长,杨得志当师长,他当团长,他一直是他的部下,两人在炮火声声中结下了坚固的革命友谊。

此外,侯礼祥能文能武,积极乐观,还曾帮助当时任宣传部部长的邓小平同志写宣传标语,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赞扬。

有一次,写完宣传标语之后,侯礼祥幽默地对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个“白字大王”。

邓小平惊讶道:“这没有白字呀。”

他说:“用石灰浆写出来的字,都是白字”

邓小平笑道:“你这个人,可真有意思。”

在残酷的战争厮杀中,每天都有数不尽的人在流血牺牲,一向冲在前头的侯礼祥身经百战,九死一生,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数不尽的伤口,旧伤还未平,新伤又起,甚至,有两次还差点要了他的性命。

在长征途中,侯礼祥负责率领部队为红*开路,他勇猛无比,胆大心细。似乎总有好运伴随着他,使得他一次次虎口脱险,化险为夷。

在四川渡河时,他一马当先地冲在前面探路,突然,一颗子弹从他的颈部穿过,血溅当场,经过医疗人员及时抢救,才侥幸活了下来。

在陕西甘泉行进中,他又被突然飞过来的一颗子弹打中了大腿骨,鲜血染红了衣裳,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医用资源困乏,侯礼祥留下了终身的残疾。

但是,他依然坚持着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后来,由于身体原因,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在前线上阵杀敌了,为了不给组织拖后腿,他主动申请了转业,脱下*装,调至后方。

对于一个已经位至团长的人来说,那一刻,他一定是无奈又心酸的。

二、解甲归田

很快,在*组织的安排下,他被调到了大后方—江陵中心县委工作,

卸甲归来,本应该安安稳稳地在后方支持*组织,推进工作的,但谁知,回乡后的侯礼祥并未受到安排。

等了一段时间,迫于生计,他只得自力更生,用叔叔的房子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牌铺。

但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市场萧条,人来人往,他的生意并不好,没有太多收入,日子一度过得十分拮据。

最令人气愤的是,他的*官证,退伍证明等相关重要证件被偷了!

这下,谁能证明自己的身份了,侯礼祥像失了*似的颓废于家中,几天没有吃饭,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没有了这些证件,谁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就在这时,他再次接到了*组织的秘密任务,组织让他使用化名,伪装成国民*的伪保主任,悄悄打入敌人内部窃取情报。

这让一时困顿的侯礼祥来了精神,又感受到了自己对于*组织的价值,非常卖力地干了起来。

在此期间,他通过伪装的身份,直插敌人心脏,为*组织窃取了诸多重要情报,再次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谁知,在秘密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团队内部突然出现了叛徒背叛。

出于安全考虑,侯礼祥等人不得不隐姓埋名,让自己“销声匿迹”,但是这下,他彻底跟*组织失去了联系。

为了掩护自己保证安全,侯礼祥只得又回到了老家侯家台,暂时化身农民,继续种地维持生活,谁知道这一晃,就是一辈子。

三、英雄落寞

新中国成立后,他也曾向乡里乡亲公开过自己的身份,曾经是上阵杀敌的团长。

但是,由于他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村里人实在无法把这个在自己身边种地的老农和上过战场的团长联想到一起,所以没有人相信。

侯礼祥很是着急,想要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讲了很多革命中的事迹,包括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但是,无论他怎么说,依旧没有人相信他,后来,甚至有人开始调侃他:“战场上的团长,是你当几年兵回来说冒充就能冒充的吗?你说你是,你有什么证据证明?”

是啊,怎么证明呢?即便是*人名册,上面也只有“李祥”,也没有“侯礼祥”这个人。

唯一能直接证明身份的*官证件,退伍证明全丢了,谁能证明自己就是团长呢?侯礼祥沉默了。

一时间,这位昔日老英雄被愤怒,悲哀,憋闷的情绪占据心头……

村里人的不信任,深深地刺痛到了这骁勇善战的老战士,渐渐地,在村里人的冷嘲热讽下,侯礼祥变得落落寡合,

又因为脾气性格的原因,说话也经常得罪人,还一度被扣上了内部专*对象的帽子,这让侯礼祥更加苦闷。

新中国的成立,侯礼祥也出了自己的一份力,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不但没有像其他战友一样受到尊敬,反而还被扣上了专*的帽子!

甚至,日常生活还要被人监视,简直可悲。

偶然间,一丝希望出现在眼前,一日,他无意间得知了自己的老上级,杨得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组织工作,并且还做了大官。

“这下有救了,他一定可以证明我的身份呀”。

侯礼祥激动地拿起报纸,看了又看,他明白,这是一次让自己沉冤得雪的机会,“一定要联系上杨得志,证明自己的身份”,侯礼祥下定决心后,就写了一封信,寄给了远在济南的杨得志,满怀着希望期待着回信。

正如他盼望的那样,接到侯礼祥信件的杨得志简直不可思议,自己早些年就断了联系,一直不知道是死是活的侯礼祥竟然突然写了一封信,告诉自己他还活着,

杨得志激动不已,要知道,自己在战场上并肩作战的老部下们,坚持到解放后的,少之又少,自己也时常想念这些好兄弟们,

杨得志看过信件以后,立即写了回信给这位老部下。

然而,回信寄出后,左等右等,却再也没有了消息,侯礼祥又一次失联了。

原来,侯礼祥这边接到信件后,喜出望外,立即向上汇报,心想:这次总能证明我的清白,一雪前耻了。

荒谬的是,当时的年代背景下,传播与通信设施都十分不方便,这就使得伪造公章和证明的事件时有发生。

即便拿到的是真的证明,但没有人相信自己身边这个老农会是团长,还能收到司令的信件,都以为他是这么多年,一定是想当团长想疯了,所以*迷心窍,自行伪造的信件。

于是,在好事者的推动下,最终就以“伪造中央首长来信”的“罪名”,给这位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老战士,扣上了“历史反革命的帽子”。

下放到了林场劳动,从事各种脏活累活,此时的侯礼祥一下子跌落谷底,他不仅仅是受到了身体的摧残,更多的是心灵的折磨,悲伤、绝望、愤慨、苦闷、郁郁不得志,谁能理解他的心情呢……

四、沉冤昭雪

年的某天,已经在林场接受了12年改造的侯礼祥,无意间看到了《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

上面刊登了自己的老领导杨得志的消息,同为战友的杨得志,如今已经成为了济南*区的*区司令官,

经历过这么多年摧残的侯礼祥并没有一蹶不振,一个计划悄然在他心中产生。

思前想后,不甘心的他还是下定决心,无论多么艰辛,一定要亲自去找到杨得志,证明自己的身份。

这一次,为自己拼一把,这位已经进入花甲之年的老红*,重新燃起希望,又一次奋起。

经过了缜密的规划,一天夜里,侯礼祥趁着看守的人不注意,悄悄跑了出来。

踏上了寻求清白之路,此时他所处的林场,距离杨得志所在的济南*区足足有一百多公里。

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又没有太多干粮,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拖着带有残疾身体的他,路上要克服多少艰难困苦。

走了七天七夜的他,终于抵达了济南*区。

在气势恢宏的济南*区大门外,他看到有哨兵在门口把守,想起了多年前,扛着枪,上战场时,朝气蓬勃的自己,也是这么的庄严。

来不及多想,他很快恢复了自己的状态,停顿了一小会儿,走上前,颤颤巍巍抬起头,问了句:“哨兵同志,请问杨司令员在家吗?”

门口二十岁出头的哨兵,看到穿得破破烂烂,蓬头垢面,嘴唇还干裂着的侯礼祥,还以为是哪里来的乞丐,直言道:“不知道”。

侯礼祥定了定神,鼓足勇气说:“哨兵同志,麻烦你通报一下,我是司令的老部下,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找他”。

哨兵看着侯礼祥眼神透露着焦急,一脸的郑重,也不像是老乞丐,于是就帮他通报了一下。

“李祥?快,快,让他进来”杨得志的语气显得格外激动。

侯礼祥这才进入济南*区,然后就看到,杨得志快步地迎了上来。

“你是李祥?”这么多年未见,看到这般模样的侯礼祥,司令简直不敢相信,他竟然还活着。

“是我”侯礼祥一下子绷不住了,眼泪哗哗流下来,在被摧残的满是皱纹的脸上,留下了两道清晰的泪痕,什么样的感情能抵得上战友情呢?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战友相拥而泣。

“多年前,你给我写信后,我回信了,然后你怎么又断了联系呢?”

杨得志关怀地问道,“唉”一声叹息,时运不济,侯礼祥一言难尽。

向杨得志娓娓道来,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被人冤枉成内部专*对象的,自己这么多年过得什么样的日子。

又讲清了此行的目的,请求杨得志一定要证明自己的身份,还自己一个清白。

侯礼祥的遭遇让杨得志心痛不已,昔日里出生入死的兄弟,如今怎么会沦落到这步光景,当场承诺侯礼祥,自己一定会帮他证明清白,为他平冤昭雪。

短暂的相聚以后,侯礼祥并没有停留太久,就告别杨司令返回家中。

这次,他带上了司令慷慨赠与的一百多块钱,相当于现在的几万块钱,还有二十多斤粮票,最重要的是还一份身份证明,带上沉甸甸的希望踏上了返乡的征程。

三年后,已经被调到武汉*区担任*区司令的杨得志,在一次前往荆州视察工作时,经过了侯礼祥所在地的附近。

想起这位曾经的老战友,不免心生挂念,“不知道他这几年,在老家过得怎么样了”。

于是,给下属下达命令,一定要找到一个叫“侯礼祥”的人来与他相见,属下接到命令以后,立即展开调查,几番周折,终于还是在江陵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侯礼祥。

在县委招待处,阔别三年的两位老战友再次相见,杨司令热情地拉起侯礼祥,询问他,上次匆匆一别,这几年过得怎么样。

侯礼祥如是交代了自己的情况,命运多舛,原来,回乡后的侯礼祥虽然带上了杨司令的证明信件。

但是,拿到县里之后,根本就没有批下来,现场陷入尴尬。

得知此事的杨司令立即向在场的县委干部介绍道:“这可是走过红*长征两万五千里的老战士啊,当过团长,救过我的命,我可以为他的身份证明”。

县委干部一听,当即表示:一定会成立专项组,专门调查落实侯礼祥的情况,杨司令这才放心。

经历了多次坎坷波折,专项小组调查后,果然核实证明了侯礼祥的身份,这份迟来了几十年的退伍*人待遇总算是给与了他,他这么多年的憋屈,内心留下的阴霾,总算是烟消云散了。

那些曾经嘲笑过,讽刺过他的人,也终于在铁的事实面前,一转常态,改为了对他的尊重与敬佩。

毕竟,我们所有人今天享受得太平盛世,都是老红*战士们打下来的江山,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侯家人总算是扬眉吐气了。

恢复身份后的侯礼祥,接受到了*府机关、学校、社区以及各个单位的频频邀请,还多次登上报纸,新闻。

作为战斗英雄,侯礼祥为后代们讲述自己浴血奋战的故事,讲述红*长征的艰难历程。

五、总结

年,79岁的侯礼祥在老家江陵去世了。

回首侯礼祥老人的一生,跌宕起伏,前半生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戎马半生。

在知道自己不能上战场提供价值后,主动褪去*装,放下荣耀,解甲归田。

但是,后半生他不图享乐,花甲之年,奔走百里,只求能有一个清白的身份在人间,想想不免令人心酸。

尽管他在临走之际,都没有能再恢复*员的身份,但是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怀抱着一颗对祖国的赤胆忠心走向了天堂,与老战友们团聚。

作为后代,我们要传承老一辈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珍惜先辈们打下的江山,守护好这份疆土。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村一老人说自己曾是红军团长,无人相信,